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你睡得好嗎?了解睡眠周期 找出失眠、鼻鼾、夜尿成因 培養助眠生活及飲食習慣

瞓得早不代表瞓得到?瞓得到亦不代表瞓得好?近月疫情嚴峻,不少人需要停工停課,更相繼收到身邊家人、朋友同事傳來染疫的消息,種種壓力下嚴重影響睡眠質素。整晚輾轉反側不能入眠?睡足一夜卻依然精神萎靡?夜尿頻頻難以一覺睡到天亮?趁着世界睡眠日(World-Sleep-Day)(3月18日),重新檢視自己的睡眠習慣,找出導致睡眠質素轉差的原因,對症下藥,改善整體睡眠和健康狀况吧! Read more

【糖尿病】注意兒童糖尿病3大病徵 尿頻夜尿體重減 研究:一型糖尿病患者長大患脂肪肝風險可能增加

【明報專訊】兒童糖尿協會發現本港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兒童確診人數持續上升,協會研究亦發現,一型糖尿病患者長大後患脂肪肝的風險可能增加。有醫生表示,糖尿病病徵包括尿頻、夜尿、體重減輕等,這些都是小孩較易見到徵狀,故提醒家長要多加留意子女身體狀况。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本港平均每月有7名兒童確診糖尿病。 Read more

【前列腺】尿頻、小便慢、尿滲前列腺肥大觸發下尿道3大病徵 藥物、手術紓緩男人之苦

男士進入半百之年,泌尿問題或是最困擾的健康問題之一。有研究指出,約40%至50%的60歲或以上男士,出現夜尿多、尿頻、小便流速慢等各樣中度至嚴重的前列腺症狀,影響生活質素,而這些症狀有機會是由良性問題「前列腺肥大」所引起。要減少泌尿問題影響健康及生活質素,及早求醫接受檢查,能揪出引致前列腺症狀的背後原因。現時有不少藥物可紓緩前列腺肥大所引起的症狀,有需要更可選擇透過手術來改善問題。 Read more

夜尿頻繁成因多 飲水太多抑或疾病警號? 改善夜尿5個方法由日常做起

能夠一覺睡到天亮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睡眠狀態!但年紀愈大,愈是事與願違,夜尿便是其中一個干擾睡覺的「元兇」,尤其常見於較年長人士。究竟是睡前飲水過多,或是身體潛藏其他疾病的警號呢?例如男性常見的前列腺增生,又或女士常有的膀胱過度活躍?嚴重患者隨時每小時都要起牀小便,睡眠質素自然大受影響,更有機會引致抑鬱。其實要改善夜尿問題最少有5個方法,不妨由改變日常習慣做起!何謂夜尿問題?入睡後起牀如廁多於一次-betway体彩 泌尿外科中心副主任、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陳偉希醫生指出,入睡後要起牀上廁所多於一次便已經界定為有夜尿問題,但夜尿只是一個徵狀,未必是疾病,而且成因眾多,醫生需從夜尿的頻率及尿量,探究致病的原因,例如若尿量少,較大機會是泌尿系統問題,若尿量很多則可能不止是泌尿系統問題。 Read more

醫食因緣:夜尿多未必因腎虛

夜尿頻繁困擾不少長者,既影響睡眠質素,也影響身心狀態,甚至增加跌倒風險。不少人認為夜尿只因「腎虛」,其實從中醫角度,夜尿成因眾多,除了腎虛,亦可能是睡眠質素欠佳、前列腺疾病等引起。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辨證,運用相應中藥治療,再配合養生調攝。 Read more

【有片】腳腫氣喘 躺下難眠 墊高枕頭 「心事」警號!

