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疾病系列】電子煙含有害物 致病兼安全性成疑

世界衞生組織訂定每年的5月31日為「世界無煙日」,今年重點是「煙草與肺部健康」,提高大眾對吸煙或引致癌症,以及慢性呼吸疾病等肺病的認識。近年有煙民轉為吸電子煙,認為較為健康、減少致病風險或有助戒煙,實情是什麼呢?事實是電子煙與吸食傳統香煙並沒有太大分別,除了同樣含有害成分之餘,安全性亦成疑,有可能導致燒傷。 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指出,雖然傳統香煙或比電子煙含有較多致癌物及有毒化學物,但電子煙亦有機會含有尼古丁,還會有丙二醇、亞硝胺和重金屬等,既增加患病的風險,更有安全性的隱憂,建議及早戒掉。(明報資料圖片)/span> 電子煙可能含尼古丁、重金屬 什麼是電子煙?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解釋,電子煙的原理是通過加熱一種溶液,傳送氣霧供使用者吸用,非燃燒或使用煙草,部分溶液或含尼古丁。雖然傳統香煙或比電子煙含有較多致癌物及有毒化學物,但電子煙亦有機會含有尼古丁,還會有丙二醇、亞硝胺,以及甘油、添加劑、添味劑和重金屬,如錫、鎳、銅、鉛等。 大學測試:致癌物影響生殖能力、胎兒發展 據香港浸會大學測試市面的電子煙發現,不少產品含有甲醛、多環芳香烴(PAHs)及多溴聯苯醚(PBDEs)等致癌物。PBDEs會干擾甲狀腺分泌,影響生殖能力和胎兒發展,而重金屬微粒則會深入肺部的氣囊,兩者既有害又致癌,所有成分均非身體必須的。電子煙現時約有八千多種不同口味,吸引追求新鮮的年輕人或消費者。但現時電子煙的包裝一般只寫明不同味道,並無詳細列明成分。 電子煙加熱時爆炸 安全成隱憂 岑醫生指出,其電子裝置安全亦暫無任何規管,外國亦偶有個案因為電子煙在加熱或充電時爆炸,導致下體燒傷。因此,吸食電子煙既增加患病的風險,更有安全性的隱憂,建議及早戒掉。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有片:營養要識】20款人造牛油 17款含致癌物 沒攝入限量 「愈少愈好」

【明報專訊】不少麵包、曲奇、蛋撻都含牛油,消委會測試20款人造牛油,發現17款(85%)含致癌物環氧丙醇(glycidol),15款(75%)被驗出含損害生殖系統的污染物氯丙二醇(3-MCPD)。消委會表示,環氧丙醇不應存在於食物中,故沒有攝入限量,而是「愈少愈好」;至於被驗出氯丙二醇的樣本,正常食用下屬安全。 食物「環氧丙醇」不應存在 消委會去年10月收集了9款牛油、20款人造牛油及一款起酥油,以了解該30款產品的污染物及營養含量。據本港標籤規例,「牛油」定義包括所含奶脂不得少於80%,水分不得超過16%,鹽不得超過4%,亦不得含雜質;「人造牛油」定義則包括不得含超過16%水分或10%牛油脂肪。消委會發現,全部9款牛油及兩款人造牛油均不含污染物氯丙二醇及致癌物環氧丙醇,另有一款人造牛油未能完成相關測試。 17款人造牛油全部含致癌物環氧丙醇。消委會指出,環氧丙醇由縮水甘油脂GE及氯丙二醇進入胃腸道後產生,世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此評為「很可能令人類患癌」的2A級物質。世衛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及歐洲食品安全局沒定下安全攝入限量,只建議應盡量減少攝取,「愈少愈好」。各樣本中,環氧丙醇含量最高的是「Sunny Meadow Spread With Canola Oil」,每公斤含640微克(見表)。 15款含傷生殖污染物 正常吃不超標 15款人造牛油亦被驗出含氯丙二醇,JECFA及歐洲食品安全局指出,實驗動物長期攝取過量氯丙二醇會損害腎功能及雄性生殖系統。歐洲食品安全局建議每日限量為120微克,JECFA則建議每日限量為240微克。氯丙二醇含量最高的是「President Ambassador Salted Culinary Fat Blend」,每公斤含1100微克;根據上述兩機構建議,每日進食24茶匙及48茶匙才超標。 本報翻查一些網上食譜,一個酥皮菠蘿包含約5克牛油,若附上一片約0.5厘米厚、即15克牛油,即共含20克牛油。