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2至6歲學童視力調查:逾16%檢出散光、近視等須佩戴眼鏡矯視 九成家長未察覺子女視力問題

【明報專訊】香港兒童視力篩查及教育中心(VSEC)於本學年為逾4000名從未接受視力檢查的2至6歲學童進行視力檢測,結果發現當中16.1%學童須佩戴眼鏡矯視,包括:近視(2.2%)、散光(12.9%),佔比創出歷來本地同類視力調查的新高,當中近九成家長未有察覺子女視力問題。有註冊視光師認為,愈早發現兒童視力問題愈有機會根治,如6歲以後才治理相對較遲。 Read more

眼角膜變渾濁或變形?分層角膜移植減排斥風險 視力復元更快

眼球表面有一層厚度只有0.5毫米的眼角膜,必須保持清澈透明及正常弧度,才能有正常視力。一旦患上眼疾、受創傷或退化等問題,都有機會令角膜變得渾濁或變形,或需要進行角膜移植手術以恢復視力。傳統移植手術需置換全層角膜,而近年則可按角膜的損傷位置和程度選擇以分層移植,效恢復視力的同時,更有助減低排斥風險及縮短復元時間。 Read more

減眼壓為青光眼「拆彈」

青光眼是全球頭號永久致盲眼疾,全球約有6,000萬名患者,而本港約有12萬名患者。這個「視力小偷」襲擊的患者無分年齡、性別,如果符合一些高風險因素,更會增加患上青光眼的機會。想保持眼睛健康,減低青光眼無聲來襲的可能,betway体彩 眼科專科醫生碧納菲醫生及梁裕龍醫生,為大家深入淺出講解青光眼的成因,以及應對的錦囊妙計。 Read more

錐形角膜無聲損視力 年輕一族近視、散光不斷加深 眼敏感常捽眼要注意 不同治療方法話你知

不要以為大多數眼疾都跟中、老年人有關,事實並不然。錐形角膜(Keratoconus)隨時無聲地令10多歲至40歲人士的角膜逐漸變形,令視力變得模糊!betway体彩 眼科專科醫生陳頌恩醫生指出,若發覺近視、散光短時間內不斷加深、有眼敏感或經常捽眼的人士都要特別注意,因為這些都是錐形角膜的高危因素。近年錐形角膜的治療選擇較以往多,其中角膜膠原交聯手術配合激光打磨技術,對患者改善視力帶來新曙光。 Read more

白內障5個徵狀 視力模糊、鬼影、近視加深 延遲治療增患青光眼風險

白內障(Cataract)會令視力變得模糊外,有時還因此引致視物有鬼影、影像變暗、眼睛畏光、近視加深……上述是常見的5個白內障徵狀,若任由白內障惡化或延遲治療,更可能會增加患青光眼的風險。專家建議市民年過40歲宜開始兩至三年驗眼一次,60歲以上更要年年驗眼,以免視力出問題而不自知,最終引發更嚴重視力問題。 Read more

【Young Old 健康】 常見眼疾:青光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糖尿眼 定期驗眼及早發現 減視力受損機會

不要以為年紀大出現眼矇、流眼水、眼乾很常見,便掉以輕心,原來這些可能是一些眼疾的先兆,常見的眼疾例如青光眼、糖尿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白內障等,如果任其惡化或會影響視力,因此最好定期驗眼,檢查有否潛在的眼疾風險。 Read more

兒童視力問題不易察覺 把握驗眼黃金期

開學後,家長們又要努力為子女爭取「贏在起跑線」,每天無論下課後或假期,孩子們的活動都可以安排得密密麻麻,比大人還要忙碌。其實,真正的起跑線,應該是子女的健康,當中眼睛健康同樣不容忽視。如何能夠及早察覺兒童視力問題?什麼是兒童驗眼黃金期?除了近視外,還要檢驗哪些範圍?如何護眼? Read more