【明報專訊】行路氣喘,夜尿頻頻,是年老衰退?還是肺部、前列腺出問題? 心臟掌管全身血液循環,當心臟功能出問題,徵狀不一定是心悸、心痛,而是影響全身器官,令人胸悶氣喘、足踝水腫、食慾減退、咳嗽不斷、坐立不安。 常說遇到難題,晚上要「墊高枕頭」。但當你每晚要墊高枕頭才可安睡,未必是有心事,而是心有事!心臟泵血功能變差,平臥時呼吸困難,要墊高枕頭才能紓緩,正是晚期心臟衰竭的典型徵狀。 ▲(amenic181@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問醫生 ◆陳:陳良貴(心臟科專科醫生) ◆琳:陳琳(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 ■小小心臟動全身? 問:心臟衰竭為何會影響全身? 琳:心臟衰竭是指心臟功能受損,不能正常、有力地泵血,血液不能有效供應到身體各個器官。當身體各器官供血不足,又沒有及時醫治,就會出現各種徵狀,嚴重可能導致器官如肝、腎衰竭,甚至有生命危險。 心臟衰竭不是一個特定的病症,而是心臟疾病的共同表徵,患者多為長者。最常見成因是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血液,若它嚴重狹窄或堵塞,令心臟肌肉缺血,造成心臟負荷,導致心臟衰竭。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心瓣問題令心肌受損或增加心臟負荷。此外,甲狀腺功能亢奮、酗酒、吸毒等也會令心臟長期處於興奮狀態,導致心臟衰竭。 ■坐着不動也氣促? 問:走路和睡眠時氣促,原來是心臟衰竭? 琳:血液會經過肺部流入心臟,當心臟功能衰竭,血液會積聚在肺部,造成肺部積水,病人因而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等徵狀;夜晚睡眠時,平臥會覺得呼吸困難,需要把枕頭墊高才得以紓緩。當心臟功能愈來愈差,血液會積聚在靜脈,引致雙腳水腫。同時會出現心悸、疲倦、運動量變差等徵狀。 紐約心臟學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根據患者身體的活動能力,將心衰竭分為四級,級數愈高,代表心衰竭情况愈為嚴重。 ‧第一級:沒有明顯徵狀,活動自如 ‧第二級:劇烈運動時感吃力、氣促 ‧第三級:日常活動感到吃力、氣促 ‧第四級:即使靜止時也感到氣促 ▲運動吃力——心臟衰竭是心肌受損,心臟功能減弱,早期徵狀包括運動時氣促、咳嗽、氣喘。(Peerayot@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先做心臟超聲波? 問:如何診斷心臟衰竭? 陳:如果懷疑病人心臟衰竭,首先要做最基本的心臟超聲波,檢查心臟功能有否受損,及觀察其結構有否異常,例如心瓣是否正常,或有否先天性心臟缺陷。一旦發現心臟功能不正常,就需進一步檢查找出原因,包括抽血檢驗血球數量、甲狀腺和腎功能,及其他心臟衰竭指標。 此外,透過電腦掃描可觀察心血管情况,判斷病人是否患上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或透過磁力共振檢查心臟功能及結構,觀察患心肌疾病的可能。不過,心臟磁力共振檢查的過程需注射藥水,而且動輒花費數小時,醫生一般會先建議病人做其他檢查,再考慮心臟磁力共振。 ■飲水也加重病情? 問:如何治療心臟衰竭? 陳:治療可從數方面入手。首先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飲食方面,要減少攝取鹽分,因為過鹹的食物,會令身體吸收過多水分,加劇病人氣促和腳腫。同樣道理,病人也要避免攝取過多水分,每天流質包括:水、湯等分量,要限制在一至一點五公升。另外,病人需要適量運動、戒煙、戒酒。 藥物方面,病人按需要服用不同藥物,常見如利尿藥,俗稱去水丸,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防止體液積聚,改善氣促和腳腫;排尿同時可降低血液的容量,減少血管壓力,減輕心臟負荷。有些病人或需要用藥降低血壓、減慢心跳、稀釋血液等;近年有新型心衰竭藥物,可以有效紓緩病徵之餘,也可減低因心衰竭而入院的風險。 用藥目的是減緩心臟衰竭的徵狀,當然也要治療其成因。如病人患有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就要考慮是否接受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成形術;如心瓣有問題,則需考慮修補或替換心瓣,以防止心臟功能繼續變差。 ▲(黃志東攝) ■人工心臟幫到手? 問:嚴重心臟衰竭要換心? 陳:假如病人透過飲食、藥物治療,成效不彰,就要考慮手術治療。 首先,可考慮心臟再同步治療(Cardiac Re-synchronisation Therapy),手術在病人皮下植入起搏器,再將兩條電線分別放在左右心室,兩者的收縮時間同步,提升心臟泵血能力。 如病人同時有心臟發大、心瓣嚴重倒流的情况,則可考慮微創二尖心瓣修補術,將一個微型金屬萬字夾放在心瓣葉上,減低心瓣倒流程度。研究顯示,手術有效紓緩病徵,減低引致心臟衰竭的機率。 如果病人病徵仍然嚴重,可考慮裝置人工心臟,透過體外的微型機械泵連接心臟,提升心臟泵血能力。最極端的個案,甚至需要安排心臟移植。 文:段曉彤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知多啲:夜間多尿症 尿量逾全日三分一

