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壓力】溫書緊張 特別貪吃 增壓食物 考生必戒!

【明報專訊】考試壓力大,心情特別煩躁、易怒,很多人都知道,但原來壓力還會令人食量大增!考生切忌胡亂「搵食」,錯食增壓食物就大件事!找來註冊營養師分析食物如何增加壓力,並推薦減壓的開心食物。 壓力大失控 狂吃朱古力薯片 為何壓力大時會食慾大增呢?原來壓力荷爾蒙使身體進入作戰狀態,心跳加速,身體會釋放更多能量到肌肉。當我們進食糖分後,身體會增加分泌血清素,使情緒稍為紓緩。 精神壓力大容易影響飲食習慣,包括: 1.愛吃肥膩、香口、濃味食物 包括朱古力、薯片、即食麵、雪糕、汽水、糖果等,而且愈食愈多,難於控制分量,大大增加「三高」(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 2.經常喝咖啡、奶茶、酒精飲品 攝取過量咖啡因及酒精,分別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令情緒更為緊張,造成焦慮和失眠;而酒精的熱量很高,攝取過量會引致肝硬化,並增加患多種癌症的風險。 3.經常消夜 睡前進食高熱量及高脂食物,不單難消化,損害腸胃功能,而且會減慢新陳代謝,積聚脂肪引致肥胖。 食物選擇不當,不單無法紓緩壓力,而且還可能有反效果。油膩的食物,包括不同動物的腩肉、皮、翼、腳、骨,而香腸、醬料、餸汁、動物油、椰子油和煎炸食物等,都會增加血液中的脂肪並積聚於血管壁,收窄血管,阻礙血液流動,令血壓上升。而高鹽分與醃製加工食物如臘腸、臘肉、臘鴨、鹹蛋、罐頭製品及醃菜等會令血壓上升,同時亦令磷質流失,引發精神壓力。含有咖啡因的飲品,如咖啡、濃茶、可樂等雖然可以暫時提神及放鬆神經,但飲用過量(每天超過兩杯)可能會引致心跳加速、頭痛及失眠,得不償失。 薯仔水果減壓又有營 選擇食物時應該要重質重量,才可以吃得開心又健康。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開心食物幫助減壓,例如含豐富纖維素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包括全麥包、麥餅、麥皮、番薯、薯仔、南瓜、甘筍、洋葱和水果等,既可維持血糖水平,又可改善便秘,並有鎮靜、減壓作用,但關注血糖或體重的人士要注意進食分量。大家可以試一試自製香蕉花生醬麥包卷作為健康小食。 經常進食含豐富維他命C及B的食物,例如奇異果、士多啤梨、橙、芒果、深綠色蔬菜、肉類、牛奶、糙米等,可增強免疫力及有助調節體內分泌系統,平復情緒,改善疲倦及失眠。鈣、鎂、鋅亦有助鬆弛神經,紓緩緊張情緒,促進新陳代謝,防止脫髮,是減壓的好幫手,而在奶類、肉類、海鮮、雞蛋之中,便含豐富的鈣、鎂、鋅等營養素。至於包含豐富奧米加脂肪酸的食物,例如三文魚、吞拿魚、沙甸魚、鮫魚、合桃、黃豆製品(包括豆奶、豆腐、焗豆)等,都有助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增強抵抗力,改善情緒及預防抑鬱症,建議每星期可選擇進食兩至三次。當中茄汁豆焗薯、三文魚/吞拿魚飛碟都是不錯的選擇。 花旗參水 減缺水頭痛 花旗參水提神亦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可以補充水分,減低身體缺水時的疲勞及頭痛。另外有研究指出黑朱古力含可可豆脂肪酸,可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分泌多些快樂荷爾蒙,從而產生舒暢和輕鬆感覺。但要留意朱古力屬於熱量非常高的食物,一排一百克的朱古力,已含五百至六百千卡,比兩碗飯的熱量還要高,所以建議每次不多於一粒(大約十至十五克),而糖尿病及過重人士應減少進食。 