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風日 | 慎防中風來襲 了解中風徵兆、成因、高危因素與治療 把握復康黃金期 預防有法做足3件事

每年的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藉此讓公眾對中風(Stroke)這疾病殺手有更多的關注,更重要的是減低中風對健康的風險和威脅!不少人都會聞此「風」色變,事實上這疾病確實可以來得突然,成因和高危因素也不少,但卻非不能預防。 Read more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要對認知障礙症有更多的認識外,更要了解患者的需要。認知障礙症患者會表現得無記性,一旦確診雖然病情不可逆轉,惟接受職業治療訓練,例如透過遊戲、拼圖或其他腦部訓練,或許能有助減慢記憶力衰退或其他精神問題。因此早發現、早訓練,可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而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需接受相應的職業治療訓練,以達至最佳訓練效果。 Read more

【認知障礙vs柏金遜】認知障礙症警號明顯 留意6個異常舉動 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9月21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大家對這疾病又有多少認識呢?研究發現一般人在30至40歲踏入中年開始,腦部會逐漸出現退化徵狀。年紀愈大,其退化情况可能加劇,更有機會演變為認知障礙症。而記憶力衰退便是認知障礙症最典型的徵狀,患者會逐漸失去自我照顧能力。 betway体彩 職業治療師梁偉邦指出,透過觀察患者日常生活的一些異常舉動,有助及早發現病情。當患者愈早就醫及接受適當訓練,可延緩病情惡化的速度。究竟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生活中會如何表現異常?以下6個舉動家人或照顧者必須多加注意! 1.無記性至直接影響生活 梁偉邦指出,無記性是認知障礙症的最主要徵狀,當患者的善忘程度達至影響日常生活的水平,例如忘記閂水喉、熄火便出門;餵飼寵物後又重複再餵;甚至忘記自己有兒童同行獨自回家,均是明顯的警號,即使只是發生過一次,都必須關注。 2.行為性情改變 對嗜好失去興趣 有些病人在患病後的行為及性格像變了另一個人,例如變得不注重衞生,不願意沖涼、刷牙;亦有病人表現得焦慮、多疑,常懷疑別人偷去自己的財物等;更甚者會出現抑鬱徵狀,對昔日的嗜好失去興趣,例如以往喜歡賭馬,現在完全提不起勁,甚至拒絕外出。 3.解決簡單問題感困難 患者會在解決一些以往很熟悉的問題上變得困難,例如不懂得規劃常去地點的交通路線,閱讀銀行月結單感困難,分不清支出和收入等項目。他們對金錢的概念和判斷亦有異常,未必能分辨物件的價值或該付的金額,容易墮入騙徒陷阱,建議家人盡量只給長者小量零用錢傍身。 4.錯誤判斷物件的用途 患者可能會對以往懂得使用的電器忘了操作方法,如錄影機、微波爐等,甚至對物件的用途判斷錯誤,例如有患者會把電視遙控器當作手提電話撥號,甚至將微波爐當成保險箱,將貴重物品如手飾放進去,一旦關門後「按密碼」,或會引致爆炸,後果可大可小。 5.難以表達所想 患者在運用語言或詞彙方面有困難,難以表達心中所想,例如想說「手表」,卻不能說出「手表」這個詞彙,或只能說成「戴在手上的鐘」。 6.對天氣和時間困惑 患者可能會失去判斷時間的能力,即使看到陽光都不清楚是白天,以至白天可能會不斷睡覺,晚間卻活動至深宵,日夜顛倒;患者另對於四季天氣亦很困惑,其表現可能是在嚴熱天氣仍會圍頸巾,冬天時則要求去沙灘暢泳。 建議:出現任何一項異常行為 宜盡快就醫 梁偉邦指出,雖然目前醫學上未找出扭轉或根治認知障礙症之法,惟上述的異常行為一旦出現,即使只有一項,若已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該陪同長者或患者盡早就醫,接受評估,如確診認知障礙症,及早接受治療及訓練,有助減慢病情發展速度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知多啲:精神健康中心 一站式復元為本

【明報專訊】安泰軒是由新生精神康復會開設的全港首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提供一站式、復元為本的綜合社區精神健康服務,跟進精神病康復者、懷疑精神健康受困擾人士,舉辦各類興趣班、社交康樂活動、治療及支援小組,促進參加者的生理、心理、社交和靈性健康的平衡發展。中心亦提供家屬及照顧者的支援,推行公眾教育,推動社區共融及睦鄰和諧,加強公眾對身心靈健康的關注。 現時共有7間安泰軒,分別於天水圍、深水埗、油尖旺、沙田、葵涌、屯門及離島區。安泰軒駐有臨牀心理學家、社會工作員、職業治療師、精神科護士、精神健康教育主任、朋輩支援工作員及活動工作員提供社區支援,每年服務超過6600人。 ■服務對象: 年滿15歲、居住服務區內人士 精神病康復者、精神科醫院或診所的門診病人 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 患者家屬或照顧者 有興趣改善精神健康的區內居民 居住私營殘疾院舍而有精神健康問題的舍友 ■網址:bit.ly/2WsqrR5 相關文章 全面職業治療 走出思覺失調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全面職業治療 走出思覺失調

