【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明報專訊】韓國實境節目《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成為城中熱話,吊單槓、單對單搶球、拉動1.5噸船等比賽項目緊張刺激,選手的身形也備受矚目。參賽者個個幾乎都是肌肉型健身男女,賽前大家或會覺得「爆肌大隻佬」應佔盡上風,但從比賽過程可見,肌肉型未必「贏硬」,為什麼?冠軍終出爐,37歲的混合健身選手兼韓國前單板滑雪代表克服各種體能挑戰,淘汰99名對手,奪得3億韓圜(約180萬港元)獎金。節目不停強調要找出最完美體格,冠軍體格是否等同完美?節目引起了操肌潮,「操」之過急會帶來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問題?還有什麼要留神?「build肌」最少有3大竅門,你又知道和做到幾多? 體能之巔引起操肌潮 渾身肌肉非力量最強? 《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100個「手瓜起腱」的大隻仔女,一看就知肌力不凡。節目其中一關要參賽者抬起巨石,維持最長時間者勝出。健美選手金強敏肌肉爆棚,卻在早段落敗,打破不少人以為肌肉型必然是最大力,甚至體能各方面都是最強的觀念。 力量輸出 腦比肌肉圍度更重要 「要提升肌肉力量,肌肉圍度不能太小。」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說。在解釋什麼因素影響肌力大小之前,先了解肌肉如何生成。每次訓練,對肌肉而言都是一次破壞,為肌肉帶來「良性撕裂」,然後透過足夠睡眠、營養攝取修復撕裂。完成整個修復過程後,肌肉纖維變大,增加肌肉圍度,並提升肌肉每次收縮發力的力量,即愈有力。 「但純粹看肌肉圍度不代表體能最好、肌力最大」,因為力量的輸出,還視乎神經系統控制與協調;例如搬石頭時,需要大腦發信號到手部肌肉,才能發力搬動石頭。潘指,「腦部能否募集到足夠運動神經元,協調手肌肉收縮發力,(比起肌肉圍度大小)更重要」。一些很健碩的選手,如果肌肉協調力一般,神經系統未能靈活地控制肌肉收縮,單用蠻力其實很浪費力氣,使他們無法在一些需要技巧的動作上施力,從而令速度放慢,不利於遊戲表現。 3種「力」:力量、爆發力、肌耐力 健美選手公認「大隻」,他們的訓練追求肌肉圍度,講究肌肉線條,肌肉質素與其他同樣肌肉豐滿的人士如運動員、消防員等不同。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首席物理治療顧問、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解釋,「力」分為3種,包括力量,爆發力、肌耐力,即是很大力、很快產生力量和力量持久,「除此以外還有肌肉肥大(hypertrophy),主要是肌肉尺寸大,健美比賽就需要這種」。各個訓練目標的訓練次數、重量都有不同,力量訓練通常是次數少、重量高;肌耐力訓練次數多、重量低;肌肥大的訓練則介乎兩者之間,因此「健美選手不是最大力,但又不會只能舉得一兩下重物」。 沒有完美體格 訓練視乎目的 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空有蠻力並非所向無敵,「節目改名也有心思,是叫《體能之巔》不是《力量之巔》」。周錦浩表示,各個比賽項目考驗不同體能要素,包括力量、耐力、敏捷度等,要勝出各個關卡,才算是體能上整體優勝。節目聲稱為探尋最完美體格而打造,最後贏家的體格是完美嗎?潘梓竣指,「針對這個比賽,冠軍(混合健身(crossfit)選手禹秦熔)的體格不錯,crossfit就是講求綜合能力,可見他無論力量、心肺耐力、肌耐力、身體協調各樣也很平均,才可脫穎而出」。但周錦浩和潘梓竣均認為,沒有完美體格,只有理想體格,每人都應視乎個人需要和目的去訓練體能。 大眾中庸之道 強身健體減疾病 健康體能應是體適能,即「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及應付日常活動的能力」。周錦浩解釋,體適能可分為健康相關體適能元素,即心肺耐力、身體組合(脂肪百分比)、柔韌度、肌力與肌耐力,以及競技相關體適能元素,包括敏捷、速度、平衡、協調、爆發力、反應能力。