均衡飲食配合適量運動,是恆久有效控制壓力的最佳方法,而且還可以改善體質及身形,增加自信,不妨試試。 ■開心食物 ‧全麥包 ‧麥餅 ‧麥皮 ‧糙米 ‧番薯 ‧薯仔 ‧南瓜 ‧甘筍 ‧洋葱 ‧奇異果 ‧士多啤梨 ‧橙 ‧芒果 ‧三文魚 ‧吞拿魚 ‧沙甸魚 ‧鮫魚 ‧豆奶 ‧豆腐 ‧焗豆 ‧合桃(無鹽果仁) ‧黑朱古力 ‧花旗參水 ■增壓食物 ‧即食麵 ‧杯麵 ‧伊麵 ‧薯片 ‧醃菜 ‧煎炸食物 ‧椰子油 ‧椰漿 ‧腩肉 ‧皮、翼、腳、骨 ‧香腸 ‧臘腸 ‧臘肉 ‧臘鴨 ‧鹹蛋 ‧罐頭 ‧雪糕 ‧汽水 ‧糖果 ‧咖啡、奶茶 ‧酒精飲品 ‧醬料、餸汁 ‧動物油 資料來源:註冊營養師蘇永源 文:蘇永源(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營養服務及教育中心註冊營養師)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都市壓力】衝刺壓力大 疏肝醒神備戰DSE

【明報專訊】每年三四月,正值春光明媚、百花盛開的日子,但對DSE考生而言,卻是忙得不可開交的月份,因為他們正密鑼緊鼓預備即將舉行的公開考試。投入溫習對學生固然重要,但也切記要保重身體,放鬆心情,因為壓力大會使人煩躁、緊張、易怒、頭痛、腸胃不適,影響記憶力、睡眠質素及集中力,應試自然難有好表現。今次請來註冊中醫及營養師,分別剖析緊張焦慮對身體的影響,並揪出增加壓力的食物及推薦減壓美食。 持續焦慮 「肝」「脾」受罪 莘莘學子努力溫習,所耗費的精神體力實在不少。筆者也是過來人,猶記得當年會考的時候,由於是人生的第一次公開考試,加上攸關升學前途,緊張和焦慮的心情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以中醫學的理解,緊張、焦慮,和對未來充滿不確定的心情,容易造成肝氣鬱結,影響氣機的運動,除了可造成中醫「肝臟」的失調,也容易牽連中醫的「脾臟」。 陰陽五行是中醫學基本理論之一,當中五行對應五臟,有生剋乘侮的互動關係。五行中的「木」對應「肝臟」,「土」對應「脾臟」,在五行中有「木剋土」的關係。不僅是為了應付文憑試,但凡持續精神緊張、滿懷焦慮,皆會影響中醫肝臟的功能,妨擾氣機(包括臟腑經絡等活動)升降出入的運動,形成「肝鬱」狀態。根據五行木剋土的規律,因肝氣不舒,木氣過旺,於是可造成肝旺乘脾的問題。當形成這種失調時,患者不僅有肝鬱氣滯的表現,也會出現脾虛不運的反應。 針灸調節消化 運動鬆弛肌肉 肝鬱脾虛、肝脾不和的常見徵狀,包括因肝氣不舒而導致胸悶、口苦、軀幹兩側(脅部)脹痛、胃脹噯氣、反酸惡心、容易嘆息,以及脾失健運引起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乏力易倦、氣短、浮腫、身體重墜、大便不爽、面色萎黃等。若氣滯嚴重,患者甚至可見頭側脹痛,女性可見乳房脹痛、經痛及排卵期出血,男性亦可見陰囊墜脹疼痛不適。臨牀上每逢考試季節,因頭痛、胃痛、消化不良、經痛而求診的學生都會增加,箇中原因相信和精神壓力過大,以致出現中醫「肝脾不和」的狀態有關。 要改善這種失調,需要從疏肝理氣,以及健脾和胃兩方面入手,常用的中藥方劑包括逍遙散、柴胡疏肝散合香砂六君子湯等。針灸治療方面,策略也是從調肝與健脾兩方面出發,常用穴位如有調節消化、強壯體能的足三里穴,配合有理氣、清肝作用的太沖穴。 在養生調攝方面,當碰上壓力大、緊張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淡飲食。對消化功能欠佳者而言,應該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選擇食物時應盡量避免肥膩、多油、太甜的食物;同時,容易脹氣、難消化的食物,如番薯、花生、果仁、豆類、米粉、即食麵等,亦應減少進食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此外,保持適量運動,對增強體能、調暢氣血有很大幫助。