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是腦中風先兆?顏面神經受感染 嘴角歪、影響皺眉、喝水、味覺 了解成因與治療

【明報專訊】面癱,指臉部肌肉癱瘓。常見是一側臉部肌肉無法活動,做不到皺眉、鼓腮、露齒笑等動作,嘴角歪向正常一側,在喝水、漱口時嘴角漏水,甚至眼睛不能完全閉合,舌頭前三分之二味覺缺失。很多人更擔心面癱是腦中風先兆,或認為面癱是「小中風」?中醫認為面癱原因為「風中經絡」,引致經絡阻滯。運用中藥、針刺、溫灸、按摩等方法,有助瀉實補虛,驅風通絡。 知多啲:面癱與腦中風、小中風病理無關聯 症狀有不同 很多人擔心面癱是腦中風先兆,或認為面癱是「小中風」;更有說法認為凡患過面癱者日後腦卒中的風險大增,其實都有誤解。面癱和俗稱「中風」的腦血管疾病的病理完全不同,兩者並無關聯。面癱屬於周邊神經系統疾病,病理屬於神經感染;腦中風屬於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病理屬於血管梗塞或出血,涉及神經元的破壞。腦中風患者除口面歪斜外,還可出現口齒不清、無法吞嚥、肢體癱瘓等症狀,這是面癱患者所沒有的。 相關文章:中風有先兆?高血糖、心房顫動、肥胖增風險 預防中風7件事 DASH、地中海飲食法有效嗎? 腦中風可口齒不清肢體癱瘓 面癱為何會和腦中風混淆,可能是中、西醫學對「中風」一詞有不同理解所致。西醫所指的中風,一般理解是指「腦血管疾病」,是個病名;中醫在理解面癱方面所指的中風,是「風邪入中」的意思,是抽象病機,不是疾病的名詞。雖然中、西醫都有「中風」的術語,但兩者具體意思不同,不要混淆兩者而造成不必要的擔憂。 面癱成因:操勞過度、休息不足 顏面神經感染 一側面失活動功能 臨牀常見的面癱在西醫診斷稱為貝爾氏麻痹(Bell’s Palsy),病理為第7對腦神經(顏面神經)受到感染,以致受影響一側面部肌肉失去活動功能,屬於周邊神經系統疾病。中醫認為面癱的機理為「絡脈空虛,風邪入中」。患者可由於操勞過度、休息不足、情志過極、久病體衰等因素,以致精血虧虛,經絡失養。一旦受到風邪侵襲,如頭面部吹風受寒,或者是因體虛出現「虛風自生」,引致氣血阻滯,肌肉縱緩不收,便會導致面癱。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港大研究:每10萬人接種科興疫苗 約增4.8人患面癱 打疫苗效益仍高於風險 中西醫遇面癱患人 首要排除中風 遇上面癱的人,無論是首先求診西醫或中醫,都必須先排除像中風(腦血管意外)一類嚴重疾病。西醫治療貝爾氏麻痹,主要用口服類固醇加物理治療,以控制炎症及幫助復康;中醫治療面癱的原則是驅風、通絡,減輕致病因素對身體的破壞,同時為康復製造有利條件。對面癱久治不癒者可配合補益扶正、行氣活血、化痰等,具體方法包括內服/外用中藥、針刺、溫灸、拔罐、按摩等。 蟲類入藥 活血搜風通絡 中藥常用於治療面癱的方藥包括牽正散(白附子、僵蠶、全蠍)、地龍、羌活、防風、天麻等,都有祛風、通絡的作用,可以祛邪。應用蟲類藥是中醫治療面癱的特色之一,因蟲類有走竄的特性,由此取類比象,這些蟲類入藥後可起活血、搜風、通絡的作用,改善經絡痹阻引致的肌肉失用。針對痰濕阻滯經絡者,症見痰多、舌苔厚膩,治宜祛濕豁痰,如膽南星、法半夏。面癱時間長久者,常見面部肌肉僵硬或萎縮無力,中醫理解有氣滯血瘀或正氣不足的因素。若病久氣血瘀滯,可配合使用川芎、桃仁、紅花等活血化瘀。若氣血不足者,可治以補益氣血,如黃芪、當歸。在外用中藥方面,有報道指出運用中藥馬錢子(有劇毒)製成馬錢子膏敷貼患處,有活絡止痛,治療面神經麻痹癱瘓的功效。 辨證取穴 調整身體機能 針灸治療方面,局部用穴包括位於頭面的風池、翳風、陽白、攢竹、太陽、下關、地倉、頰車、水溝(人中)、迎香等。循經取穴可選用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除局部用穴外,面癱的針灸亦重視辨證取穴,視乎病性選用相關的穴位,例如痰濕阻滯者可選用足三里、豐隆,陰虛內熱者可選用三陰交、太衝,藉着調整身體機能以促進面癱康復。在針刺時可配合手法運針刺激得氣,或採用電針刺激,一般可隔天治療。 針灸治療可分為針刺與溫灸兩部分。面癱患者除可透過針刺刺激穴位經絡外,也可通過對面癱患處局部經絡穴位施以灸法,達到溫經驅寒、行氣活血通絡的效果。特別是面癱日久,患處腫痛已消退,自覺面部肌肉僵硬繃緊的患者,輔以溫灸刺激行氣活血,促進復元。溫灸一般可採用艾條懸灸、隔物灸,或在針刺時加溫針。 按穴、做表情動作 刺激面肌 拔罐也有刺激經絡、鬆弛面肌、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在操作時考慮到會在面上留下罐斑的問題,一般會用「閃罐法」,即用傳統「拔火罐」的方式,但吸罐後隨即拿起拔罐,不作留罐,重複多次操作至局部潮紅及微熱感,選穴一般是位於面部患處的位置。患者日常可用適中力度多按揉面癱患處局部的穴位,多做表情動作(初期可用手輔助推動肌肉),以持續刺激及鍛煉面部肌肉。 思慮阻氣血運行 有礙復元 面癱的復元進度因人而異,臨牀上有人僅經數次治療便完全恢復功能,有些則要十餘至數十次治療不等。但大多數貝爾氏麻痹的面癱患者,面肌功能可以在半年內康復。患者需留意保持飲食清淡,少吃溫熱刺激及生冷食物,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勿過度操勞,為早日康復製造有利條件。此外患者還要保持樂觀正面的心境,思慮過多則容易阻滯氣血運行,有礙復元。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三高與中風】治療急性中風 藥物溶栓及手術取栓增康復成效 醫生教路做好3件事 減9成中風機會