每個人日常活動都不一樣,成年人、長者與精英運動員的需求有很大差別,「最理想體適能是各方面平均,但在競技層面,平均不能幫助取勝,一定要有針對訓練」。他舉例,獨木舟選手一般都針對上肢訓練,下肢較瘦削;馬拉松跑者着重提升肌耐力,而非肌肉力量和爆發力。至於普羅大眾,則可採取中庸之道,關注各項健康體適能元素是否足夠應付日常生活,強身健體、減少疾病,例如訓練肌力有助買米,柔韌度好能減低扭傷風險,心肺耐力良好的話,在火警逃生時也不怕行樓梯行到氣喘。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相關閲讀:【大隻奶粉】拆解蛋白粉成分、類型 要增肌蛋白質有幾重要 知多啲:BMI不知脂肪肌肉比例 【明報專訊】BMI經常用作衡量一個人身高體重是否符合標準,亞洲人如超過22.9便代表過重;但兩個同是200磅的人,一個有大肚腩,另一個全身肌肉,他們的BMI可能一樣! 「BMI沒有分辨體重內的肌肉與脂肪比例,所以對於運動員和健美人士,未必是一個好的指標評價他們的身形。」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指出,體脂率與FFMI(fat-free mass index)較為合適。體脂率即是身體脂肪重量佔總體重的百分比,成年男士體脂率介乎10%至20%,女士則介乎20%至30%;而運動員的體脂一般較低,男士5%至10%,女士15%至20%。不建議男士和女士體脂率分別低於3%和13%,體脂過低可構成健康風險。 至於FFMI指標,男士平均值為17至20,低於17即比平均值低;而女士平均值為14至16,低於14則比平均值低。 潘梓竣指,FFMI主要用來衡量健身人士的肌肉量是否達到天然極限,台灣較常用此指標,香港則較常用體脂率評估。 相關閲讀: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健身熱潮:「build肌」竅門:食得好 瞓得好 練得好 【明報專訊】真人騷《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十分火熱,引發健身熱潮。「大家關注選手的同時,有人嘗試挑戰節目內的比賽項目,到公園或健身中心狂操引體上升!」香港健身Guide籌委組及調查組主席邱益忠表示,冬天至翌年春天一向是健身行業淡季,特別在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後,很多人報復式旅行,運動意欲近乎零;《體能之巔》卻帶起健身熱潮,不少男女都想變得像參賽者般健美。瘋狂健身操肌,會否引起問題? 「操」之過急易傷 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提醒,「操」之過急,容易受傷,「過往不少個案,為了在暑假變得健碩,每年5、6月都有不少人因健身而受傷」,最常見是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要由一般體型操練至一身肌肉,「需時以年為單位,快則半年,正常要1年訓練」。想在夏天騷肌,現在便要開始特訓!但要操練得安全又有效,竅門是「食得好、瞓得好、練得好」,三點缺一不可。 食得好 加倍攝取蛋白質 周錦浩指出,「build肌」的建材是蛋白質,一般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取0.8克蛋白質,增肌人士則需要約1.5克。 瞓得好 操每組肌肉隔48小時 周錦浩表示,訓練令肌肉纖維撕裂,通過充足休息,配合適當營養攝取,身體才能修復肌肉纖維及增肌。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補充,一般建議同一肌群的訓練至少隔48小時,讓肌肉有足夠時間復元;有些健身人士或運動員會以「梅花間竹」方法操練,「一日操上身,一日操下身,再操上身」。 練得好 懶練背肌易受傷 周錦浩提醒,起初應由肌耐力開始鍛煉,「喚醒」肌肉後才訓練肌力。要清楚健身目的和體能狀况,選取合適訓練方法和器械,受傷很多時都因器械不合適而引致。潘梓竣留意到有些人為了拍照好看,只練胸肌、二頭肌,而不操練背部,有訓練不均衡的情况,「人體有如積木,如果缺少某部分,整個人的骨架就會不夠穩陣,容易受傷、影響運動表現,所以建議一個好的肌肉訓練,需要涵蓋全身肌肉。」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要補充多少碳水化合物?長跑毋須蛋白粉增肌?5個貼士減受傷風險