讀者Email:孩子揉眼側頭宜盡快驗眼

問:最近小孩專注力低,經常眨眼、捽眼,專注時會側頭,請問是不是眼睛有問題?家長應如何減低子女患眼疾的風險? 答:當兒童視力模糊,很多時候會透過眨眼或捽眼來分泌淚水,淚水有清洗的作用,可以暫時幫助看清楚事物;如發現兒童在看電視或專注時側頭,則有可能是兩隻眼睛有不同近視度數。 側頭或因兩眼度數不一 香港是全球近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在遺傳因素沒有改變的情况下,香港近視率仍不斷飈升。中大早年調查發現,幼稚園學童患有近視的比率,相比10年前高出了2倍以上;而中大另一項調查亦顯示,約30%的6至8歲學童有近視問題。近視會使眼球拉長,中年時患上不同眼疾的風險較高,而深近視者患視網膜穿洞或脫落、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點退化等的風險亦比常人高。 4歲檢查最佳年齡 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為4歲或以上的兒童提供「學前兒童視力普查」。由於7至8歲兒童的視神經系統發育已完成,即使察覺有不妥已較難治癒;而4歲兒童的視神經仍在發展階段,若發現有問題,亦有充足的時間跟進及矯治,加上他們已有如常對答的能力,所以4歲是最適合接受檢查的年齡。 然而,視力普查主要測「視敏度」,並不能驗出所有視覺問題。如果家長發現子女有明顯的徵兆、本身有深近視或弱視的家族史,建議找眼科醫生為子女做全面檢查。 「READING」秘訣防眼疾 家長欲減低子女患眼疾的風險,可參照「READING」秘訣。 R(Rest):充足休息 E(Examination):定期驗眼 A(Activity):充足的戶外活動。研究指出每天在戶外活動多1小時,可減少患近視的機率近一半 D(Distance):保持35至40毫米的閱讀距離 I(Illumination):充足照明,調校燈光時避免照明太強,例如見到有手影或反光的情况 N(Nutrient):均衡飲食、多吃深色蔬果有助保健眼睛 G(Glasses):有需要時佩戴合適度數的眼鏡 文:高震宇(眼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中大招百人驗眼 研篩查早期阿茲海默症

【明報專訊】眼睛被視為「靈魂之窗」,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延伸,可成為觀察腦部退化情况的「窗口」。中大醫學院正展開「早期阿兹海默症篩查研究」,盼兩年內為100名參加者做檢查,探討以「視網膜影像」作阿茲海默症篩查的準確度。若研究成功,將有助及早篩查出早期患者並及早介入治療。 認知障礙症有多種成因,當中五至六成病人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俗稱「老人認知障礙症」,病人腦部積聚不正常物質,即澱粉狀蛋白及神經纖維纏結,導致腦細胞逐漸死亡,引致認知能力退化。 參加者需50至80歲 中大醫學院的篩查研究,正招募100名年屆50至80歲的參加者,包括60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20名嚴重阿茲海默症患者及20名正常人,目標於兩年內完成,現已招募到4至5人。 學者:視網膜可反映腦退化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張艷蕾指出,視網膜可反映腦部退化情况,若視網膜有受損迹象,如出現白斑、血管減少及彎曲等,代表腦部的神經或血管受損。張表示,希望收集參加者的各項檢測數據及影像,找出及確認篩查華人獨有的阿茲海默症特徵。 中大腦神經科主任莫仲棠表示,澱粉狀蛋白或會積聚於腦部10至15年才導致病發,但六成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會於3年內病情由輕度變為嚴重,失去自理能力,因此有必要及早發現高危患者,並介入治療,以抑制澱粉狀蛋白,防止進一步退化。 黃又南父參與首人 藝人黃又南的父親患阿茲海默症,是篩查研究的首名參加者。黃又南表示,家人在父親確診時不知所措,他感謝中大團隊邀請父親參與研究,亦希望起帶頭作用,令市民能對此症有更多認識。 莫仲棠又指出,目前可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澱粉狀蛋白—正電子腦掃描」不普及,收費近2萬元,腰椎穿刺提取腦脊液檢測法則具入侵性。若未來能使用無創的視網膜影像作篩查,可減低患者的不便。 參加者費用全免,市民可致電2635 2160向中大醫學院查詢。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