每年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又再一次提醒我們:中風是本港第四號疾病殺手,每年奪去3000至3500人的性命,若沒有及時救治後果可以十分嚴重!近年在治療急性中風的藥物和技術已有很大進步,如透過「藥物溶栓」及「手術取栓」等都可幫助更多中風病人康復過來。決心要預防中風,何不身體力行,做好以下3件事,人人都可以將中風的機會大幅減低八至九成! 急性中風:出血性與缺血性 成因有不同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經年齡調整的中風病發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但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持續,中風仍然是主要的疾病殺手,其中急性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多與血壓高、腦血管畸形或藥物影響等有關;至於最常見的缺血性中風則多因三高,即血壓高、血糖高及膽固醇高,導致血管出現粥樣斑塊而堵塞血管。 注意心房纖顫致中風 致命及致殘率高 不過,吳醫生指,近年缺血性中風的入院個案中,值得注意一個新趨勢。「大約每4人便有一人是由心房纖顫等心律不正問題而引致中風,這類中風通常也較嚴重,致命及致殘率亦較高;若病人及早發現,服用薄血藥物已有助減低中風的機會。」 針對急性中風的治療近年有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缺血性中風方面更有顯著的進步。吳醫生表示,現時大部分急症醫院都有提供24小時溶栓治療,而治療關鍵時間亦由早期的黃金3小時有所延長,主要是針對一些發生大血管阻塞、掃描檢查顯示腦細胞未完全壞死的病人,可利用藥物溶栓,或以介入式手術取走血栓,令血管回復暢通。 接受溶栓或手術取栓治療 康復見成效 他引述研究顯示,每6至7名病人接受溶栓治療,或每2至3名病人接受手術取栓治療後,便有多於一名病人可以康復至能夠自理而毋須倚靠別人照料的程度。至於出血性中風的急救,則着重於控制血壓,以阻止血塊增大,有助提高病人癒後康復的機會,並可減低死亡風險。 急救錦囊:談笑用兵 注意小中風來襲 一旦懷疑中風或出現中風徵狀,必須分秒必爭,並要緊記「談笑用兵」的急救中風錦囊:「談」即出現言語不清;「笑」即面部表情不對稱;「用」即一邊手腳乏力和「兵」即立即求診,以便得到及時和適切的救治。 此外,部分病人中風前會出現小中風徵狀,只是這類小中風的徵狀會於一、兩小時後消失,容易令人忽視,但吳醫生提醒,在出現過小中風的個案中,多達一成人可於3個月內發生真正的中風。 「小中風其實已是一個提示腦部血管出現問題的警號,目前已有足夠證據顯示,及早接受評估及針對性治療,可以把中風機會減半。」 醫生Tips:中風可以預防嗎? 吳醫生強調,要預防中風,只要身體力行做好以下3件事,人人都可以降低中風風險: 要好好控制三高; 要提防心房纖顫; 改善生活習慣。 「有研究報告顯示只要注意均衡飲食、多做運動及情緒管理等方面有所改善,便可以將整體中風風險降低八至九成。」 Read more