人到中年,即使健康良好,不少人也可能受到夜間多尿症困擾。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麥肇敬表示,夜間多尿症源於身體未能製造足夠抗利尿荷爾蒙,這種荷爾蒙能夠在睡眠期間濃縮尿液,減少排尿需要。荷爾蒙減少通常與年老退化及情緒緊張有關,治療方法簡單,只需持續補充荷爾蒙及控制飲水量,便可解決。 年老退化 抗利尿荷爾蒙不足 他解釋,在正常狀態下,身體於睡眠期間會製造抗利尿荷爾蒙,有助腎臟濃縮尿液,減少尿量,這樣便可「一覺瞓天光」,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但隨着身體機能退化,未能製造足夠的抗利尿荷爾蒙,於是便有夜尿。 年紀愈大,患上夜間多尿症的風險也愈高,若由睡眠至起牀後第一次排尿,其間尿量超過全日總尿量的三分之一,便算是患上夜間多尿症。 麥肇敬建議如懷疑自己有夜間多尿症,可以做一個排尿日記,用量杯裝起並記錄每日的排尿時間和尿量,「做幾日功課再去睇醫生」,醫生查看排尿日記,便可以更容易分辨是整體排尿多,還是夜間多尿症。病人亦可以從自己生活習慣探究會否導致夜尿,從而改變。 補充荷爾蒙 重拾濃縮尿液功能 麥肇敬稱,夜間多尿症可以透過補充荷爾蒙,令腎臟回復濃縮尿液的功效,膀胱因而不易滿溢,減少夜尿。患者需要每晚服藥才能維持效用,一旦停藥夜尿會再次出現。他強調,除了用藥外,黃昏後減少飲水亦很重要,若睡前飲用大量湯水或啤酒等液體,即使有藥物幫助,未必能改善夜尿。同時要注意鹽分,攝取過量鹽分自然會多飲水,尿量增加,亦會加重腎臟負荷。 不過,麥肇敬提醒,受夜尿困擾的病人切勿自行購買藥物服用。「藥物可能令更多水分留存在體內的循環系統,引起水腫,亦有可能導致電解質下降等副作用。」病人服藥期間,需要醫生監察,驗血以防出現血鈉低的情况。