以上述「Sunny Meadow」含量計算,吃一個以該款人造牛油製作的「菠蘿油」共攝取12.8微克環氧丙醇;若以上述「President」計算,吃一個則攝取了22微克氯丙二醇。 本報向4間連鎖餅店美心西餅、東海堂、大班西餅及聖安娜餅屋,以及兩間連鎖餐廳翠華及太興查詢,4間餅店及翠華均表示沒有使用上述17款含致癌物環氧丙醇的產品。大班表示旗下產品使用牛油;太興至截稿前沒有回應。 16款營養標籤不符 鈉多10倍 另外,消委會發現,16款產品的營養標籤與成分不符,其中「銀寶Slightly Salted Organic Spreadable Butter Blended With Vegetable Oil」被驗出含每100克含410毫克鈉,較標示的36毫克多出10倍,已轉交食安中心跟進。 食安中心表示,上述樣本的氯丙二醇或環氧丙醇在一般食用下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現時本港沒有訂下食用油脂中的有關限量,但正草擬精煉食用油及其製品含量的實務守則。 (消委報告)

Read more

法例新修訂 買酒「十八禁」 年少沾酒損腦 人蠢記憶差

【明報專訊】立法會剛通過修訂,往後買酒十八禁——實體或網店均不得賣酒予18歲以下人士。 加大力度,因為酒其實是第一類致癌物,即「確認」會致癌,並非可能、或者會致癌。而另一真相是年紀輕飲酒,腦部重要組織發育會較正常細10%——若要簡單理解,可以說這些人比較蠢,記憶力比較差。 新修訂條例只能減少青少年接觸酒精,要令青少年免受酒害?首先要由家長做起。 以往衛生署會定期宣傳酒害,呼籲年輕人謝絕酒精,例如2016年12月推出「年少無酒」宣傳教育運動,在大節前密集式推出廣告。「年少無酒」運動提供大量資訊,當中不少資料和數據來自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何世賢博士表示,他們研究控酒才五六年,相對控煙來說不算長;不過除了參與衛生署的行動計劃,學院另有關於少年飲酒的研究,例如「家長飲酒行為」(Parental pro-drinking practices)的調查,比起外國研究更全面。 腦組織細10% 酒熱量高致肥 「年少無酒」資料提及,大腦在二十多歲才完成發育。年幼接觸酒精,可能妨礙腦部正常發展,究竟程度有多嚴重?美國醫學會2003年的研究指出,未成年飲酒等於「搞亂」腦部發育期,無法發展到應有水平,額葉(Frontal lobe)和海馬體(Hippocampus)的體積會較正常的小10%。 何世賢以額葉為例,它主要負責記憶、判斷、做決定,這些對學習好重要,而判斷可影響年輕人做犯法、危險的事。他又多番強調飲酒致癌,而且是第一類致癌物,「Group 1的意思是confirm,有足夠證據,不是『可能』致癌!飲得愈多,患癌風險愈高,亦沒有安全水平說飲多少會無事」。 除了損害腦部發展和致癌,飲酒亦可以引致逾200種疾病和損傷,包括精神病、肝硬化、心臟病、中風等。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2014年酒精與健康全球狀况報告》指出,2012年因酒害而死亡的人數達330萬。相比起死亡,何世賢說年輕人更緊張飲酒影響社交的問題,例如酒後失儀或做錯事,以及致肥。他表示,飲酒致肥的證據就簡單直接得多:「酒是燃料,當然有能量。1克Fat(脂肪)的熱量有9大卡,1克酒精是7大卡!」相比之下,1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只有4大卡。 自小訓練子女酒量不可取 何世賢及小組所做的幾項研究,規模由二千多至二萬多人,從飲酒流行情况、相關因素、家長行為等着手,結果頗為一致:飲酒只有壞處,而導致孩子飲酒的原因,原來受家長的行為影響頗大。(見表) 「關於年輕人飲酒的研究,比較少針對家長自身行為對年輕人的影響,而我們就有9項,包括父母在子女面前飲酒、飲醉,叫子女開酒等,外國研究通常集中問家長有無給子女淺嘗,不似我們那麼仔細,這是因為外國人飲酒就好像中國人飲茶,很平常。」 佳節將至,成年人對青少年飲酒的警覺或會降低,抱着飲一兩啖無妨的心態,或鼓勵孩子試飲,對此,何世賢百分百反對,「開了先例,他們再飲還要你批准嗎?而且酒致癌,為何給子女飲致癌物?」 至於有家長提倡要訓練女兒飲酒,以免她們將來被灌醉,何世賢則反問:「舉例你有兩個女兒,一個識飲,一個不會飲,誰被灌醉的可能較大?我認為是前者,因為不飲酒便會少去飲酒場所,少接觸喝酒的人;另外,沒研究指識飲酒的孩子會安全一點,或較少可能飲醉。」 