【明報專訊】渣打香港馬拉松將於周日(2月12日)舉行,不少跑友疫情後首次復出;或有人已率先「偷步」,出戰世界各地馬拉松。備戰渣馬賽前、比賽當日、中途應做好哪些準備呢?什麼時候要攝取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停戰多時,肌力下降、步速減慢,如何提升運動表現?吃蛋白粉、補充BCAA增肌有用嗎?澳洲體育學院列為A組——可提升運動表現的運動補充品如咖啡因、β-丙氨酸和紅菜頭汁,又應何時開始食用?在健美風潮帶動下,很多健身人士選擇以蛋白粉增肌,跑手也需要嗎?還有物理治療師教4招增肌耐力和5個賽前貼士,以減低受傷風險。 相關文章:【長跑】錯誤跑步姿勢人疲倦 新手易犯的4個錯誤 建立跑步習慣 5種常見長跑訓練方法 備戰馬拉松賽前、中途攝取多少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水分? 離比賽只剩6天,註冊營養師兼健身教練曾熙建議,與其臨急抱佛腳找「雞精」,不如在比賽前和中途補充足夠碳水化合物,對提升表現也十分重要,「要為長達幾個小時的運動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相較蛋白質重要」。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重要來源,比賽前2小時可以吃較多碳水化合物,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2克,如60公斤人士,宜進食60至120克,例如1滿碗飯或2至3片麵包加果醬;同時攝取適量蛋白質和水分,如火腿、低脂芝士、脫脂奶或咖啡。 能量啫喱非人人適合 勿在賽前嘗試新食物 比賽中途,也要為身體不斷加添「燃料」。每1小時應補充30至60克碳水化合物,可考慮能量啫喱或運動飲品。曾熙指,能量啫喱糖分濃度高,或引致部分人腸胃不適,可嘗試醣分漱口法(carb rinsing),把能量啫喱含於口中,漱口5至10秒再吐出,這能刺激口腔內神經感應器(sensory receptor),「欺騙」大腦有食物,從而產生精力充沛的感覺。但此舉並沒有真正補充能量,若運動超過60分鐘,仍是要吃下能量啫喱,因此容易因能量啫喱而腸胃不適的人應及早準備,訓練腸胃適應。 她強調,「比賽前及中途不應吃從未吃過的食物和補充品,一來未必接受該口味,二來不知道腸胃能否受得住」。 比賽日起牀先冲暖水浴 5個貼士減受傷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高級講師、物理治療師梁澤祺強調,長跑應量力而為,「訓練不足的問題通常在比賽中段才浮現,如感到痛楚就不應勉強再跑,就算想完成賽事也應步行至終點,如因跑姿差而造成傷患,得不償失」。他提供以下賽前5個貼士,減低受傷風險: ․賽前1周多拉筋,舒展肌肉、關節 ․在跟開賽時間相若的時間練跑,讓身體習慣氣溫、環境等變化 ․到海外比賽,前1天可以在開賽相若的時間去賽道附近散步,感受氣溫、環境 ․賽前要有充足睡眠;比賽日起牀後,宜先洗個暖水浴,活動身體,關節不會「硬邦邦」 ․提早到達比賽場地,做15分鐘熱身,包括慢跑、伸展和輕量肌肉訓練「喚醒」肌肉及關節 毋須吃蛋白粉 太健碩不利長跑 「增肌對於長跑不是很重要。」曾熙表示,很多長跑好手,例如是肯尼亞跑手Eliud Kipchoge的肌肉量都不多;太健碩反而令身體沉重,跑得辛苦,因此毋須過分補充蛋白質。「健身人士每日每公斤體重需補充1.6至2.2克蛋白質,但長跑者每公斤體重只需補充1至1.6克蛋白質。」適量蛋白質可以防止肌肉流失和促進肌肉復元,一般從食物已可攝取足夠分量,毋須使用蛋白粉。 相關文章:【大隻奶粉】拆解蛋白粉成分、類型 要增肌蛋白質有幾重要 素食者或需服BCAA 蛋白粉以外,聲稱能提升運動表現的BCAA(branched-chain amino acid),也受不少運動愛好者追捧。