Read more

【有片】年紀大、情緒緊張 荷爾蒙失職致夜尿多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毋須在夜間起牀小便。 夜晚因尿急而醒幾次,年輕患者可能會擔心自己腎虧,諱疾忌醫;長者則覺得有夜尿是正常,看醫生也沒有用。 夜尿,未必是腎臟出問題,可能是糖尿、荷爾蒙失調、前列腺增生或藥物影響所致。夜尿影響睡眠質素、日間精神不足;摸黑上廁所,更可能增加跌倒撞傷風險。醫生如何治療夜尿? ■問醫生 ◆麥:麥肇敬(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夜尿幾次才算多? 問:人到中年,一晚去三四次廁所,但不是急醒,是否正常? 麥:睡眠期間需要去一次或以上排尿,已經有夜尿問題。不過也要視乎情况,間中一次夜尿,例如當晚飲了幾杯啤酒,未必是健康出問題。夜尿持續並且導致精神困擾,就要正視。根據芬蘭於二○○三至○四年一份人口統計顯示,大約三至四成人有夜尿問題,男女比例相若,年紀愈大,有夜尿問題的人亦愈多。 鄭:一晚起身三四次算多,如以理想的睡眠時間為六至八小時計算,即平均每兩小時便要起牀如廁,影響睡眠質素,宜正視及處理。 ■飲湯要擇時辰? 問:有何方法減少夜尿? 麥:要減少夜尿,有很多簡單的方法。首先是平日多做運動,可減少身體水腫,而心臟病人亦容易水腫,睡前可抬高雙腿,幫助水分從腳回流到腎臟,以免水分在睡覺時才回流,令尿量增加。調節飲食習慣亦很重要,睡覺前兩至三小時不要飲大量水,晚餐的湯水可改為日間飲用,均有助改善夜尿。如果病人需要服用利尿劑,應調節在早上服用,晚上便可減少小便。 ■尿多或因糖尿病? 問:什麼疾病會引起夜尿? 鄭:很多情况也可導致夜尿頻密,例如糖尿病,患者整日的排尿量都較多,但由於晚上要特別起牀去廁所,所以會有較深印象,認為是夜尿問題。另外,因荷爾蒙失調引起的尿崩症,也可引致夜尿。 麥:從泌尿科角度,夜尿大致有三個原因:一、膀胱容量縮細,例如電療或手術後膀胱纖維化,導致容量縮小,排尿次數自然會增加;或是功能問題導致容量減少,如前列腺肥大及膀胱過動症等,也可令人經常要去廁所 二、整體尿量增多,常見於糖尿病患者及飲水多的人士 三、只是夜晚排尿增多,多數是抗利尿荷爾蒙不足引致的夜間多尿症 ■夜尿=腎虧? 問:夜尿是否代表腎有事? 鄭:根據經驗,夜尿通常不關腎事。常見是病人因夜晚無法入睡而心思思去小便,可以說是失眠所引致。有長者晚上要吃很多藥,如糖尿藥、心臟病藥,於是飲了很多水送藥,加上晚飯又飲湯,令到半夜要頻頻上廁。另外,一些情况可能是食錯藥,本應早上服用的利尿劑錯誤地留在夜晚服用,結果整晚都要上廁所。 麥:腎是造尿的器官,有腎病患者可能會喪失濃縮尿液的功能,導致小便頻頻,但這些個案很少。所以別以為有夜尿,就是腎虧或腎有事。 ■唔睇醫生得唔得? 問:有夜尿是否要立即睇醫生? 鄭:如果夜尿困擾日常生活,便要找醫生傾一傾。首先找出背後是否有疾病引致夜尿,留意有否其他徵狀,例如日間小便量多、體重減輕、水腫、頭暈等。即使沒有特別疾病,夜尿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例如夜晚睡眠欠佳致日間無精神,如果患者是職業司機便會有危險;而長者夜尿頻密,摸黑起牀上廁,增加跌倒風險。 ■日飲八杯水非必然? 問:日間飲八杯水,入夜後滴水不沾,可否解決夜尿? 麥:日間飲八杯水,應該會導致尿頻,頻頻排尿也相當困擾。夜尿成因若源於生活細節,可嘗試調整一下生活習慣,例如黃昏後不要飲太多水,或可改善情况。 鄭:其實八杯水並非絕對建議,應該因人而異,例如長者的腎臟未必處理到這麼多水分,特別是冬天,加上又有湯水及水果等,故未必一定要飲夠八杯水,要因應自己情况調節。 文:張意宇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