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認識白化症 身體缺色素皮膚毛髮全白 做足防曬免皮膚眼睛受損

基因突變或染色體出問題會導致罕見的先天疾病,較多人認識的包括黏多醣症、結節性硬化症、小腦萎縮症、脊髓肌肉萎縮症等。2月28日是「國際罕見病日」,就由醫學遺傳專家講解其中一種罕見病──白化症(albinism)。患有白化症,全身皮膚、頭髮甚至眉毛也是白色的,當白晢身驅失去「黑的保護」,原來需要面對不少問題。 白化症屬罕見病 隱性基因遺傳 患者缺色素保護 白化症患者「從頭白到腳」,betway体彩 醫學遺傳科主任林德深醫生表示,這是由於患者的體內缺乏色素所致,眼珠因而呈紅色、毛髮與皮膚顏色則呈現白色。白化症是基因遺傳造成,目前已知有5個基因會影響人體內製造黑色素的過程、分布和功能。 林醫生指出,大部分個案都屬於隱性遺傳,即是父母都並非白化症患者,卻攜有這致病基因。若父母雙方都攜有致病基因,誕下的嬰兒有四分一機會患白化症;若其中一方有白化症,而配偶非白化症,以有隱性基因的機會是二萬分之一來計算,所誕下的嬰兒約七十分之一機會患白化症。目前估計本港約有300至400名白化症患者。 相關閲讀:【懷孕準備】遺傳病?高齡生育?慣性流產? 基因檢測有助篩選異常染色體 減遺傳病風險 增受孕機率 皮膚易曬傷 視力較弱易斜視 身體所製造的黑色素,其實是一個保護皮膚防禦紫外線的重要機制。林醫生解釋,當受到紫外線照射,就會刺激皮膚產生色素,抵擋陽光避免曬傷甚至癌變。然而,白化症患者的皮膚缺乏色素保護,若經常受陽光照射,皮膚又沒有足夠保護,便會容易曬傷,增加患上皮膚癌的機會。 由於黑色素的製造出問題,白化症患者的視力首當其衝受影響,很多時患者眼球後的神經線會有先天問題,眼底細胞的生長受影響,導致他們的視力較弱、常出現眼球震顫致雙眼無法對焦、容易形成斜視,即是「鬥雞眼」或「射哩眼」。同時他們的眼脈絡膜(choroid)色素較少,會畏光和減低視覺的敏銳性,視膜網容易受陽光直接照射而受損。因此白化症患者必須為皮膚和眼睛做足保護措施,包括戶外活動時需要戴帽及太陽眼鏡,亦要定期進行視力檢查,若發現視力異常便要及早矯正,例如斜視可以透過手術或做眼部訓練改善。 相關閲讀:【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壽命、生活能力不受影響 白化症屬隱性基因遺傳的疾病,如夫婦有家族史,可在計劃生育前進行基因檢驗。不過林醫生表示,白化症患者雖然面對外觀和視力問題,但非致命性,因此較少夫婦會特地為此檢驗基因。 相關閲讀:了解弱視3大成因 斜視不可忽略 注意兒童5個情况 把握8歲前治療黃金期 父母正面態度 助白化症孩子成長 隨着社會進步,大眾多了認識白化症,若夫婦誕下白化症嬰兒,只要嬰兒身體各項指數正常,日後生活做好皮膚防曬和眼睛的保護,成長期間父母以正面態度幫助孩子面對遇到的障礙,白化症患者的生活能力和智力與一般人無異,壽命並不會受影響。 Read more