研究另一大發現,是受訪者中的大學生對酒害的認知度奇低,例如不足一半人認為酒會致癌,有六成人更認為酒有益心臟,八成認為酒不會令人上癮。何世賢估計年紀愈大,飲酒行為愈普遍,受訪者或許只是抗拒接受現實,並非純粹無知以為飲酒有益。而由於很多高官、醫護人士都飲酒,亦有可能令人錯覺飲酒是高尚及健康的行為。 說到宣傳酒害,何世賢認為政府開始意識到飲酒問題,參考有關的醫學研究,他認為將現時建議的合法飲酒年齡再推遲幾年更好,但承認禁止18歲以下人士飲酒,在現時環境、氣氛之下,比較困難。「可效法控煙經驗,包括酒商不可以賣廣告、成為贊助商,煙包上有警告字眼,酒亦可以研究是否可加致癌字眼。煙加稅,酒呢?減少飲酒意欲,令大家覺得買酒不方便、困難,已有幫助。」 文、圖:袁藹慈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致癌 傷肝腎 刺激氣管 電子煙一樣有毒

【明報專訊】早前蘇格蘭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cotland)發表共識聲明(Consensus statement),認為電子煙的危害較傳統捲煙的小。此聲明一出,似乎為電子煙帶來正評。但實情是,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曾就電子煙做化驗,發現內含多種致癌物質,甲醛的含量更比傳統捲煙高幾十倍;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亦指出,電子煙的重金屬會加速肝腎衰退,換言之,吸電子煙一樣危險。 每日吸電子煙-心肌梗塞風險增近倍 【2018最新消息】速閱戒煙唔怕遲系列 有害物質——新一代加熱非燃燒煙草電子煙,一樣含有尼古丁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不會比傳統捲煙危害小。(圖︰Lars Neumann@iStockphoto) 成分不明 甲醛比捲煙高幾十倍 近年電子煙變成潮流,不少煙民轉吸,特區政府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59號報告書》更顯示,有約2.6%小學生及約9%中學生曾經使用電子煙。而市面上有售的電子煙,主要有加熱煙油傳送氣霧及加熱非燃燒煙草兩類,前者加熱煙油產生煙霧,讓用家吸食帶有不同味道的煙,而部分電子煙生產商更聲稱煙油不含尼古丁;後者則為較新式的電子煙,用家要將外形與傳統捲煙相若但較短的「煙彈」,放進電子煙內,以非燃燒方式加熱煙草,讓用家吸食帶有尼古丁的氣體。由於不經燃燒,所以煙霧較稀薄,呼出的煙味亦較少。 不過,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主席鄺祖盛指出,以上兩種電子煙並不如想像中健康,同樣含有致癌物質,而且最大問題是缺乏監管,它們不會列明成分,對吸食者全無保障,「我們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間,委託香港浸會大學測試由市面上購買的13種電子煙『煙油』,結果發現這些電子煙含有甲醛、甘油、多環芳香烴(PAHs)、多溴聯苯醚(PBDEs)等化學物質,其中甲醛及多環芳香烴屬致癌物質,甲醛的含量更比傳統捲煙高幾十倍,所以同樣危害健康。」他補充說,在這次測試中,部分品牌同一批次的電子煙產品,所含的成分差異極大,顯示品質參差,難以估計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有多大。 鄺祖盛(圖: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 重金屬傷肝腎 煙霧毒害呼吸道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黃敬恩指出,電子煙推出時間不算長,仍屬較新產品,未有全面研究,是否可以造成較少傷害,甚具爭議。不過,電子煙如傳統捲煙般,一樣含有重金屬。「重金屬在體內不易排走,累積起來,除有可能加速肝臟及腎臟老化外,也會影響血管,減弱造血功能及影響神經線。」而用於製造煙霧的丙二醇,吸入後身體新陳代謝產生的副產品,亦有可能致癌。 黃敬恩說,有研究顯示電子煙的增味劑會刺激氣管,導致咳嗽及痰,對於氣管有問題例如哮喘病人影響較大,隨時發作,尤其是年輕人,「根據2016年香港大學一份關於香港青少年使用電子煙狀况的調查報告,曾調查45,128名學童,發現青少年吸入電子煙後會誘發呼吸系統毛病,例如咳嗽及痰」。