【明報專訊】「工作讓人更有自信,當遇到問題而自己沒辦法解決時,可以找身邊的同事,他們都會願意幫助你的。」 阿芝2011年確診患上思覺失調,3度入院接受治療。出院後,她由社工跟進,接受職業治療和輔助就業,參加了寵物美容和咖啡調配員課程,一步一步重投社會。 漫長的人生旅途上,總會遇上無數高低起伏,我們或許會失去尋找快樂的能力。但身邊人的一句說話、一刻扶持,已經足夠支持我們走出幽谷,繼續譜寫自己的人生。 人生路不熟致病 和右手「說話」 阿芝的經歷也是如此。阿芝在香港出生,但自幼在內地由外婆照顧,於廣州完成大學課程後才返港生活。因為文化背景和經歷不同,令她覺得難以融入港式生活。儘管她已主動閱讀一些有關香港歷史的書籍,希望與旁人減少隔膜,然而這對她的精神狀態並無太大幫助。阿芝憶述:「那時我很容易哭,不知為什麼就會流淚。每當我上教會時更是哭得厲害,於是我訓練自己不要哭;上教會之前也會提早到埗,看看當日講的是哪段經文,做好心理準備,盡量讓自己投入崇拜而不是哭着。」 另一邊廂,阿芝與家人之間的交流愈來愈少,甚至分開吃飯。阿芝說,當時因為家人曾瞞着她更改了她的覆診日期,令她對家人失去信任,一度拒絕求診及用藥,後來更開始出現幻覺。「我會覺得人們都在談論我,而且會知道我內心在想什麼,我的右手更會代表另一個人和我說話。」此時的阿芝彷彿置身沒有出路的巷子裏,看不見生活中任何快樂的元素。幾經掙扎,她在教會導師的建議下,自願入院接受治療。她共入院3次,並於2011年確診患上思覺失調。 寫下病歷日記 沉澱思緒 住院期間,阿芝每晚也會寫下病歷日記,協助她沉澱思緒之餘,亦方便讓醫生了解她的想法,病况慢慢好轉過來。出院初期,態度積極的阿芝為了融入社會,接受新生精神康復會多項服務,包括社工跟進和個人心理面談,還有職業治療和輔助就業服務等。阿芝亦參加了僱員再培訓計劃的課程,包括寵物美容和咖啡調配員,並在新生會轄下的社會企業接受培訓。 各種培訓讓阿芝重拾自信,一步一步重投社會,終於在勞工處找到政府外判工作。獲得朋友和身邊人的支持後,阿芝更邀請她的社工擔任自己的提名人,參加由香港再生會舉辦的2013-14年度「十大再生勇士選舉」,獲得「傑出生命獎」。現在的她不再視工作為洪水猛獸:「工作讓人更有自信,當遇到問題而自己沒辦法解決時,可以找身邊的同事,他們都會願意幫助你的。」 「工作要負責 心事要分享」 自己的經歷,讓阿芝明白到維持身心靈健康的重要。現時,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她在公餘時間亦參與不同活動,例如運動、閱讀及教會活動等。從前無法專注看書的她,透過朗誦及做筆記的方式,現在已經能夠靜下來讀書。此外,她更積極擴展人際網絡,例如參加相片展覽,以葉與藍天的構圖,表達她對自然的愛好,獲得同事一致讚賞。「同事們對我很好,當我參加了新生會相片展覽時,把大會宣傳卡給上司看,他很替我高興,還叫我『加油!』。」阿芝笑着說。 阿芝對攝影很感興趣,未來希望成為一個能為精神病患者發聲的攝影師,拍攝患者們所認知的世界。阿芝勉勵同樣面對精神困擾的朋友,工作上要做個負責任的人,心事則要學懂分享,「把一些你覺得身邊的人應該要知道的事都告訴他們,讓他們懂得關心自己。有了朋輩及身邊人的支持,我們必定可以再次走入人群,過着多姿多采的生活」。 文:黃宗保(新生精神康復會專業服務經理(社區服務)、註冊社工)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知多啲:精神健康中心 一站式復元為本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中風及康復系列】職業治療助中風患者 復康訓練應對生活所需

betway体彩 職業治療師梁偉邦表示:「有些病情嚴重的病人,早期要長期臥床,有機會產生壓瘡。」職業治療師會因應患者需要,為他們選擇適合的輔助工具,例如減壓床褥、坐墊等;如病人病情好轉可以進食,職業治療師也會為病人進行坐姿評估,選擇適合的椅子及安排特別設計的食具,以確保他們進食安全。 Read more