【罕見病】先天皮膚對光敏感 皮膚水疱皺皮、吞嚥困難 確診金德勒氏綜合症

【明報專訊】不常見疾病患者求醫重重困難。一名苦尋病因近半世紀、先天皮膚對光敏感的女病人,皮膚會起水疱,踏入青少年期吞嚥逐漸困難、3年前罹患皮膚癌。經「香港基因組計劃」診斷出患上全球僅400宗的「金德勒氏綜合症」(Kindler syndrome)。負責計劃的香港基因組中心首席科學總監鍾侃言稱,近期一名初生嬰兒有類似病徵,現時能及早確診對症下藥,皮膚得以改善。 罕見病金德勒氏綜合症 病人對光敏感 皮膚水疱皺皮後吞嚥困難、皮膚癌 政府去年中展開「香港基因組計劃」先導階段,從患上未能確診病症等病人及其家屬蒐集基因組樣本,以求盡早診斷病因及治療。計劃正擴展至涵蓋糖尿病等常見病,冀藉遺傳學改善診治和預防,至今取得8000個樣本。 政府成立的基因組中心去年7月起展開「香港基因組計劃」先導階段,兩間大學醫學院瑪麗和威爾斯,以及兒童醫院會轉介兩類合適個案接受全基因組測序,包括罹患未能確診病症,以及與遺傳有關的癌症者,跨學科團隊會分析結果為病人尋找病因。 相關文章: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未能根治惡疾 建議進食軟餐 有女病人自出生以來對光敏感,皮膚會起水疱和皺皮,踏入青少年期逐漸出現吞嚥困難、窒息和喪失聽力,3年前罹患皮膚癌。她去年獲醫院轉介至香港基因組中心,透過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現年49歲的她今年7月確診極罕見的先天性表皮分解水皰症「金德勒氏綜合症」。 雖未能根治惡疾,但她獲建議進食軟餐和營養餐單等,防止疾病惡化。基因組中心亦替患者兩個妹妹測試,以檢驗有否同一疾病。 相關文章:【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及早發現初生嬰同患光敏罕見病 減少陽光照射、塗防曬軟膏 本身是兒科專科醫生的鍾侃言稱,由於得悉上述個案,近期發現一名初生嬰兒皮膚出現問題時,令醫生懷疑是否罹患相同惡疾,最終經分析後確診,及早讓父母得知如何照顧幼嬰,譬如減少在陽光猛烈時外出、多塗防曬和皮膚軟膏、穿著合適衣物等,現時該名嬰兒皮膚情况得以改善。鍾相信日後分析更多基因組後,可建立更龐大資料庫,惠及更多病人。 相關文章:【吞嚥困難】3個常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 「嚥」得是福(姿治通鑑) 政府基因組計劃助揭極罕見病因 蒐8000未確定病因病人家屬基因 基因組計劃至今收集8000個樣本,病人和其家屬各佔一半,並於今年中起踏入主階段,擴展至涵蓋「與基因組學及精準醫學」有關的個案,包括精神疾病、糖尿病、白血病及骨質疏鬆等常見病,冀以遺傳學入手改善診治和預防方法。鍾侃言舉例,正與精神科醫生研究用藥成效欠佳的病人,是否因自身基因組影響藥物成效,有助決定需否加減分量或轉用二線藥物。 香港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補充,正研究與更多公立醫院合作,目標於2026年7月前為兩萬宗個案全基因測序,有信心可超額完成。基因組中心亦正建立香港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庫予科研使用,羅稱冀於5年內收集4萬至5萬個基因組。 Read more

罕見病藥費分擔原則:不因病致貧 研放寬經濟審查 設資產界線折扣制

罕見病「脊髓肌肉萎縮症」(SMA)患者周佩珊去年10月向特首林鄭月娥陳情,爭取引入美國新藥,該藥已於上月21日完成註冊。政府透過「特別用藥計劃」讓第一型患者免費用藥,已有9人接受治療及評估,他們可免費用藥至12月。該藥藥費每年數以百萬元計,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檢討關愛基金藥費分擔機制,據了解,基本原則是不會令患者及家屬「因病致貧」,並研究收窄經濟審查的核心家庭範圍,同時探討設定資產界線,超出特定水平會按折扣分擔藥費。已用藥的周佩珊期望其他患者可趁未惡化前盡快用藥,亦盼藥費「不會很快蒸發(病人家庭)資產」。 脊髓肌萎藥註冊 9人免費至年底 生產SMA藥物的渤健公司(Biogen)昨宣布SPINRAZA(nusinersen)已完成註冊,獲准在港發售,而「特別用藥計劃」會停止招納新個案,正用藥患者可免費接受治療至12月。 周佩珊昨接受本報訪問表示「好開心」,指用藥是患者的曙光,盼年輕患者可盡快用藥,「應不分患者類型,趁小朋友未惡化前用藥」,否則肌肉萎縮後「很難返轉頭」。周上月初完成脊骨手術,上月26日注射第一劑藥物,本月中將注射第二劑,「沒什麼不舒服」。藥費方面,她期望是患者家庭可負擔的水平,「不會很快蒸發資產」。 周佩珊冀藥費「不會很快蒸發資產」 林鄭月娥去年在《施政報告》宣布,醫院管理局會加快檢討關愛基金的病人藥費分擔機制,原預計今年上半年提出改善方案。據醫管局年中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最終報告延至今年底完成。 據了解,醫管局上月諮詢病人組織,將完成藥費分擔機制檢討。另一消息指,有關顧問報告的原則包括不會令患者家庭「因病致貧」,報告會研究進一步收窄經濟審查時的核心家庭範圍,已婚病人只計算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入息,未成年病人則只計算父母,另會探討設定資產界線,若超出特定水平,會按折扣後的資產額計算分擔藥費水平。 關愛基金已資助15人買極貴藥 醫管局發言人稱,現有6名SMA患者已展開藥物療程,另3人完成評估,會陸續用藥。發言人又稱,扶貧委員會已通過醫管局建議,SMA藥物註冊後會獲納入關愛基金醫療援助計劃,料病人獲關愛基金資助後,可於今年底前用藥。發言人稱明白購買極昂貴藥物為病人及家庭造成沉重經濟負擔,該局正檢視長期用藥引致資產耗用的問題及病人分擔額,並提出改良方案。 據悉,截至8月31日,關愛基金現已資助15名病人買極度昂貴的藥物。此外,醫管局定期檢視藥物名冊,消息指新增藥物包括一種昂貴的肺癌藥。 團體批罕見病政策「空白」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稱,SMA患者獲特首親自跟進,引入藥物速度快,但他指其他罕見病人同樣需關注,反問「是否一定要特首慰問才有藥用」。他說,本港醫療系統相對健全,罕見病政策則「空白」,沒罕見病定義和病人名冊等。 明報記者 許芳文