曾熙指,人體9種必需氨基酸,BCAA是其中3種支鏈氨基酸,即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纈氨酸(valine)。「如已進食足夠優質蛋白質食物,包括肉、魚、蛋、奶及奶製品,已含有9種必需氨基酸,再補充BCAA其實沒有額外效用」,惟未能從食物中吸收足夠蛋白質的人,如素食者,就可能需要服用蛋白質補充品和BCAA。 練習時試食 觀察腸胃反應 由澳洲體育學院(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AIS)設立的運動補充品分類系統(ABCD Classification System),把運動食品和營養補充品分成A、B、C、D 4個組別。曾熙指出,BCAA列入C組,即科學證據不支持或沒有相關研究顯示能提升運動表現。至於A組的運動食品及補充品,則是有科學實驗證明,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有助提升運動表現;針對耐力運動,咖啡因、β-丙氨酸(ß-Alanine)和紅菜頭汁都屬A組。 ‧咖啡因能提高神經系統警覺力、減低痛楚和減少用力的感覺,「運動前1小時,可攝取每公斤體重3至6毫克咖啡因,如60公斤就是180毫克,約為1杯double shot咖啡」,亦可選擇加入了咖啡因的能量啫喱(energy gel)。 ‧β-丙氨酸是製造肌肽(carnosine)的重要成分,肌肽可以中和高強度運動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減少疲勞。但要留意,研究指持續補充β-丙氨酸至少4周,才能令肌肉肌肽水平顯著增加。 ‧紅菜頭汁在跑步界愈來愈紅,曾熙指,「紅菜頭汁中的硝酸鹽(nitrate)在體內轉化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能使血管擴張,增加氧氣輸送到肌肉」。從紅菜頭、菠菜等食物中可以吸收硝酸鹽,而紅菜頭運動飲品所含的濃度和穩定程度會較高。雖然有研究指連續使用紅菜頭汁3天就可以獲得功效,但建議先在模擬練習中嘗試。 訓練貼士:4招增肌耐力 免跑姿「走樣」致傷 練跑多時,馬拉松比賽就像是跑手的考試。考試殺到,有「雞精」可速成嗎? 梁澤祺指,長跑是耐力訓練,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同樣重要,「心肺功能可透過跑步訓練,大部分跑友有做;但忽略了肌肉訓練,有如死讀書而欠缺考試技巧」。提升肌耐力有助維持正確跑姿,否則肌肉力量不足,跑姿容易「走樣」,不但容易受傷,速度也下降。長跑者可重點訓練股四頭肌、臀大肌和膕繩肌,以下4個運動可一次過滿足3個願望!均以10次為1組,每次做3組,第1至3個運動需換邊再做3組,隔天進行,習慣訓練強度後可慢慢增加次數。「肌肉訓練至少要鍛煉2至3個月才有效果」,梁澤祺提醒,從未做過肌肉訓練者,不應在臨近比賽時才開始訓練,以免肌肉痠痛,又不夠時間恢復,影響表現。 1. 箭步蹲 做法:前後腳站,慢慢屈膝、身體下沉(圖A),維持3秒後回起始姿勢 訓練:股四頭肌、臀大肌 2. 單腳半蹲 做法:單腳站立,慢慢屈膝、身體下沉(圖B),維持3秒後回起始姿勢 訓練:股四頭肌、臀大肌、平衡力 貼士:起初可扶住穩定物件幫助平衡 3. 軀幹穩定髖伸展 做法:雙腳跪墊子上,雙手與肩同寬撐地,眼望地下;向上提起一隻腳,膝部維持約90度,收腹(圖C),維持3秒後回到起始姿勢 訓練:膕繩肌、臀部、腰腹核心肌肉 4. 橋式練臀 做法:躺墊子上,屈膝,雙腳與臀部同寬,雙手伸直,手掌朝下;提起臀部,身體與大腿成一直線(圖D),維持3秒後回起始姿勢 訓練:臀部肌肉、跑步推進力 示範:AFTC運動治療師曾燕填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大隻奶粉】拆解蛋白粉成分、類型 要增肌蛋白質有幾重要

