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之巔】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操肌過急易受傷 「build肌」3大竅門

【明報專訊】韓國實境節目《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成為城中熱話,吊單槓、單對單搶球、拉動1.5噸船等比賽項目緊張刺激,選手的身形也備受矚目。參賽者個個幾乎都是肌肉型健身男女,賽前大家或會覺得「爆肌大隻佬」應佔盡上風,但從比賽過程可見,肌肉型未必「贏硬」,為什麼?冠軍終出爐,37歲的混合健身選手兼韓國前單板滑雪代表克服各種體能挑戰,淘汰99名對手,奪得3億韓圜(約180萬港元)獎金。節目不停強調要找出最完美體格,冠軍體格是否等同完美?節目引起了操肌潮,「操」之過急會帶來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問題?還有什麼要留神?「build肌」最少有3大竅門,你又知道和做到幾多? 體能之巔引起操肌潮 渾身肌肉非力量最強? 《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100個「手瓜起腱」的大隻仔女,一看就知肌力不凡。節目其中一關要參賽者抬起巨石,維持最長時間者勝出。健美選手金強敏肌肉爆棚,卻在早段落敗,打破不少人以為肌肉型必然是最大力,甚至體能各方面都是最強的觀念。 力量輸出 腦比肌肉圍度更重要 「要提升肌肉力量,肌肉圍度不能太小。」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說。在解釋什麼因素影響肌力大小之前,先了解肌肉如何生成。每次訓練,對肌肉而言都是一次破壞,為肌肉帶來「良性撕裂」,然後透過足夠睡眠、營養攝取修復撕裂。完成整個修復過程後,肌肉纖維變大,增加肌肉圍度,並提升肌肉每次收縮發力的力量,即愈有力。 「但純粹看肌肉圍度不代表體能最好、肌力最大」,因為力量的輸出,還視乎神經系統控制與協調;例如搬石頭時,需要大腦發信號到手部肌肉,才能發力搬動石頭。潘指,「腦部能否募集到足夠運動神經元,協調手肌肉收縮發力,(比起肌肉圍度大小)更重要」。一些很健碩的選手,如果肌肉協調力一般,神經系統未能靈活地控制肌肉收縮,單用蠻力其實很浪費力氣,使他們無法在一些需要技巧的動作上施力,從而令速度放慢,不利於遊戲表現。 3種「力」:力量、爆發力、肌耐力 健美選手公認「大隻」,他們的訓練追求肌肉圍度,講究肌肉線條,肌肉質素與其他同樣肌肉豐滿的人士如運動員、消防員等不同。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首席物理治療顧問、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解釋,「力」分為3種,包括力量,爆發力、肌耐力,即是很大力、很快產生力量和力量持久,「除此以外還有肌肉肥大(hypertrophy),主要是肌肉尺寸大,健美比賽就需要這種」。各個訓練目標的訓練次數、重量都有不同,力量訓練通常是次數少、重量高;肌耐力訓練次數多、重量低;肌肥大的訓練則介乎兩者之間,因此「健美選手不是最大力,但又不會只能舉得一兩下重物」。 沒有完美體格 訓練視乎目的 渾身肌肉未必力量最強,空有蠻力並非所向無敵,「節目改名也有心思,是叫《體能之巔》不是《力量之巔》」。周錦浩表示,各個比賽項目考驗不同體能要素,包括力量、耐力、敏捷度等,要勝出各個關卡,才算是體能上整體優勝。節目聲稱為探尋最完美體格而打造,最後贏家的體格是完美嗎?潘梓竣指,「針對這個比賽,冠軍(混合健身(crossfit)選手禹秦熔)的體格不錯,crossfit就是講求綜合能力,可見他無論力量、心肺耐力、肌耐力、身體協調各樣也很平均,才可脫穎而出」。但周錦浩和潘梓竣均認為,沒有完美體格,只有理想體格,每人都應視乎個人需要和目的去訓練體能。 大眾中庸之道 強身健體減疾病 健康體能應是體適能,即「身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及應付日常活動的能力」。周錦浩解釋,體適能可分為健康相關體適能元素,即心肺耐力、身體組合(脂肪百分比)、柔韌度、肌力與肌耐力,以及競技相關體適能元素,包括敏捷、速度、平衡、協調、爆發力、反應能力。