研究:頸脈搏預示腦退化風險 脈搏愈強烈 腦部愈易小中風

【明報專訊】一項由多國學者做的研究發現,在超聲波掃描頸部中發現血管脈搏較強烈的人,10年後有較高機會出現認知能力下降問題,而認知能力下降是腦退化的首項徵狀之一。學者期望研究結果能提供新方法去分辨人們患腦退化的風險,得以及早治療或從生活習慣入手應對疾病。 研究在2002年展開,共有3191名受試者。研究員用超聲波儀器掃描受試者頸部5分鐘,觀察負責向大腦供血的血管脈搏。其後15年追蹤調查中,研究員監察受試者的記憶和解難能力。 結果發現,在測試裏脈搏最強烈的25%人,往後10年會多一半機會出現認知能力加速退化的問題。認知衰退是出現腦退化的特徵之一,但兩者沒有必然因果關係。研究人員推測,頸部脈搏愈強烈,顯示腦部的細小血管有愈大機會出血受損,即有小中風。 盼助及早診治 防患未然 研究人員希望透過監測頸部脈搏,未來可助及早斷定及診治腦退化病症。主責上述研究的倫敦大學學院(UCL)學者奇薩(Scott Chiesa)說:「腦退化是(大腦)受損多年後的結果,人們有腦退化時用任何方法(治療)都已經太遲。」過去有證據顯示控制血壓和膽固醇、健康飲食、恆常運動和不吸煙都有助遏止腦退化。 維持健康心臟血壓減風險 英國「阿茲海默症」研究機構的研究主管勞特利奇(Carol Routledge)指出,研究暫未能清楚指出超聲波掃描可提升確診腦退化的準確度,但目前可確定的是大腦的血液供應很重要,維持健康心臟和血壓,對減低患上腦退化問題有好處。 上述研究結果在上周六至本周一於美國芝加哥舉行的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會議期間發表。 (BBC/每日郵報)

Read more

【中風及康復系列】中風急救ASAP 減後遺症加快康復

10月29日是世界中風日。你又知道原來本港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人被中風「侵襲」,當中近八成屬於血管阻塞造成的缺血性中風,隨時可致命外,更可引致嚴重殘障,病者需依賴別人照顧日常起居……究竟急性中風的溶栓治療成效有多大?如何能減低中風的影響和加快康復呢? 病例:70歲的黃伯伯某天進食早餐後,發現左邊身體突然無力,站起來時出現困難,連說話亦變得「唔清唔楚」,懷疑是中風,於是立即求醫,並確診為缺血性中風,瞬即獲醫生處方接受溶栓治療後,在轉送病房時已經能夠說話,手腳活動能力亦逐漸恢復。3個多月後,檢查顯示他已從中風中康復過來,生活一切如常。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表示,二、三十年前醫生對於中風仍是束手無策,即使搶救及時,惟無法改變腦細胞已被破壞,致病人康復後需要別人照顧起居,例如穿衣服、上廁所,甚至需插喉餵食。 「自有溶栓治療,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病者便出現了很大的改變。若能及早送院、經醫生診斷後適合接受溶栓治療的病人,藥物有助溶解阻塞血管的血塊,令血液再次流通,挽救一些未完全壞死或未受影響的腦細胞。」故此中風有「黃金3小時」的救治概念,即發生缺血性中風後3小時內接受溶栓治療,可帶來更佳的治療效果。 適切接受溶栓治療 增康復機會 吳醫生引述研究數據指,每7名接受溶栓治療的病人,便多一人能夠重拾自理能力,而在臨床所見,他亦見到愈來愈多的病人通過適切的治療後,康復程度大有改善。 「即使送院時情况屬嚴重者,如前文提到的黃伯伯,康復關鍵是能夠盡早接受適當的治療,有些病人甚至可以恢復工作能力,把中風對工作、生活的影響、後遺症減少。」 縱使中風救治講求「快」,但單靠臨床症狀,未必能分辨屬哪類型的中風,必須透過腦部電腦掃描及其他檢查才能確定。吳醫生強調,中風病者接受即時掃描,兩、三分鐘已有結果,不會對治療造成延誤,反而胡亂判斷及治療後果更不堪設想。 提防小中風 預防有法 值得一提的是「小中風」。「有時中風症狀可能只是短暫性出現,一般會於1小時內消退,如突然感到一邊肢體無力但維持不久,即有可能發生小中風。一旦沒有及時跟進小中風的問題,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十分高。」 吳醫生籲市民要謹記四字的中風口訣——「談笑用兵」: 「談」:表達或說話有困難; 「笑」:面部表情不對稱; 「用」:一邊手腳無力; 「兵」:若出現以上任何一種情况,便要立即找「救兵」前往求診,以免延誤治療。 要預防中風,吳醫生還有以下貼士: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要有適量運動、飲食要均衡,並且控制體重、紓緩壓力及遠離煙酒,若有高血壓等「三高」問題,更要妥善處理,相信能減少八至九成的中風風險。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