【明報專訊】大家愈來愈重視健康,運動健身風氣盛行,24小時健身中心成行成市。健身室內總會看見身邊有人手握一個搖搖杯,發出「啪嗒啪嗒」聲音,搖勻杯內冲泡的蛋白質補充劑。這類健身奶粉/大隻奶粉,不少人會用來輔助運動訓練,市面產品林林總總,到底有何分別?為何蛋白質對人體如此重要?是否只有飲用蛋白粉才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相關文章:維持良好免疫力 4類營養素不可少 攝取蛋白質、維他命C、鐵質和鋅質食物知多啲 練大隻?增肌?蛋白粉主要成分:乳清蛋白和酪蛋白 乳清蛋白(whey protein)和酪蛋白(casein)都是構成牛奶的蛋白質,亦是運動人士常用的蛋白粉的主要成分。 乳清蛋白佔總蛋白質含量的20%,容易消化及含豐富的支鏈胺基酸,尤其是亮胺酸,對於肌肉生長和修復起關鍵作用。除了牛奶,紅肉也是天然富含亮胺酸的食物。研究指出,2至3克亮胺酸可以最大程度地刺激肌肉的合成,建議選擇每份含有20至25克優質蛋白(見知多啲)的蛋白質補充劑。 分離/濃縮乳清蛋白 增肌效果相若 市面上乳清蛋白主要有3種類型: 1. 濃縮乳清蛋白 whey protein concentrate 一般含有70%至80%蛋白質,以及小量碳水化合物(乳糖)和脂肪 2. 分離乳清蛋白 whey protein isolate 蛋白質濃度較高,通常佔90%,而碳水化合物(乳糖)和脂肪的含量更低 3. 水解乳清蛋白 whey protein hydrolysate 來自上述兩種蛋白,只是蛋白質已被分解成較細小的分子,原則上會更快被消化和吸收,然而這對增肌有無更顯著幫助,仍有待考究。 當蛋白的純度愈高,所涉及的加工程序便會愈多,因此分離乳清蛋白比濃縮乳清蛋白昂貴。然而研究顯示,兩者對改善肌肉大小與力量並無顯著差異。 另一種蛋白粉酪蛋白,佔總蛋白質含量80%。由於它會在胃部凝結,需要較長時間消化,一般較常在睡覺前使用,所以較少出現在辦公室或健身房。 補充劑雖方便但不全面 除了健身人士會飲用蛋白粉外,食量較小、胃口長期欠佳、蛋白質吸收能力減弱、蛋白質需求增加的銀髮族或營養失衡人士,亦有可能需要攝取這類含豐富蛋白質的營養補充品。這類型的蛋白粉常在藥房和醫療用品店找到,內裏主要蛋白質成分與運動人士常用的同屬乳清蛋白,至於所採用的乳清蛋白類型就因品牌而異。 與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相比,蛋白質補充劑固然方便,但並非提供全面營養,如總熱量與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即使大量增加蛋白質攝取,身體都會運用蛋白質來產生能量,有可能削減其功效。 因此,蛋白質並非愈多愈有效,亦需要考慮其他營養需求。若時間充裕、環境許可、胃口容得下,從均衡飲食中攝取足夠蛋白質才為理想之選。 文:邵嘉晞(深水埗地區康健中心註冊營養師) 編輯:朱建勳 相關文章: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知多啲:肉類大豆 提供優質蛋白 蛋白質在身體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作促進生長發育和修補組織,如修補肌肉、參與製造酵素和荷爾蒙,以及維持免疫系統、頭髮與指甲的健康;蛋白質亦是提供能量的3大營養素之一。一般成年人的蛋白質每日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約需0.8至1克。以一名60公斤成年人為例,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48至60克。常見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有肉類、 家禽、魚類、奶品類、雞蛋、堅果和豆類等。一隻雞蛋和一杯牛奶各提供6至8克蛋白質,100克熟牛柳則有約30克蛋白質。 除了留意蛋白質的攝取量外,質素亦極為重要。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如食物含有所有身體無法製造的必需胺基酸,便是高生物價值蛋白質,又稱「優質蛋白」。大多數優質蛋白都來自動物,大豆是少數的優質植物蛋白。如未能從飲食中獲取所有必需胺基酸,會影響肌肉生長及修復。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報復式運動】久休復出體適能下降 行山、跑步、健身易受傷拗柴 運動前後做足準備