而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醫學院及退伍軍人醫療保健體系在2016年發表的研究更指出,電子煙產生的煙霧所含的化合物會刺激氣管,同時毒害呼吸道細胞,降低其免疫力,其中MRSA(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在接觸煙霧後會被激發,最嚴重可引發肺炎或敗血病,電子煙民變相更易中招。 除此之外,不少電子煙均標榜不含尼古丁,因而不屬於《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第138章)所指的第1部毒藥,毋須向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註冊產品,「不過,實際上衛生署就曾多次透過社交網站購買電子煙,並送交政府化驗所檢驗,卻發現測試樣本含有尼古丁,賣家最終被警方拘捕」。鄺祖盛說雖然部分電子煙的尼古丁含量較少,但同樣可導致吸食者上癮;其他被化驗出來的致癌化學物質,亦沒有所謂的安全水平,只要有這些成分,就會增加致癌風險。 黃敬恩(圖:許朝茵) 兒童誤服煙油 0.5毫升可攞命 此外,收藏尼古丁煙油在家,黃敬恩說對兒童有一定危險,「兒童一次過進食10毫克尼古丁已足以致命,而一支電子煙煙油雖然得5毫升,卻可含有100毫克尼古丁,即1毫升煙油已有20毫克尼古丁,如家長把未吸完的電子煙放在家中,兒童誤服可引致死亡」。 而另一種新興的電子煙,以非燃燒方式加熱煙草,所以不含焦油,但鄺祖盛指,煙彈並無說明當中有什麼成分,而且產品標明含有尼古丁,同樣可令吸食者上癮,「根據早前向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查詢,回覆指現時並無電子煙生產商為產品提出註冊,換言之,市面上銷售的含尼古丁電子煙產品,大部分屬違法入口,包裝上並無警告字眼,會令用家誤以為這些電子煙會較健康,當局應該盡快立法管制」。他說現時用家主要透過網上購買「煙彈」,貨源不明,吸食風險自然更大。 無證據指電子煙有助戒煙 不少人認為電子煙有助戒煙,但世界衛生組織早前已強調沒有足夠證據指電子煙有助戒煙;更建議需要全球管制,約束電子煙廣告、推銷和贊助活動,確保不以青少年和非吸煙者為銷售目標。黃敬恩亦不贊成以電子煙作為戒煙替代品,「小量尼古丁有助戒煙,現時通過了安全測試的尼古丁香口膠、尼古丁喉糖及尼古丁膏貼,經口服或皮膚帶小量尼古丁進入身體,已確定為有效的戒煙方法。而電子煙的吸入尼古丁方式,仍未有研究及未通過安全測試,如果想戒煙,為何不用可靠的尼古丁替代品?」 致癌風險——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早前從市面上購買13支電子煙化驗,發現全部含有甲醛及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圖: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 文:周群雄、許朝茵 圖:許朝茵、香港吸煙與健康委員會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識飲咖啡 一日兩杯夠數 洗致癌污名 親手冲最健康

【明報專訊】咖啡迷喜訊!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IARC,近日將咖啡因由2B級「可能致癌物」,降至第3級「致癌程度不確定的物質」,還咖啡一個清白。 不過,別以為致癌危機解除就可以「任飲」。營養師說揀咖啡,仍要注意奶類及糖分,否則高脂高糖,危害心血管健康;咖啡因亦有每日攝取限額,大概兩杯已夠quota,飲過量可能手震又頭痛,甚至有其他健康危機。 咖啡每日最多可以飲幾多杯?揀選又要考慮什麼?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何澤鏗說,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咖啡因 學童孕婦要慎飲 咖啡因可刺激腦部神經系統,適量攝取,一般可令人在短時間內提高集中力與警覺力;過量則有機會出現頭痛、心跳加速、煩躁、焦慮、手震、睡眠時間延遲等副作用。