每個人日常活動都不一樣,成年人、長者與精英運動員的需求有很大差別,「最理想體適能是各方面平均,但在競技層面,平均不能幫助取勝,一定要有針對訓練」。他舉例,獨木舟選手一般都針對上肢訓練,下肢較瘦削;馬拉松跑者着重提升肌耐力,而非肌肉力量和爆發力。至於普羅大眾,則可採取中庸之道,關注各項健康體適能元素是否足夠應付日常生活,強身健體、減少疾病,例如訓練肌力有助買米,柔韌度好能減低扭傷風險,心肺耐力良好的話,在火警逃生時也不怕行樓梯行到氣喘。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相關閲讀:【大隻奶粉】拆解蛋白粉成分、類型 要增肌蛋白質有幾重要 知多啲:BMI不知脂肪肌肉比例 【明報專訊】BMI經常用作衡量一個人身高體重是否符合標準,亞洲人如超過22.9便代表過重;但兩個同是200磅的人,一個有大肚腩,另一個全身肌肉,他們的BMI可能一樣! 「BMI沒有分辨體重內的肌肉與脂肪比例,所以對於運動員和健美人士,未必是一個好的指標評價他們的身形。」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指出,體脂率與FFMI(fat-free mass index)較為合適。體脂率即是身體脂肪重量佔總體重的百分比,成年男士體脂率介乎10%至20%,女士則介乎20%至30%;而運動員的體脂一般較低,男士5%至10%,女士15%至20%。不建議男士和女士體脂率分別低於3%和13%,體脂過低可構成健康風險。 至於FFMI指標,男士平均值為17至20,低於17即比平均值低;而女士平均值為14至16,低於14則比平均值低。 潘梓竣指,FFMI主要用來衡量健身人士的肌肉量是否達到天然極限,台灣較常用此指標,香港則較常用體脂率評估。 相關閲讀: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健身熱潮:「build肌」竅門:食得好 瞓得好 練得好 【明報專訊】真人騷《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十分火熱,引發健身熱潮。「大家關注選手的同時,有人嘗試挑戰節目內的比賽項目,到公園或健身中心狂操引體上升!」香港健身Guide籌委組及調查組主席邱益忠表示,冬天至翌年春天一向是健身行業淡季,特別在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後,很多人報復式旅行,運動意欲近乎零;《體能之巔》卻帶起健身熱潮,不少男女都想變得像參賽者般健美。瘋狂健身操肌,會否引起問題? 「操」之過急易傷 註冊物理治療師周錦浩提醒,「操」之過急,容易受傷,「過往不少個案,為了在暑假變得健碩,每年5、6月都有不少人因健身而受傷」,最常見是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要由一般體型操練至一身肌肉,「需時以年為單位,快則半年,正常要1年訓練」。想在夏天騷肌,現在便要開始特訓!但要操練得安全又有效,竅門是「食得好、瞓得好、練得好」,三點缺一不可。 食得好 加倍攝取蛋白質 周錦浩指出,「build肌」的建材是蛋白質,一般成年人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取0.8克蛋白質,增肌人士則需要約1.5克。 瞓得好 操每組肌肉隔48小時 周錦浩表示,訓練令肌肉纖維撕裂,通過充足休息,配合適當營養攝取,身體才能修復肌肉纖維及增肌。教大健康與體育學系助理教授潘梓竣補充,一般建議同一肌群的訓練至少隔48小時,讓肌肉有足夠時間復元;有些健身人士或運動員會以「梅花間竹」方法操練,「一日操上身,一日操下身,再操上身」。 練得好 懶練背肌易受傷 周錦浩提醒,起初應由肌耐力開始鍛煉,「喚醒」肌肉後才訓練肌力。要清楚健身目的和體能狀况,選取合適訓練方法和器械,受傷很多時都因器械不合適而引致。潘梓竣留意到有些人為了拍照好看,只練胸肌、二頭肌,而不操練背部,有訓練不均衡的情况,「人體有如積木,如果缺少某部分,整個人的骨架就會不夠穩陣,容易受傷、影響運動表現,所以建議一個好的肌肉訓練,需要涵蓋全身肌肉。」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痛症】筋膜是什麼?筋膜繃緊黏連易造成肌肉關節勞損及慢性痛症(姿治通鑑)

