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徹中西:對抗高血壓 「周公」幫大忙

【明報專訊】近日一個朋友患上頗為嚴重的高血壓,需要服食多種藥物控制。他問中醫如何看待高血壓?他的病其實是有迹可尋的,近來他的工作非常忙碌,經常缺乏睡眠,面色早已帶一點青灰色。我對他最重要的建議是,必須增加晚上睡眠的時間。一星期後,經過充足休息,他青灰的面色已經大大減退,面上光澤重現,在中醫學上,這種面色為「有神」。 Read more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明報專訊】心臟復康訓練不單改善心臟功能,幫助患者控制血糖、血脂,還減低復發風險。 研究顯示,心臟復康訓練有助降低心臟病死亡率約20%至27%,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素。然而在疫情下,很多康復計劃被迫暫停,心臟病人如何鍛煉身體減低復發風險? Read more

輪候換心人趨增 去年換心手術8年新低 今秋冬若再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恐續處低位

【明報專訊】近年本港輪候換心患者數目趨增,每年約有50人等換心,但捐贈的屍心卻供不應求,去年僅得8宗心臟移植手術,是2011年後最低。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說,連同運用「器官護養系統」(Organ Care System, OCS)的心臟移植個案,今年暫有3宗心臟移植個案,他擔心若秋冬季本港再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令今年心臟移植個案繼續處於低位。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磁力共振揪出心肌缺血

張先生現年60歲,患有糖尿病;最近兩個月內,感覺體力逐漸下降,做事好像力不從心。在家庭醫生的建議下,他接受了冠心動脈電腦掃描,結果顯示右邊冠狀動脈嚴重栓塞,而左主冠狀動脈及左迴旋支動脈亦有輕微栓塞,轉介到心臟專科跟進。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糖尿病人防疫首要控制血糖 穩定情緒為上策

早於今年2月初,廣東省和本港先後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個案,兩位患者同樣患有糖尿病,莫非糖尿病患者特別容易「中招」?betway体彩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盧國榮醫生強調,現階段暫未有任何實證顯示,糖尿病人會容易受此病毒感染,不過,若患者不幸受感染,其出現危重症的機會較大,因此防疫和控糖工作都絕對不能忽視。 Read more

運動健將都出事? 35歲以下 小心心臟炸彈

35歲台灣藝人高以翔在內地錄製競技節目時暈倒,一度心跳驟停,經搶救後不治。不少人嘩然,熱愛運動又是籃球健將的高以翔,為何會?另一邊廂,有人質疑他錯過了黃金搶救時間,失救致死。如何防止悲劇再發生? Read more

增廣健聞 – 每周午睡一兩次 心病風險減48%

【明報專訊】 每周午睡一兩次 心病風險減48% 午間睡一睡,好過做元帥?瑞士洛桑大學醫院的研究發現,每周午睡1至2次,可以將中風和心臟病風險降低48%。研究員在2009至2012年間,隨機招募3462名35至75歲瑞士人,並了解他們睡眠、午睡和運動習慣;同時長期追蹤他們的體重、血壓、血脂水平等數據,平均追蹤5.3年,以尋找午睡習慣與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等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3462名參加者中有155人患上中風和心臟病發,當中: Read more

高血壓鬼祟攞命 重整生活 全方位監控

【明報專訊】編按:香港人生活繁忙,不少人因而忽略個人健康、疾病預防及控制的意識。 香港65至84歲的人口中有64.8%患有高血壓。治療高血壓,需要長期作戰,病人要從自我監察、認識和管理藥物、調節生活和飲食習慣多方入手,預防高血壓引起的慢性腎病、中風、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及心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 Read more