運動的選擇可根據個人興趣和能力,盡量選擇能活動全身而強度適中的運動,例如緩步跑、踏單車、游泳、體操等。至於現時比較流行的伸展運動,如「拉筋」、瑜伽等,可達到鬆弛肌肉,紓緩因肌肉過分緊張牽拉而造成的勞損和痛症,對容易緊張、壓力大者亦相當合適。但要注意除伸展運動之外,亦應同時搭配一些運動量高、較劇烈的動作,以強化體適能。 休息非躲懶 鬆一鬆更精靈 除了飲食和運動,保持作息有序同樣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平衡陰陽,恢復體力和精神。對經常動腦思考的人來說,若在溫習時感到精神疲憊,注意力和記性開始減退時,應該放鬆休息,這時候的休息絕對不是「躲懶」,而是生理需要。經過休息放鬆之後,精神更容易集中,腦筋變得更加靈活,有時候甚至會「靈光一閃」,解決連日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 對經常壓力大、緊張、焦慮的人來說,宜透過學習自我放鬆方法,如深呼吸、靜坐、冥想等,幫助調暢氣血。千萬不要依賴咖啡、濃茶、能量飲品,甚至是煙酒,或濫用藥物提神,這些做法對健康百害而無一利。如因壓力而透不過氣,出現持續而嚴重的情緒困擾,記得找信任的人傾訴,或尋求專業協助。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都市壓力】學業壓力引爆一屋情緒炸彈

【明報專訊】編按﹕開學半個月,孩子開始忙着應付每天功課、每周默書。面對社會的競爭和挑戰,父母對孩子學業要求愈來愈高,雙方均構成壓力,結果兩敗俱傷。 ■個案 1 補充練習 ,做極都唔完! 小芬(假名)升上小一後成績不差,但母親非常着緊她的學業,除了學校功課,也要求小芬完成其他補充練習。當小芬未能完成時,母親會大聲責罵,更施以體罰,因此小芬經常為完成額外的課業至深夜才能睡覺。 由於睡眠不足,翌日上課顯得無精打采,小芬不但學習表現每况愈下,甚至出現情緒問題,包括容易發脾氣,與同學之間出現爭執,以及不聽從老師的指令等。這些表現令母親產生更大的情緒反應及擔憂,尤其是在成績方面,於是她安排更多的額外練習,令小芬的表現更差,造成惡性循環,更影響了親子關係,小芬亦開始對抗母親的要求。小芬母親表示,夫婦兩人均未受過正規教育,自己只能留在家中照顧女兒,丈夫則需要做兩份工作才能維持生計,因此希望女兒學業有好成績,比父母有更好的前途。 ■個案 2 阿女功課,真係考起我! 就讀小三的阿儀(假名)成績普通,但其母親特別緊張阿儀的功課,幾乎每天放學時都會到學校,親自向不同的老師查問當日的功課如何做,有時更會於早上正式上課前到校,向老師查詢昨天的功課。 阿儀母親曾表示自己無能力幫助阿儀完成功課,感到壓力及辛苦,不知如何是好。而學校社工與她接觸時,覺得她精神狀態欠佳,言語表達有些混亂。 上述兩宗個案在香港並非罕見,亦正正反映了家長在管教方面出現壓力,尤其在面對子女的學業需要。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及香港教育學院文理學院,曾於2010年10月以電話及問卷形式訪問了近1000名家長,超過七成受訪者自認在管教子女時出現明顯的壓力。亦有其他調查發現,近94%家長表示過去半年在照顧孩子時,曾無緣無故發脾氣、情緒失控、頭暈、頭痛、失眠等與壓力有關的徵狀;當中有78%家長有時或經常在照顧孩子時發脾氣,67%人試過情緒失控。而與子女一樣,79%受訪小學家長表示,壓力來源是孩子的學業,反映學業壓力令學童及家長都壓力「爆燈」。 家長愈焦慮 孩子學習愈差 事實上,家長的壓力愈大或情緒困擾愈大,子女的學習表現便愈容易受影響,繼而進一步影響家長的情緒,造成惡性循環。