【明報專訊】第五疫情回穩,社交距離防疫措施再鬆縛,運動場、健身室重開,大家摩拳擦掌要「報復式運動」!然而物理治療師提醒,大家久休復出,體適能下降,無論行山、跑步或健身,都要先提升肌力、平衡力防受傷;運動後做足拉筋、補水防痠痛、防拗柴。運動前後應要做足哪些準備?物理治療師更教路,做好下肢肌力訓練和肩膊強化訓練,有助全身上下都做好準備。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鍛煉四頭肌

【明報專訊】 1. 健身球雙腳彎舉(Double heel Swiss ball curl) 雙腳腳踭置於健身球上,收緊腰腹及臀部,令軀幹至腳踭成一條直線;用腳踭把健身球捲至膝蓋下方,保持軀幹、髖關節、膝蓋連成一條直線,然後緩緩伸直膝蓋,返回開始位置,過程中避免腰臀位置拱起或下沉。 健身球提供一個不穩定的平面,誘導運動員使用更多核心肌群去穩定身體,也能訓練到膕繩肌於不穩定環境下離心收縮的控制能力。 若動作難度過高,可先選擇在平地上作軀幹橋(Bridging)。 2. 彈力帶深蹲(squat with resistance band) 深蹲是下肢訓練動作重要一環,動作涉及多個關節,對於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會有一定難度,其中一個最常見不良姿勢就是當蹲下時膝蓋往內夾(knee valgus)。 利用橡筋帶置於膝蓋上方,橡筋帶會令膝蓋向內夾,逼使膝蓋要向外發力,製造一個膝蓋內夾的張力,誘導臀中肌發力,令運動員深蹲時保持穩定膝蓋。 3.分腿蹲(split squat) 同樣是下肢訓練,split squat可以減少脊椎壓力,把重量集中於單腳,引導盆骨底肌和髖關節深層核心肌肉發力,去控制平衡和穩定。留意操作時離心收縮階段應將膝蓋指向腳趾尖,避免造成膝外翻。 註:以上動作可在家居鍛煉,初學者可毋須加入啞鈴。 示範者profile 張冠東(Rex)是一名泰拳運動員,曾經代表香港參加東亞運及國際錦標賽取得兩面金牌,為WMC世界泰拳理事會亞洲拳王、香港拳王及泰國芭東職業拳場拳王等。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留家抗疫變相增肥? 家用健身器材 甩走脂肪

【明報專訊】最近健身室、運動場都關門大吉,大家的運動量直線下降,除了身材開始走樣,腹部積聚的脂肪也引發中央肥胖的健康危機。再者,缺少可以宣泄壓力的運動練習,人也變得鬱悶。其實,想在疫境中保持運動,只需利用簡單的健身器材在家練習,一樣可以收身心健康之效。 Read more

【運動消閒】姿治通鑑:腰椎鍛煉三部曲

【明報專訊】有研究指出,近八成人於一生裏經歷最少一次腰背痛,部分人接受治療後情况有改善。但事實上若缺少有效運動,鍛煉腰腹穩定,腰痛很容易復發。 (明報製圖) 背腹的肌肉和軟組織相互影響,其運作對脊椎穩定系統有重要影響。當中胸腰筋膜連接腰骨、肋骨和髂骨,包裹胸背脊椎及腰脊椎的內部肌,用來鞏固腰部脊椎。而腹部內深層之腹橫肌是由前腹伸延,其收縮會拉着胸腰筋膜,包圍腰部令其成為一個天然的腰封。倘若脊骨受損錯位,腰筋膜拉力失衡,長久會引致脊椎提早出現退化性損耗。 一個有效提升腰椎穩定的運動計劃,大致可分為3個遞進階段: 1、腰部深層肌肉之恢復活動(Muscle reeducation) 位於腰椎上下前後、肌肉層深處的4組深層肌肉,若控制得宜,對鞏固腰椎發揮重要的功能。它們分別為: 腰椎上方的橫膈膜(diaphragm) 前腹的大塊腹橫肌(transversus abdominis muscle) 背部沿腰椎棘突間由上而下的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s) 下陰部位呈菱形的會陰肌(pelvic floor muscle) 2、深層肌肉於不同體姿下之控制能力(Dynamic stabilisation) 掌握恢復深層肌肉的方法後,便需要學習在不同體姿下使用深層肌肉,以保持腰脊椎及盆骨於穩定的位置,例如:平卧姿、伏臥姿與坐姿等。