心臟病、胃痛徵狀易混淆 小心隨時無命

【明報專訊】正值青壯年男士猝死的新聞常有聽聞,上月有26歲港隊泳手杜敬謙於訓練時離世,本月則有36歲男社工家中暈倒猝死。有報道指,男社工曾表示胃部不適,不排除他誤將心絞痛當作胃痛,最後因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致死。 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胃部及心臟源於同一組脊椎神經,當心臟神經線傳送痛楚信息時,大腦或會混淆位置,令患者以為是胃痛。 (greenleaf123@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不易分辨——有專科醫生指出,心臟病有不同病徵,包括胃脹、肩膊及背部肌肉收緊,因此患者難憑單一病徵辨出心臟病。 心臟猝死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最常見 心臟病與胃病的不適位置相近,容易混淆。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心臟科講座教授謝鴻發表示,心臟猝死的原因,最常見是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其中心絞痛病徵容易與胃痛混淆。另外,主動脈撕裂所誘發的病徵亦與胃痛難以分辨,主動脈是離開心臟的主要血管,一旦受損或撕裂,病人會大量出血,危及性命。「主動脈撕裂出現的痛楚,可以經由上胸至下腹中間位置,予人感覺似胃痛。」主動脈撕裂與高血壓有關。 至於最常見的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其心絞痛徵狀與胃痛亦不容易分辨。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解釋,典型心絞痛徵狀包括心跳加快、胸口感覺被大石壓住、心臟偏左及心口中間位置發疼。他指出,部分胃痛患者進食後,感到火燒心,即胃酸沿食道方向逆流,令胸口出現灼熱感,不適位置與心絞痛位置重疊。 (明報製圖) 大腦混淆——醫生解釋,胃部及心臟源於同一組脊椎神經,當心臟神經線傳送痛楚信息時,大腦或會混淆位置,令患者錯將心絞痛當作胃痛。 心臟病可致胃脹 難憑單一徵狀區分 張誠謙續指,除了心絞痛,不同心臟病還有其他不同病徵,包括胃脹、肩膊及背部肌肉收緊等,因此難憑單一徵狀區分心臟病及胃病。他表示,醫生診症時需觀察及綜合所有病徵,如疼痛時間、發疼前後的生活細節、病歷等,或需要安排病人接受檢查,方能斷症,「有時真的很困難,連醫生都有可能出錯」。 心臟病及胃病的死亡率懸殊,病徵卻大同小異。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解釋,內臟出現疼痛時,交感神經傳遞至脊椎神經,再將信息傳送至大腦,由於胃部及心臟源於同一組脊椎神經,因此神經傳遞痛楚信息時,容易令大腦混淆,錯將心絞痛當作胃痛。他又以膽結石痛為例,由於膽囊及肩膊的神經線來自同一神經根,因此部分膽結石患者出現肩膀疼痛,「兩個地方是同一組神經,令大腦混淆兩個位置」。 (sudok1@iStockphoto) 心臟檢測——胃痛病人如同時屬於心臟病高危人士,到急症室求診時,會先獲安排接受心電圖測試,再作分流。 「胃痛」兼頭暈氣喘 盡快求醫 心絞痛及胃痛難分,如何是好?蕭粵中教路,當胃部不適時,患者可觀察自己有否出現心臟病病徵,如頭暈、出冷汗、氣喘、呼吸困難等,一旦出現以上徵狀,宜盡快求醫。他又指,雖然心絞痛及胃痛很難單憑位置區分,但患者可嘗試觸摸腹部,若覺得硬脹,較大可能屬於腹部疾病,但他再三強調這檢查方法不是必然準確。他又表示,胃痛病人如有糖尿病、血脂高、吸煙習慣,到急症室求診時,會先獲安排接受心電圖測試,再作分流。 蕭粵中指出,除了錯分胃痛及心絞痛,混淆胃痛與其他疾病的個案亦屢見不鮮,據其臨牀觀察,每月平均有1宗相類個案,當中以長者為主,「部分上腹部疼痛患者可能是膽囊發炎及膽管發炎」,因此如持續出現胃痛病徵,宜盡快求醫。 謝鴻發醫生(受訪者提供) 張誠謙醫生(受訪者提供) 蕭粵中醫生(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 心臟檢查 – 心電圖 電腦掃描 磁力共振 邊招好? 2017年3千多名港男死於心臟病 – 預防貼士:戒煙酒 定時運動 放鬆心情 職業司機心臟病高危一族 【營養要識】殺人飲食排行榜 高鈉最攞命 【男性健康】伊人醫事:男人做家務會長壽? 【營養要識】牛油果籽減重瘦身 含山埃單寧酸 阻吸收鈣鐵 進食過量可致抽筋 【健康減肥】減肥關鍵:還原基本步 驅走肥胖症 【健康減肥】想踢走冬日肥肉?營養師教授五招飲食祕決 令你越食越輕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