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及香港教育大學於 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以問卷形式訪問了260名曾受情緒困擾的家長及其一名18歲以下的子女,發現家長的焦慮水平愈高,子女愈容易在學習、社交、自律三方面出現問題。 現今香港社會的家長,無疑面對社會上愈來愈多的競爭與挑戰;加上資訊科技的普及化,令家長們更容易了解整體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及其他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及安排,容易造成互相比較及競爭,對子女的學業要求亦愈來愈高,家長與子女雙方均構成一定的壓力。 讀唔成書=無前途 負面思想 從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角度來看,子女需要學習的行為,是需要配合他們本身的能力。但是,家長對子女的期望或要求,特別在學習方面,往往超過子女當時擁有的能力及其他客觀條件。例如,同樣要求默書100分滿分,對一名小一或小四學生而言,可以分別是可能及不可能的任務。由此,家長及子女雙方在嘗試達到期望的目標時,往往因為期望與子女能力及動機的落差而未能如願時,壓力及情緒困擾亦由此產生。特別是當家長相信「讀唔成書=無前途、失敗、無希望」,往往會因為子女的學業表現欠理想而產生災難化(catastrophizing)的負面思想,從而引起情緒困擾。 98分都要打要鬧? 「默書只得98分,令家長覺得子女成績不理想而責罵子女,甚至施以體罰」的例子比比皆是。另外,家長個人成長的歷程,亦會影響他們對子女成績的要求,最常見的想法是「我細個無機會讀書,我都想子女可以讀多啲書」。 另一方面,現今家長的焦點多放在子女的成績上,或會忽略其他方面的成長需要,特別是品德培育及情緒管理。而長遠因為子女的學習問題而令親子關係受到傷害,亦令家長的壓力增加。 ■專家札記 成長不止學業 發展多元智能 管教子女出現壓力,家長不單要在管理壓力及情緒的知識及技巧上多作了解,更重要的是要檢視本身的觀念及想法。 (1)作為家長,必須認知本身及子女出現壓力「爆燈」的徵兆(如頭痛、失眠、胃口欠佳、情緒失控等),並有需要時及早尋找專業援助。 (2)家長着緊子女學習需要的同時,亦要為子女建立一個充滿快樂及希望的家庭環境,給孩子享受快樂童年的機會。同時,透過互相分享及關心,一同參與家庭活動,積極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強化親子關係。 (3)家長多學習提升健康情緒的方法,如練習深呼吸、運用正面的自我提醒、培育積極人生觀等。家長更需要學懂適時「放手」。另一方面,家長亦可為自己定期安排的「單獨時間」,不需要一定有人陪伴而做自己喜歡的事。 (4)不少家長的生活圈子只是「學校——屋企——街市」。家長需要為自己建立社交網絡,培養個人的興趣和嗜好,讓家長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身邊有很多同行者可以互相支持同鼓勵。 (5)家長需要了解自己對子女的期望,特別在學業成績表現上,是否配合子女的能力及特性,並且需要隨着子女不同的成長作出調節。而事實上,除學習表現,子女在其他多元智能的發展同樣重要。 文:萬家偉(東華三院學校社會工作服務/學生輔導服務督導主任) 圖:Ben-Schonewille、kiankhoon@iStockphoto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都市壓力】智能程式量壓力? 做埋問卷更準確!

