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有片:唔使睇醫生?狂追新聞 傷心失眠 脾氣暴躁 香港人係咪有病?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持續,社會紛爭不斷,無論抱什麼立場、身在現場與否,目睹衝突場面都會有不同的情緒湧現,甚至迎來一個又一個的無眠夜。情緒大上大落,應如何處理?懷疑患上情緒病,需要睇醫生嗎?醫生提醒大家,要幫到自己才能幫助別人和社會,情緒問題絕對不容忽視。 Read more

【精神健康】醫賢心事:近日你的情緒有沒有差了?

【明報專訊】有些朋友問我,近日是否多了病人?確實,近日病人整體的情緒狀態是差了。當然不一定每個人也會嚴重到變成情緒病,但無可否認,充滿衝突、紛爭的社會,喚起了很多人內心的批判、憤怒,情緒變差是人之常情。有些病情原本已經穩定下來的病人,也因為近日的社會氣氛使病情變得不穩。 當我們擔心的事情持續地無法解決,便會消耗精神,使我們不安、焦慮、產生無力感。如果這些壓力帶着很重的情緒成分,例如見到同伴受苦,又或是持續很久,日積月累便會影響情緒。近日的社會衝突已經維持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大家的心也愈來愈累,這使社會的整體情緒狀態轉差。你可能會發現身邊的朋友也變得較為暴躁,而在衝突中各方失控的情况愈來愈多,亦可能跟情緒狀態有關。 近日的社會衝突是因政治問題而起,筆者不是這方面的專才,沒有靈丹妙藥。但有些生活上的習慣可以注意,使自己在這段時期過得輕鬆一點。 減接觸負面資訊時間 暫關即時通知 現在人人手機隨身,我們一打開手機,不知不覺間接觸到很多即時資訊。可能我們只是習慣打開手機,希望輕鬆一下,但因為近日的資訊負面情緒太重太多,不知不覺間我們的情緒負荷很大。而這些資訊因為情感成分很重,所以很吸引眼球,我們會愈看愈多,而且會重複地看。這段時間,可以考慮提醒自己減少接觸這些資訊的時間,例如一天只看兩次。如果發覺自己不能看少一點,便要研究一下手機裏面是否有程式會不時「彈出」即時資訊,可以考慮把這些通知暫時關掉。 保存精神力打持久戰 從新聞裏看到社會衝突的消息,已經會增加我們的精神壓力;如果這些衝突蔓延到我們家中、WhatsApp群組裏、同事或同學,甚至伴侶之間,我們的壓力便會大大增加。我們每人也想別人明白自己的想法,但如果大家立場不同,大家互相試着改變對方,便是衝突的開始。所以如果想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建議找一些跟自己立場、看法相近的朋友傾訴,而這些往往是年紀、背景相近的人。 相信近日的社會紛爭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大家開始要考慮保存實力去打持久戰呢!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練「靜觀親職」 修補世代撕裂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精神健康】知多啲:看元朗打人報道 驚恐患者無法上班

【明報專訊】近日社會衝突愈演愈激烈,本身患有情緒病的人,病情容易反覆。精神科專科醫生麥基恩指,近日,很多病人要求提早覆診,說病情變差了,緊張、心跳加速、失眠不安的情况增加。他們大都沒有到過衝突現場,只是觀看有關資訊已受影響。一晚半晚失眠不太要緊,但長期失眠對健康的影響很大。最常見導致情緒病復發原因,除了病人突然停藥外,就是連續幾晚失眠,因此必須正視。 家庭醫生鄭志文亦指,有一名患有驚恐症的病人,害怕乘車,尤其過隧道,每次過隧道前都要下車,接受治療後逐漸康復中;但在看到「721」元朗西鐵站打人事件後,病情再次變得嚴重,完全無法到車站乘車上班,需夤夜找臨牀心理學家治療,可是情况並不理想,翌日還是不能出門上班,需要轉介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治療。 「你有壓力」好過「你有精神問題」 當身邊人情緒失控,如何「急救」?鄭志文指出,如果對方有傷害自己的行為,需要在安全情况下阻止對方。而另一個看似簡單,但其實需要技巧的就是聆聽,實際上專注地聆聽,為別人分擔情緒也十分有效。不過他提醒,做任何事也要先充實自己,情緒急救也是要經過訓練才可以實踐,首要條件是要在安全情况下進行。 而要說服情緒受困的人求醫也不容易。麥基恩教路,比直接指出當事人有精神問題,嘗試說他可能有壓力,對方較容易接受。因為「精神問題」會令人理解為他內在有問題,而「壓力問題」則是受外在因素影響,因此換個說法會令他們較願意去求助。 只看文字報道 減情緒影響 常言道:「預防勝於治療」,情緒病來襲前我們有沒有方法先下手為強?麥基恩指,要保持精神健康,要作息定時、有充足睡眠和恆常運動等,一些較靜態的運動,包括瑜伽、太極等,都對放鬆心情很有效。如果發現自己很容易受外界壓力影響,不時情緒緊張,就應停一停,不要逞強,亦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他指出,如看到新聞報道感到不安,可看少一點較容易牽動情緒、留下深刻印象的影片和圖片,只看文字報道,減低對情緒的影響,或者可以請家人看完後說給你聽,以及等心情較好時才觀看。另外,亦應避免在睡前半小時觀看有關畫面,以免影響睡眠質素。 「不要自責太多。」鄭志文表示,有些人責任感很重,認為自己是社會一分子,一定要出一分力,不能接受在紛亂的局面中,還去看喜劇、做運動、娛樂,「這個想法未必正確,可能需要分配好時間,要幫到自己才能幫到別人和社會」。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