此階段的運動會以不同姿勢進行,活動幅度由中至大,務求提升脊椎的控制能力。 3、深層肌肉於日常活動下之感應控制能力(Functional specific stabilization) 掌握如何於不同身體位置下使用深層肌肉後,便需要提升脊椎的本體感應度,以鍛煉深層肌肉於失平衡、突然轉變方向或做複雜的身體動作時,仍能合時及協調地收緊肌肉,鞏固腰椎。 鍛煉深層肌肉改善腰背痛,需要由重新學習操控這些肌肉的收縮開始,再延伸至應用於日常活動,透過重複練習,便能慢慢掌握箇中技巧,增強脊椎穩定。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腰背物理治療及臨牀普拉提(Pilates)運動班 查詢:2783 3636 文︰羅培楷(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Read more

【運動消閒】不用踮腳轉圈 芭蕾把杆健身練核心

【明報專訊】潮流掀起一股健身熱,不少藝人在社交網站展示「操肌」成果,成為一眾男士們立志鍛煉的目標。健身中心推出的器材、課程五花八門,吸引初學者一試究竟。像源於歐美的芭蕾把杆健身,近年也在香港普及。配合芭蕾把杆的健身動作,訓練肌肉線條之餘,更能增強身體靈活性。 對健身稍有研究的人,或會聽說過芭蕾把杆健身(Barre-based Fitness)。提到「芭蕾」兩字,人們或會先入為主,認為是講求體態優美,男士尤其敬而遠之,事實上不然。 把杆健身聽來新鮮,但配合芭蕾把杆的訓練方法,最早可追溯至半個世紀前。1950年代,德國舞蹈家Lotte Berk因為一次背部受傷經歷而突發奇想,自創出混合芭蕾舞步的物理治療動作。時至今日,芭蕾把杆健身發展蓬勃,於網上搜尋,同樣的名字已能找到數十種訓練方法。 有的忠於傳統,訓練中糅合經典芭蕾動作,亦有借助把杆作力量鍛煉的新興方式。健身中心Pure Fitness最近亦有推出新的芭蕾把杆課堂。有別於傳統芭蕾舞訓練,這裏的學員不需穿輕薄的足尖舞鞋,也不用踮起腳尖做動作。 結合普拉提 訓練力量、心肺功能 不用踮起腳延伸,別以為訓練就會變得簡單輕鬆。Pure Fitness導師Juan Raches形容,課堂集多元化訓練於一身,因此「very intensive(非常密集)」。42歲的Juan,曾於家鄉哥倫比亞修讀體育教育學士,本身具12年普拉提(Pilates)教學經驗。來港7年的他,首次任教芭蕾把杆健身。 「我喜歡教別人健身,幫助他們提升生活質素。我之所以選擇把杆健身,因為喜歡它結合了三個元素:力量訓練、心肺功能訓練和普拉提。」這裏的把杆健身課程以集合多項元素作賣點。 記者當天親身到場一試究竟。熱身後,導師將學員分成兩組,一半的人先到把杆旁邊,先做多款配合阻力帶的練習,重點提升力量和心肺功能;另一邊廂,其他學員則被安排於房間中央,進行針對核心肌肉的普拉提訓練。每部分完結後,雙方交換,學員便可趁機休息。全程有兩名助教在旁協助指導。 「我希望挑戰學員,60分鐘的訓練裏,力量、柔軟度、核心肌肉、心肺功能等,每個範疇都有改善。我們着重的是複合式訓練。」Juan說。 Juan提及的複合式訓練,是指同一個動作,需要運用多個關節,旨於訓練兩組或以上的肌肉群。訓練中牽涉愈多肌肉群和關節,除有助整體肌肉增長外,亦能有效訓練身體協調能力。如有個動作要求學員面對把杆,雙手來回拉動阻力帶,而下半身就保持半蹲姿勢。一個簡單動作,其實分別在訓練兩部分肌肉。別小看60分鐘的課堂,運動量一點也不少。 ■ 物理治療師的話 操肌最忌「未學行先學走」 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Ida)看過導師示範部分動作後,認為課堂設計原意良好,適度練習對身體有裨益。本身有教授普拉提的她指出,把杆健身一部分動作,本質上跟普拉提如出一轍,兩者皆集中訓練腰、腹、頸三部分的核心肌肉。 順應潮流,人們紛紛走到健身房「舉鐵拉機」。Ida指訓練要達到最好效果,基本功要做好。「應該先練好核心肌肉再build up。有些人做力量訓練,很久都加不了重量,有可能是核心肌肉不夠強。」強化這些深層肌肉後,訓練自然事半功倍。操練肌肉最忌「未學行先學走」,Ida說,過往不乏初學者因使用健身器材不當而受傷的個案。運動本是有益身心,但必須量力而為。都市人生活繁忙,有頸背痛或肌肉疲勞也不自覺,很多時以為透過運動能夠紓緩疲累,往往會本末倒置。她提醒大家,如果運動後肌肉愈來愈緊,或長期感覺疼痛,應盡早求醫。 文:嚴智暘 圖:黃志東、嚴智暘 編輯/梁小玲 美術/Annie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Read more