【明報專訊】在香港,無論大人細路都面對壓力,小朋友讀書考試升學,大人工作經濟生活……愈來愈多人受情緒、壓力困擾,大家亦開始關注壓力帶來的影響。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壓力影響健康,坊間亦出現不少相關產品,例如聲稱可以減壓的手指陀螺,近期又有壓力偵測功能手表、手帶和手機Apps,以心率、血壓等指標,計算壓力指數,究竟準唔準? 壓力分長期短期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出,人與生俱來就是要面對壓力,「由細到大,都有不同的壓力出現。學習、工作有壓力不在話下,甚至一部手機都足以令人壓力增加,例如老闆可隨時隨地經社交平台找你,透過互聯網即時瀏覽世界各地股票升跌;甚至手機沒電,都可以令你感到壓力」。雖然壓力無處不在,但他解釋並非一定是壞事,「壓力分短期性或長期性,一般而言,短期壓力能夠提高效率及生產力,是一件好事;但當壓力變成長期性時,便會影響精神或健康」。 長期性的壓力,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近年坊間有不少產品,都針對壓力而開發,例如早前一些手機Apps及運動專用手表,聲稱能透過偵測心率,分析用家的壓力指數,將這種無形的感覺量化。麥永接表示,其實現時亦有部分精神科醫生,會使用身體的數據去計算病人的壓力,「大部分會使用心率、心電圖、血壓、呼吸、肌肉收縮度、皮膚出汗量等,計算壓力高低,令病人更加了解壓力對身體的影響,但並不常用」。 徵狀因人而異 數值或偏差 能夠將原本無法看到的數據量化,原為好事,但為何不常用?麥永接解釋最主要原因,是每個人受壓時的反應不一,「當人長期受壓之下,身體各部分都有可能出問題,例如頭痛、耳鳴、口渴、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胃痛、腹瀉、便秘、尿頻、性功能障礙等。但每個人的徵狀各有不同,有些人可能會心跳加速、血壓上升,但亦都有人可能只會出現頭痛、尿頻,而不會心跳加速。由於出現的徵狀不一,只利用部分徵狀去判斷壓力數值,便有可能出現偏差」。 除了身體的反應差異,另一個偏差來自心理層面,「壓力始終有大部分是源於心理層面,再在行為上反映出來,例如壓力之下有沒有因而出現暴力傾向?會不會令你吸煙或飲酒的分量增加?單靠量度心跳、血壓等數據,未必能夠準確量度壓力大小。另外,由於活動量、動作舉止亦會影響到身體數據變化,令到所計算出的壓力指數出現偏差」。 配合壓力測試問題 增準確度 既然如此,純以心率計算壓力,是否完全無用?麥永接指出,用得合適,其實也有參考作用,「例如盡量減少外在因素影響力,在身體處於靜態下觀看壓力指數,相對於身體移動中,會較有參考價值。同時,留意由儀器量度出的壓力指數之餘,亦可配合一些壓力測試問題,同時評估,會更加準確」。不過,麥永接亦提醒,如果自知本身性格屬「緊張大師」,見到自己的壓力指數會更加精神緊張,這類產品未必適合使用。 ■壓力測一測 計分方法: 從未發生0分、間中發生1分、 經常發生2分 □1. 覺得手上工作太多,無法應付 □2. 覺得時間不夠,所以要分秒必爭,例如過馬路時衝紅燈,走路和說話的節奏很快速 □3. 覺得沒有時間消遣,終日記掛着工作 □4. 遇到挫敗時很易會發脾氣 □5. 擔心別人對自己工作表現的評價 □6. 覺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賞自己 □7. 擔心自己的經濟狀况 □8. 有頭痛/胃痛/背痛的毛病,難於治癒 □9. 需要借煙酒、藥物、零食等抑制不安情緒 □10. 需要借助安眠藥去協助入睡 □11. 與家人/朋友/同事的相處令你發脾氣 □12. 與人傾談時,打斷對方的話題 □13. 上牀後覺得思潮起伏,很多事情牽掛,難以入睡 □14. 太多工作,不能每件事做到盡善盡美 □15. 當空閒時輕鬆一下也會覺得內疚 □16. 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後感到內疚 □17. 覺得自己不應該享樂 0至10分:壓力低,但可能是由於生活缺乏刺激,簡單沉悶,行動力低 11至15分:壓力中等,有些時候會感到壓力較大,但仍可應付 16分或以上:壓力偏高,應反省壓力來源和尋求解決辦法 資料來源:香港心理衛生會 ■知多啲 靠「玩」減壓?