【明報專訊】都市人常用電腦或智能電話,多少會出現肌肉繃緊或受痛症困擾。大家提及肌肉、韌帶、關節、軟骨、滑囊、神經線等傷患,但可能會忽略筋膜(fascia)。 筋膜黏連——頸部筋膜黏連容易瞓捩頸和出現肩背痛。(設計圖片,kitzcorner@iStockphoto) 相關文章:痛症難忍 慎防短痛變長痛 什麼是筋膜?與肌肉關節勞損、痛症有什麼關係? 筋膜是一層薄膜,遍佈全身,有深層及淺層之分,將身體不同部分肌肉、骨骼和內臟連接在一起。於新派治療手法中,較廣泛地認為筋膜張力與痛症關係密切。筋膜不像肌肉般分明,因此早年解剖學研究未有十分着重這不起眼的結構,X光或磁力共振等掃描技術也未必能反映其問題。 拉筋不能減筋膜繃緊 雖然不起眼,但筋膜如果繃緊黏連,不能有效傳遞肌肉力量及協調不同肌肉運用,會令肌肉收縮效率減低,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肌肉關節勞損及痛症。另外,身體各部分筋膜相當於同一條毛巾,如毛巾上有多處「縮水」,毛巾柔軟度會變差及不夠鬆軟;相同道理,一處或多處筋膜繃緊也會使身體其他位置受拉扯,使整體柔軟度及「走趲位」減少,容易出現日常生活肌肉發力模式與理想姿態有偏差,引發慢性痛症。由此引伸,物理治療師有時未必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舉例在門診時,按評估紓解小腿筋膜以治療足底或下背痛症;紓解手肘筋膜以治療膝部問題,有時會比直接治療痛處更有效果。 為什麼筋膜會繃緊?長期姿勢發力不當、過度操練、舊患受傷、手術開刀、脊柱側彎等都是較常見原因。透過拉筋能減低筋膜的繃緊嗎?似乎不能。試想像,筋膜繃緊就如鞋帶上的死結,我們即使拚命想拉開,死結仍舊存在,而伸展的只是周邊相對沒那麼緊的肌肉。 按壓頸側或肩胛骨測試 讀者可做簡易測試,以頸部為例,正常狀態的肌肉會較有彈性及鬆軟,按壓頸側或肩胛骨上肌肉,如按壓時: 1. 頗為疼痛 2. 感覺表面張力大,手指難以按入 3.反射不適至後腦或手臂位置 以上3者中有其1,筋膜很大可能有黏連結節,不但容易「瞓捩頸」,同時有較大風險患上背痛肩痛等情况。 受筋膜痛症困擾人士可尋求物理治療及評估。詳情可致電2783 3616或瀏覽 bit.ly/3GmYCBS 查詢 相關文章:姿治通鑑:痛症難解 原來筋膜作怪!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物理治療師) Read more

【五十肩】非50歲專有 了解肩周炎成因 肌肉變僵硬肩關節疼痛 天氣變冷要注意(醫學滿東華)