【有片:運動消閒】防傷5招 從手練到腳

【明報專訊】打網球引致傷患可遍及全身,受傷成因主要跟肌力不足有關,黃愉豪說強化與打網球有關肌力的知識,多得幾乎可出一本書,但若以避免受傷為目標,可集中鍛煉以下5個動作。 (1)舉啞鈴練前臂 做法:坐在椅上,主力手斜放枱上,前臂貼着枱面,手握約1kg啞鈴,慢慢將手腕向上屈起90度,再慢慢向下屈90度,整個過程要慢,15下1組,每次做3至4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 作用:強化手腕及前臂肌力,減低拉傷風險 (2)拉肩膊旋轉肌 做法:將橡筋帶綁在固定位置,以主力手緊握橡筋帶的一端,將手肘屈起90度並向外打開至齊肩,不要縮起膊頭及須鎖緊肩胛骨,吸氣後以肩膊帶動手臂向上轉90度,呼氣回到原來位置,拉10至15下為1組,每次做3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如想加強拉力,可縮短橡筋帶握手位置 作用:強化肩膊旋轉肌,減少發球及擊球的受傷風險 (3)弓步前進練腳力 做法:站直身體,先用左腳向前跨出一步,再將身體向下壓成弓步,直至大腿與小腿成90度角,換邊重複相同動作;注意姿勢,髖、膝及腳踝關節須在同一平面,避免膝部內擺等不當姿勢。左右腳各踏10步為1組,重複3至4組,每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強化版本可兩手各握着5至10磅啞鈴,增加負重 作用:提升股四頭肌及臀部肌力,減少腿部因急跑、跳躍及煞停,而受傷的風險 (4)仰臥起坐練腹斜肌 做法:平躺地上,雙腳曲起及踩踏地面,雙手放後尾枕位置,以腹部肌肉扭動上半身令膊頭離地,伸出左手觸碰右大腿,回到原來位置,換邊再做。左右兩邊各做1次為1下,連續做10下為1組,做3至4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強化版本為平躺地上雙腳伸直,踢起右腳時以腹部肌肉扭動上半身令腰以上離地,伸直左手拍向右小腿,換邊再做 作用:鍛煉腹斜肌,應付打網球過程中各種轉體動作 (5)單腳練平衡 做法:將半圓平衡球的平面放在地上,先用右腳踏上圓球中央,右腳伸直,取得平衡後輕微擺動上半身,令身體及右足足踝處於不停調整狀態。左右腳各企1分鐘為1組,每次做3至4組,中間可休息1分鐘。強化版為站在平衡球上之後,單腳向下微蹲,鍛煉下肢肌肉及加強保持平衡的難度 作用:訓練平衡力及本體感覺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黃愉豪

Read more

【運動消閒】街頭上堂學健身

【明報專訊】街頭極限健身,早在1990年代開始已經在歐美、俄羅斯等地興起。而在三年前開始,香港亦定期舉行大型比賽,除了本地賽事,亦與國際街頭健身世界盃比賽接軌,與全球好手一較高下。另外,Street Workout Hong Kong亦會不定期從外國聘請專家,為有志成為街頭健身教練的人,提供英國REPs(Register of Exercise Professionals,註冊體適能專業教練聯合會)考試,資格獲歐洲、亞洲及中東等地承認。 另外,現時香港亦有一些街頭健身訓練班提供,以今次受訪的黃煒峰為例,每逢周六都會在維多利亞公園開班,想參加可向Street Workout Hong Kong查詢。此外,亦有非牟利機構提供免費的街頭健身班,例如YMCA的Mapperthon運動推廣計劃便是其中之一,對象為12至30歲。 ■Street Workout Hong Kong 網址﹕ www.streetworkouthk.org 查詢﹕info@streetworkouthk.org ■Mapperthon運動推廣計劃 facebook﹕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