攝取量上限大致如下﹕ ‧一般人﹕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不超過400毫克,便屬安全,引起各種健康問題(包括加速鈣質流失影響骨骼健康、腸胃不適等)的風險很低。 ‧懷孕及餵哺母乳婦女﹕每日的咖啡因攝取約200至300毫克;如超出限額,易增加嬰兒發育遲緩風險,而嬰兒出世時磅數較輕的風險亦較高。 ‧學童﹕宜少飲咖啡因飲品。雖學童一向少飲咖啡,但運動飲品、奶茶、檸檬茶、可可、可樂等均含咖啡因,且多為高糖飲品,頻密飲用,長遠亦易有肥胖問題。 一杯約含200毫克咖啡因 不同的冲泡方法、溫度、時間、咖啡豆研磨方法等因素,均會影響一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根據2013年食物安全中心的本地數據顯示,一杯230毫升、抽樣自不同食肆的一般咖啡,平均含200毫克咖啡因,所以飲用兩杯已達400毫克上限,若早、午、晚每餐均飲一杯,則已超標。至於一杯230毫升的低因咖啡(Decaf Coffee),約含有5毫克咖啡因。 二)低糖低脂 愈classic愈健康 咖啡的熱量來源,是當中添加的奶類及糖分,因咖啡粉本身只含極微量的脂肪和糖分,而其添加的奶、糖或糖漿,往往是令咖啡飲品高脂、高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愈classic、沒有添加不同口味的咖啡愈健康。 ˊ低糖、低脂之選 House blend、Americano、手冲咖啡、Espresso均是不含奶及糖分的純咖啡,成分只有咖啡粉,故脂肪及糖分含量極低,對 減肥人士而言是不錯的選擇。不少人認為飲「齋啡」有助袪水腫,其實現時並沒有足夠的研究數據證實有此效用,雖然齋啡利尿,增加小便頻密度,但不代表有助袪水腫。而且水腫成因一般跟飲水不足、鈉質攝取過多有關,宜針對根源來處理。 脫脂奶取代全脂 若受不了齋啡,飲後可能胃部不適,可選擇Cappuccino或Latte,不過須要求以脫脂牛奶冲泡,並不添加糖或糖漿。以一杯Regular size(237毫升/8安士)Latte為例,若以全脂牛奶冲泡,熱量為90千卡、脂肪5克;但若改為脫脂牛奶,熱量減至60千卡、脂肪0克。 不過,Cappuccino除了要以脫脂牛奶冲泡之外,亦要問清楚咖啡師,牛奶與奶泡是否均用上脫脂牛奶,因有部分咖啡師或照樣用全脂牛奶打奶泡,以保持奶泡的質感及持久度;更有咖啡師堅持以全脂牛奶炮製。必要時可揀其他咖啡種類,或索性要求Cappuccino「走奶泡」,即改成Flat White(一份濃縮咖啡加牛奶)。另外,凍飲的Cappuccino、Latte等可能加入糖漿,點餐時宜向咖啡師要求「走糖漿」。 ×邪惡之選 不宜選擇加入不同口味糖漿的咖啡,例如Mocha、薄荷Mocha、雲呢拿Latte等,因脂肪、熱量及糖分均較高。以薄荷Mocha為例,多數還會加一層厚忌廉在飲品上。坊間連鎖咖啡店一杯355毫升的薄荷Mocha,熱量約320千卡、脂肪13克、糖分達37克(接近8茶匙*)!這類飲品除了高糖,亦因以全脂牛奶冲泡,飽和脂肪含量較多,易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如經常飲用,加上平日高脂高熱量飲食,長遠易增重,影響心血管健康。 註﹕*根據WHO建議,每日的糖分攝取上限為50克,即大概10茶匙糖 三)包裝咖啡要say no 不宜選擇預先調配的包裝咖啡,或二合一、三合一咖啡冲劑。 以一罐250毫升的罐裝咖啡為例,熱量108千卡、脂肪2.3克、糖分16.3克(接近4茶匙),糖分偏高。市面上有些標榜「微糖」的罐裝或包裝咖啡,亦宜看清營養標籤,因為即使糖分降低,但有時生產商反會增加脂肪含量,以平衡味道。根據食物安全中心的指引,每100毫升的飲品,若糖分不高於5克,脂肪不超過1.5克,則較健康。 三合一冲劑 熱量脂肪偏高 至於市面上的三合一咖啡冲劑,一包粉劑內含咖啡粉、糖分、全脂奶粉或固體植脂,亦大多屬高脂高糖,以近日流行的三合一白咖啡冲劑為例,一包含熱量135千卡、脂肪4.9克,糖分約12克(接近3茶匙糖分)。即使沒有添加糖的二合一咖啡冲劑,熱量和脂肪亦多數偏高。故建議如自行冲泡,宜選擇純咖啡粉,再自行控制牛奶及糖分的分量,建議使用脫脂或低脂牛奶,亦可使用代糖。 文:吳穎湘 圖:吳穎湘 編輯:王翠麗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