【明報專訊】30多歲的張小姐一次乘車時,因為沒有座位坐,需用左手拉着扶手環站着,沒想到司機突然緊急煞車,當時她左肩有一陣疼痛,下車時只感覺輕微拉扯,因要趕上班的緣故,不以為意。幾星期後,張小姐肩膀痛得連穿脫衣服都有困難,甚至半夜轉換睡姿時痛醒。直至有一次,她在茶餐廳伸出左手拉動椅子時,突然而來強烈痛楚使她尖叫起來,場面十分尷尬,她才決心正視這個問題。最終,經醫生檢查後,確診為肩周炎,又名五十肩,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藥和接受物理治療,每天忍痛做拉筋及伸展左肩等運動,好不容易花了半年時間才康復過來。 相關文章:【有片:運動消閒】誤當扭傷手尾長 五十肩先止痛後拉筋 五十肩即肩周炎成因多 錯姿、外傷致肌肉僵硬 五十肩並非50歲專有,許多年輕人因為手臂使用過度或姿勢不正確,例如長時間滑手機、過度打電腦、經常做急促和重複的動作,或突然激烈甩手,而導致肩膀肌肉繃緊僵硬,造成局部循環不良,又或者類似張小姐的外傷都會造成肩周炎。此外,年輕人會認為自己年輕,身體修補能力強,而沒有及時和積極接受治療,使徵狀持續惡化,影響日常生活。 天氣變冷要注意 五十肩疼痛、僵硬情况加劇 五十肩主要是因肩關節附近的肌腱炎或滑液囊發炎,使患者因疼痛而不自覺地避免活動肩關節,久而久之令肌肉更加繃緊,因而令肩關節循環變差,導致許多日常需要提起或外展前臂的動作無法執行。當遇上天氣變冷,疼痛、僵硬及活動受限制的情况都會加劇,影響正常生活。 相關文章:【運動消閒】拉筋示範:簡易4招保肌肉柔軟 肌肉強度不足筋腱不靈活易致肩周炎 多鍛煉肌肉 肌肉對穩定身體十分重要。關節活動透過肌肉和筋腱帶動,若肌肉強度不足或筋腱不夠柔韌,都會增加肩膀在遭受外傷時引致肩周炎的風險。因此,我們平時應該要好好鍛煉肌肉,保持每天伸展筋腱的習慣。高舉雙手,齊來擊退五十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楊家詠(東華三院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診所經理) Read more

「入五」人士注意:新陳代謝率減慢 身形發福 肌肉流失? 營養師教你增肌餐單+ 2 招簡易運動

【明報專訊】踏入50歲,字頭變,身形也變,脂肪在腰臀積聚,體重節節上升,肌肉卻不斷流失,人也愈見疲倦。一心以為節食減少熱量攝取可扭轉「劣勢」?營養師在此勸你三思! 賽馬會流金匯註冊營養師廖芷珊不時在營養講座上,接觸到「入五」人士,熱門話題之一,是他們感到新陳代謝率隨年齡增長而減慢,身形「發福」;有感於活動量減少,認為進食量毋須像年輕時吃那麼多,覺得一天兩餐已足夠。 Read more

好Zone動:滾動按摩球 管理肩頸痛

【明報專訊】對肩頸痛患者來說,肌肉痠痛繃緊總是揮之不去。近年在處理慢性痛症時,醫學上提出了疼痛管理(pain management)的概念,讓患者能更積極面對慢性痛症。 (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AASFP)提供) 疼痛管理 避免觸發痛楚 什麼是疼痛管理?疼痛管理是指患者出現疼痛問題時,怎樣去紓緩或減低疼痛;自身有控制疼痛出現的責任,當知道某些動作會刺激或觸發痛楚時,就應該暫時避免,讓患處休息;或是察覺痛楚時,應尋求合適方法處理,避免痛楚加劇或令情况惡化。 提到疼痛管理,不得不與「自療」概念掛鈎。在肩頸痛中,一些穴位或壓痛點(trigger points),很多時都與背部的天宗穴有關,天宗穴是肩胛骨其中一個穴位,周邊亦包含很多壓痛點,所以,即使未能準確找到天宗穴,只要在肩胛骨附近找到一些痠痛的位置按壓,都有紓緩效果。 促進血液循環 放鬆肌肉 要按壓背後的肌肉,可配合按摩球,效果更佳。一般按摩球表面凹凸不平,讓壓痛點可以有更強的刺激作用;按摩球的質地比較硬,壓住時不會變形,用力按更產生反作用力,令肌肉血液循環增加,幫助放鬆身體痠痛的地方。 使用按摩球,緊記目的是放鬆肌肉,如果過程感到不適,就應立即停止,並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意見。 文:周錦浩(註冊物理治療師) Read more