問題未解決 當年「巴士阿叔」一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可說是講出現代都市人心聲,既然大家都有壓力,應該如何去解決?好多人以為,當有壓力出現時,最好就是去「玩」,但麥永接指出,「玩」能夠將人在壓力環境中抽離,的確可以即時減少壓力,但如果重新回到工作環境,壓力便會重臨。所以要減壓,應該由生活習慣、情感方面入手,包括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及減慢生活節奏,才能好好解決壓力問題。 ◆生活習慣方面 1. 自我進修提升技能 壓力出現時,表示有可能需要加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其中一個方法便是進修,提升技能,令壓力減少。 2. 妥善管理時間 不少人因工作量大而感壓力,若做好時間管理,先將重要事情辦妥,可將壓力轉化為滿足度,提升效率。 3. 悠長假期助減壓 工作量大,休息時間亦減少,令壓力積聚;所以安排放一個長假期,能夠減少壓力對身體影響。 ◆情感方面 1. 作息有序助放鬆 遇到壓力愈大,睡眠時間愈少。然而,睡眠是一個不錯的放鬆方法,做到作息有序,能達到減壓的效果。 2. 放慢腳步學靜觀 生活急速令人產生壓力,如果每日都有一段短時間靜觀,將集中力及注意力放在當下,例如午飯不要太匆忙,留意一下身邊人和事,不單令自己放鬆,更可培養觀察力及思考能力。 3. 尋求工作分配安排 面對工作壓力,要懂得在適當時候尋找支援,例如找上司傾談工作分配及安排問題,將工作量減輕,壓力亦會隨之而減少。 文:勞耀全 圖:a-poselenov、lzf@iStockphoto、勞耀全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Read more

【都市壓力】壓力大 未到40更年期? 滋陰補腎 卵巢「復工」助孕

【明報專訊】時代步伐急速,高節奏、高壓力的生活,致使女士提早出現卵巢衰退現象。未到40歲便出現月經稀發、小量、閉經,或出現潮熱、多汗、煩躁、性慾低下、陰道乾澀等更年期徵狀。 補充激素,只是針對徵狀改善,令卵巢處於「依賴」狀態,卵巢功能不升反降;治療卵巢早衰,正確方向是「補腎」。 愈來愈多女性遲婚,部分更出現生育障礙。很多職業女性沒有注意提早出現卵巢衰退,或早已錯過了她們生育的最佳時機。當她們意識到子宮、卵巢已提早衰退,而未能完成生兒育女的任務時,或會造成極大心理影響。 腎虛或致卵巢早衰 懷孕機率5% 先了解什麼是卵巢儲備,女性一般從青春期月經開始便具備生育能力,持續約30年左右,而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應在20至30歲。女性的卵巢儲備出生時約有200萬個,到青春期的時候只有約30萬個,卵巢儲備在35歲後便會逐漸減少,生育能力下降,不孕和自然流產率增加,所以女性生育應在30歲前計劃好。一生之中最終只有400至500個卵泡會發育成熟並排卵,所以排卵數量是有限的,排卵健康則有良好的生殖能力,反之則不能受孕。 卵巢儲備低下的女性臨牀特點是年齡大過35歲、月經量過少,到醫院檢查時西醫會跟你說子宮內膜很薄,不足8mm,卵泡數目少,或者成熟的卵泡少於16mm,這些數據都顯示了卵巢功能不足,不能令卵子好好成熟,授精卵着牀十分困難。這些女士一般與腎虛體質有關,身體提早退化,而生殖功能亦會提早衰退。 而卵巢早衰的女性臨牀特點是40歲前便會出現月經稀發、小量或閉經,提早出現了更年期徵狀,如潮熱、多汗、煩躁、失眠、性慾低下、陰道乾澀等。檢查會發現子宮內膜薄、卵巢體積縮小。懷孕機率只有非常低的5%,就算配合IVF人工受孕的成功率也很低。 最新研究發現,卵巢早衰的發病率近年有持續升高和低齡化的趨勢,而最值得關注的是,不能生育問題再加上精神壓力,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繼之陸續出現血管、皮膚、骨骼退化等類似更年期的各種徵狀,引起了醫學界的高度重視。所以,積極控制和預防卵巢早衰對女性來說是非常重要,而問題的關鍵就是「腎虛」,而早期的腎虛往往會被忽略。 