Read more

脊髓肌萎引新藥 11患者先試

罕見病脊髓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簡稱SMA)患者周佩珊(圖),去年10月向特首林鄭月娥陳情後,政府早前與美國藥廠達成共識,引入新藥。首批可用藥的11名第一型(即病情最嚴重)患者中,已有兩名約兩歲的小童開始用藥,周佩珊母親表示女兒要先接受脊髓手術後才可用藥,「現在要她增肥應付手術,急不來」。 最小者先 周佩珊最後 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上月中公布港府引入新藥,並透過「特別用藥計劃」,於上月9日免費為首名經臨牀評估為合適的第一型患者注射第一劑藥物,瑪麗醫院陸續安排相關患者用藥。 周佩珊母親昨向本報表示,首批有11名第一型患者、包括佩珊可獲用藥。據她所知,用藥安排由年紀最小的患者開始,目前兩名約兩歲的病童已開始用藥,分別接種了第2及第3劑,而現年23歲的佩珊應排在最後一位。 佩珊要先增肥 脊骨開洞 周太說,佩珊曾接受植骨手術,脊髓空隙被「骨水泥」填滿,需接受全身麻醉手術在脊骨開洞,才能用藥,暫未知手術時間。周太說,在港大就讀的佩珊已考完試,現時首要目標是增肥應付脊骨手術,用藥一事「急不來」。 SMA藥物有望今年底在港註冊,不同類型的患者如適合用藥,可透過關愛基金資助陸續接受治療。另一名患者的母親Carol說,11歲兒子屬SMA第三型,並非首批可用藥的患者,她較關注即將出台的關愛基金病人藥物分擔機制。 有家屬憂關愛分擔機制 她說藥物獲註冊後,所有用藥患者包括佩珊都要申請關愛基金支付藥費,若分擔機制未能維持病人原本的生活水平,甚至要傾家蕩產的話,她不排除有父母會為降低資產總額而選擇離婚,以支付較少藥費。 內地制罕見病名錄 港未有 此外,內地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個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名錄》於上月底出台,涵蓋121種罕見病,包括脊髓肌肉萎縮症、黏多醣症、多發性硬化症等。另國家醫政管理局制定《罕見病目錄制定工作程序》,定期更新有關名錄,又列明納入名錄需符合病發率低、對患者危害大、有明確診斷方法,以及未有有效治療方法但納入國家科研專項等,罕見病團體等可向專家委員會提交建議。 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會長曾建平說,內地民間團體可自下而上申請將罕見病納入名錄,比香港優勝。他早前已就內地訂立名冊去信林鄭月娥,他認為政府應有承擔,「不可能要每一種病的患者都走到電視前講出訴求」。他說當局已回覆指交由食衛局跟進。 食衛局發言人稱,國際間對不常見疾病並無一致定義, 在現行醫療政策下,每名到公立醫院接受醫療服務的病人均有同等機會接受治療。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