【運動消閒】唔靠「裝假狗」! 簡易四式 練出強壯胸肌

【明報專訊】日本推出一款男士上衣,驟眼看似普通底衫,原來內有乾坤,設計有如女性運動內衣,胸前可加裝圓形胸墊,秒速之間變出健碩胸膛,招來艷羨目光。 其實鍛煉胸肌並非難事,與其裝腔作勢,倒不如練出真材實料,夏天可繼續挺起胸膛做人。 受韓風影響,男神不單要有六嚿腹肌,同時要有雄厚胸肌。註冊物理治療師魏志榮指出,健碩胸肌不單吸睛,提升個人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亦大派用場,「搬移物件時,上臂會向內收及向前推,這些動作用上胸肌。肌肉愈大,力道也愈強」。 ▲增強肌肉——做掌上壓可快速結實胸肌,提升線條,但如想增強肌肉,便要配合其他負重運動。(DragonImages@iStockphoto) 負重運動刺激肌肉細胞生長 「若純粹想提升肌肉線條,做十次掌上壓,已可令肌肉結實。」簡單動作也有成效,但持久度低,很快打回原形。想內外兼備,有線條兼有強壯肌肉,唯有配合其他負重運動。魏志榮指出,根據超負荷原則(overload principle),當訓練時強度高於正常能夠負荷時,就會刺激肌肉細胞生長、增強耐力。「想增肌,便要負重大,次數少;想增強耐力,則負重小,次數多。」 負重多少才足夠?魏志榮解釋,「首先了解自己的最大重複次數(repetition maximum,RM),1RM即等於個人體能單次最大負重量,完成後已沒有氣力做第二次。舉例說,某人傾盡全力舉起30磅啞呤,之後不能再做多次,30磅便是他的1RM」。一般練大隻,需負上10RM的重量,即是舉起某一重量的啞呤,只可舉10次。 所以別以為訓練次數少,便不會辛苦,要出盡力舉重10次,不能「求其」,否則效果相差甚遠。「RM的重量,要靠親自嘗試找出,而且重量會隨訓練而遞增,例如,開始時負重10磅,訓練一兩星期後,發現可輕鬆完成,便要增加重量。」 至於大家最關心,究竟訓練多久才可見效?魏志榮說,先要了解肌肉纖維(肌肉細胞)的運作。「肌肉收縮,是靠腦部傳遞信息至肌肉纖維,示意他們收縮發力,力量愈大,需要用上愈多肌肉纖維。」肌肉纖維數量眾多,若日常負重少,未必動用到所有纖維,令部分變得較靜止。如突然要傾盡全力,身體未必可即時控制所有纖維,局限了肌力。根據神經肌肉適應機制(Neuromuscular Adaptations)理論,身體需要時間及訓練,調配靜止的纖維。 ▲魏志榮(劉焌陶攝) 訓練一至兩月後 肌肉可增大 「訓練首3至4星期是令靜止的纖維活躍起來,以及加快信息傳送速度;此時肌肉力量會增加,但肌肉未顯著增大。當訓練至一至兩個月後,肌肉就有所增長。因身體知道某部位經常要用力,便會把吸收到的蛋白質分配到此部位,肌肉才可增大。」 練胸不練背 小心寒背痛症 只需兩個月就練出健碩胸肌,很吸引吧!但傳聞一旦開始操肌,絕不能中斷,否則肌肉變肥膏?魏志榮解釋,練出胸肌後,如全面停止操練,肌肉自然慢慢流失;所以想保持肌肉量,訓練可以輕微減少,例如由每星期兩次減為一次。他又提醒,操肌要持之以恆外,最重要是量力而為,避免受傷。「操胸時若重量過高、動作過速及姿勢不正確,可拉傷肩部。」另外,不少人只集中鍛煉一組肌肉,容易引致姿勢不良;舉例說,只練胸肌,不練背肌,會導致胸肌過於繃緊,身體前後肌肉不平衡,可能出現上交叉綜合症,「上背、頸後及胸前的肌肉太強及過於繃緊,頸前及背部的肌肉太弱,導致寒背;長遠可以引起多種痛症及勞損,尤其肩膀,一旦傷及肩膀就較難痊癒」。因經常郁動肩部,患處少機會休息,較難康復。 文:許朝茵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