補充激素 卵巢「依賴」功能更差 很多患者一經被確診為卵巢早衰,便會被盲目地補充激素,但從疾病本質上來說,這種治療方法及理念是不正確的。因為長期的大劑量補充雌激素,卵巢會處於「依賴」的狀態,當停止藥物後,自身雌激素的缺乏狀况會更加嚴重,導致卵巢功能更差,排卵質素及數量更低。除了副作用,外來的補充雌激素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卵巢功能,它們只是控制激素低下的臨牀徵狀罷了。 治療卵巢早衰的病人,要根據病因、病機及患者是否有生育要求而考慮,對渴望生育的患者來說,恢復卵巢功能、誘發排卵、提升受孕率才是正確方向,而「補腎」就是最佳方法。 飲食作息正常 改善體質 《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歲,腎氣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冲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14歲的時候,腎氣充盛,天癸按期來臨,冲任脈充盛,胞宮定期藏瀉,開始來月經,則可正常孕育;「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35歲後體質走下坡,生殖功能開始下退;「七七任脈虛,太冲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49歲後為正常收經時間,已經沒有正常生育能力。 《黃帝內經》云﹕「腎藏精,主生殖」,卵巢功能早衰的病機與腎水不足有關,腎臟在女性月經的產生及胎兒的孕育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所以,補腎是治療高齡不孕的重點。腎虛的原因,可源於先天稟賦不足;或受後天的損傷導致,好像房事過度、精神壓力、大病損傷、經常流產刮宮等,都是常見病因,所以要避免。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休息不足,每日過度透支,導致臟腑機能過早衰退,張景嶽曰﹕「五臟之傷,窮必及腎」,繼而影響到生殖功能。 腎水不足,導致陰精匱乏,繼而出現了所有陰虛內熱的徵狀,這些徵狀與更年期徵狀大致相同,即潮熱、盜汗、煩躁、失眠、頭暈、耳鳴等。腎陰枯竭則難以受孕,當從源頭論治,治法滋補真陰,「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意思即是體內的腎陰漸漸恢復,基於陰陽互根互生,促進了體內的陰陽互相轉化,當腎氣充盛的時候,便能再次推動好生殖軸的運行,恢復卵巢的狀態,故能有子,主藥可用左歸丸。 若陰損及陽,出現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神疲氣衰等現象,可用右歸丸,溫補腎陽、填精補血,提升機體生育能力。只要努力不懈,從日常生活、飲食作息開始改善體質,健康規律,再按體質調治好虛損的體質,生育機率便會隨之而提升。 ■輔助食療 按體質調治 改善生育能力 高齡不孕是卵巢儲備不足、卵巢低反應、卵泡品質下降的綜合表現。腎乃生殖軸之主導,「補腎」能有效抵抗臟腑功能衰退,而辨證論治乃中醫特色,按體質進行針藥結合、藥食配合等能有助提高療效,是高齡婦女妊娠成功的關鍵。 1. 熟地貞子黃精粥 材料﹕ 熟地黃15克 女貞子12克 黃精15克 粳米30克 煮法﹕ 先將熟地黃、女貞子、黃精包好,再加水入鍋煎煮2小時取汁備用,然後加入粳米煮成粥 食法﹕ 每天一碗 功效﹕ 滋陰補腎、益精明目,適用於潮熱、盜汗、心煩、失眠屬肝腎陰虛的人士 2. 參茸烏雞湯 材料﹕ 鹿茸10克 紅參10克 枸杞10克 大棗5粒去核 烏雞 1隻 煮法﹕ 先將烏雞切塊汆水,再將上述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淨水燉3至4小時 食法﹕ 每周1至2次 功效﹕ 補腎助陽,暖宮助孕。適用於畏寒肢冷、腰痠疲倦屬脾腎陽虛的人士 文:香港中醫學會副理事長、註冊中醫鍾啟福 編輯:梁小玲 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