跨過抑鬱 拒做鹹魚! 追夢跌倒 換跑道化危為機

【明報專訊】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中的一句經典對白:「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沒有夢想的人會被稱為「鹹魚」,勇於追求夢想的人會被大家羨慕,達成夢想的人會被視為「勝利者」。然而,對於因為疾病或某些原因而被迫中斷追夢的人,他們又是什麼? Sara熱愛髮型設計,她先後任職多間髮廊,希望在不同地方汲取更多經驗,學習不同的髮型設計技巧及造型技術。她曾經以為髮型師會是其終生事業,這亦是她追求的夢想。直到轉職至一間知名的大型髮廊,她的人生出現了不可預期的變化。 美髮業競爭 煩過煩惱絲 在這間大型髮廊任職,讓Sara初次感受到原來髮型設計這個行業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行內競爭激烈,同事為了成名不惜一切、明爭暗鬥,讓她難以適應。Sara不但在工作上受同事排擠,更開始懷疑自己是否仍然適合當一名髮型師,凌亂的想法加上巨大的工作壓力,致使她情緒受困擾,最終亦因此而被迫辭去工作。 因為情緒問題,Sara不能繼續工作,唯有靠領綜援過生活。後來,在處理綜援的社工建議下入院接受治療,Sara確診患上抑鬱症。住院治療期間,她的情緒終於稍為安穩下來,她除了參與職業治療的文書訓練,還閱讀大量有關抑鬱症的書籍,希望可以更了解自己的病。為了協助Sara出院後可重回社會工作,醫院安排她到不同社企參觀,她因而認識了新生精神康復會。 經過了一段時間在醫院的診治,Sara終於可以出院,並被安排到中途宿舍居住,以重新適應社區生活。恰巧此時新生精神康復會屬下社企新生餐廳招募訓練學員,Sara在醫院轉介下到新生餐廳開始餐飲訓練。 轉戰餐飲業 看不同世界 Sara主要接受樓面及收銀的訓練工作,因為工作表現良好,她受聘成為兼職活動助理,有機會出外協助餐廳的到會項目,及後更成為正式員工,在辦公室處理到會訂單。新生會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開設第一間cafe330時,Sara亦轉職至此擔任收銀及文書工作。 Sara認為,社企讓她可以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工作,協助她重新與社會連結起來。以前從事的髮型師行業雖然是她的興趣,但工作時間長,收入不穩定,染髮物料傷害皮膚等原因,使Sara沒有辦法重回此行業。再加上Sara本身喜歡嘗試新食物,在社企餐飲項目工作,常有機會接觸及品嘗到不同種類的美食,使她從辛勞工作中得到滿足感。 縱然抑鬱症中斷了Sara的髮型師夢,但也為她開啟了另一條路,患病後她接觸的人跟從前有很大的分別。以前她接觸的通常是髮廊的同行與顧客,但在餐飲項目工作,她有機會接觸到學生、教師及醫護人員,從而更認識這個社會。Sara認為處理人際關係一直是自己的弱項,覺得很難與其他受訓的學員溝通,情緒因而比較波動。不過她很感激上司以身教去幫助她處理情緒,建立正確的工作態度,同時給予她一份肯定,把她的優點發揮出來。漸漸地,Sara發覺自己在與人相處時比較自在,亦增加了與同事甚至顧客的交流。 學習與人溝通 積極進修 「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是Sara的座右銘,無論是以前在髮廊,還是現在於cafe330工作,她都會花額外的時間,主動學習各方面的知識。她回憶初到醫院餐廳工作時,她努力去背誦各類咖啡的外文名稱;也親身走訪醫院各部門,務求讓自己在最短時間內熟悉環境,以便送外賣及協助問路的病人找到正確的方向。除了進修工作相關的知識,Sara也報讀了不少精神健康的課程開拓眼界,充實自己。 患病是Sara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但沒有改變她追求完美的個性。在參與精神健康的課程時,Sara發覺因為自己的英語水平不高,讓她失去報讀某些課程的資格。因此她希望未來可以在公餘時間進修英文及數學,再選讀自己有興趣的證書課程。有了新的人生目標,Sara對未來也多了點信心,她依然會努力不懈,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 文:陳心慧(註冊社工、新生精神康復會社會企業助理總經理) 編輯:林信君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