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拆解甲型至戊型5大類病毒性肝炎 歐美兒童急性肝炎首錄死亡 病徵:肝酵素升黃疸腹痛嘔吐 多患者驗出腺病毒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上周五(15日)表示,正監察英國自4月5日起呈報的84個相關兒童急性肝炎病例。至23日世衛表示,截至4月21日歐美12國錄得最少169宗兒童感染源頭不明的嚴重急性肝炎,患者介乎一個月大至16歲,最少錄得一宗死亡個案,17人需要換肝。多名患者檢測到一種可引起感冒的腺病毒(adenovirus),但尚未確定是否致病原因。世衛警告「在確定成因和實施更具體控制預防措施之前,很可能錄得更多個案」。世衛報告指出,有關個案的病徵包括:肝臟發炎、肝酵素顯著升高和黃疸,繼而腹痛、腹瀉和嘔吐。黃疸、腹瀉、嘔吐和腹痛,大部分沒有發燒,而英國有些個案病情十分嚴重,其中6人已接受肝臟移植。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指出,腺病毒在港為常見於影響兒童的呼吸道病毒。世衛和歐美多國正在調查,對於外界質疑是否與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有關,歐洲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ECDC)指至今所有個案患者都沒接種新冠疫苗。 Read more

港大研究:乙肝患者近半不自知 收入愈低甲肝戊肝感染率愈高

【明報專訊】乙型和丙型肝炎是肝癌主要成因之一,及早治療有效減低風險。不過港大於2015至16年間為逾1萬名市民篩查肝炎,發現7.8%患乙肝,其中高達48%患者不自知,或錯失黃金治療期。研究又發現愈貧窮的群組,甲型和戊型肝炎的感染率愈高,相信與生活環境有關。研究團隊促請實施全民乙肝篩查,助及早診斷和治療減死亡率。衛生署指出,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將制定一套全面覆蓋病毒性肝炎預防及治療的策略。 – 明報記者 香港大學腸胃及肝臟科、公共衛生學院和香港肝壽基金在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做本港首個大型病毒性肝炎篩查研究,為全港18區10,256名18至75歲漢族成人,檢驗甲、乙、丙、丁和戊型5種肝炎病毒。 感染率貧富懸殊 料與生活環境有關 研究發現,有甲型和戊型肝炎抗體的人分別為65.1%和33.3%,代表他們曾受病毒感染。研究同時發現,兩種肝炎的抗體陽性率與受訪者家庭收入成反比,例如甲肝和戊肝陽性比率在月入1萬元以下群組,分別為80.7%和41.4%,遠高於整體水平;3萬元以上群組則是48.2%和22.9%,研究團隊相信與低收入者生活環境較差,或較易進食未煮熟的受污染食物如海鮮和豬肝臟有關。甲型和戊型肝炎普遍能引起急性肝炎,死亡率低。 母染乙肝者 患病風險高4倍 至於肝硬化和肝癌元兇之一的乙肝,是次研究發現受訪者中患者比例為7.8%,當中達48%不知自己受感染,研究發現染乙肝最大的危險因素為母親是乙肝患者,母親染乙肝者,患病風險高3.8倍。研究又指出,本港1988年推行乙肝疫苗接種計劃後出生者,患病率為1.8%,遠低於接種計劃前出生群組的8.3%。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司徒偉基指出,結果反映乙肝疫苗很有效,接種後患病風險大減85%。 肝硬化和肝癌另一主因丙肝在港流行程度較低,上述研究發現僅0.5%曾染丙肝。另今次研究無發現有丁型肝炎感染者。研究團隊已轉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陽性市民至專科跟進。 學者倡全民篩查乙肝 衛署:將訂全面策略 乙肝初期病徵不明顯,港大內科學系腸胃及肝臟科講座教授袁孟峰指出,有乙肝病人至出現肝硬化等併發症才知患病,錯過黃金治療期,促請本港實施全民乙型肝炎篩查。他又說,驗血篩檢成本每人每次約20至30元,加上乙肝藥費便宜,相信大型篩查有助市民及早診斷和治療,減低死亡率,並減低對醫療系統的負擔。 6%市民打甲肝疫苗 倡推接種計劃 此外,司徒偉基指出,今次研究發現僅6%市民有注射甲肝疫苗,但本港甲肝患病率高,建議沒染過甲肝者可打疫苗預防,又認為未來可考慮人群甲肝疫苗接種計劃;並建議篩查丙肝高危人口,如曾共用針筒者。袁孟峰續說,丙肝藥費雖高昂,一個療程達9萬至20萬元,但逾95%接受治療者可根治。 衛生署昨回覆查詢稱,為消除病毒性肝炎對本港公共衛生的威脅,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已於去年成立,會制定一套全面覆蓋病毒性肝炎預防及治療的策略。 港大醫學院做的全港首個大型病毒性肝炎篩查發現,7.8%接受篩查者患乙型肝炎,其中48%病人患病而不自知,研究團隊成員袁孟峰(左二)和司徒偉基(右二)促請推行全民乙型肝炎篩查,助及早診斷和治療減低死亡率。(馮凱鍵攝) Read more

【肝炎與肝癌】慎防病從口入 避免甲肝、戊肝中招

肝炎之中,以「病從口入」來形容甲型肝炎(甲肝)及戊型肝炎(戊肝)最為貼切,因為兩者都是透過口糞途徑傳播,若食用遭到帶有患者病毒的糞便污染的水或食物,就有機會受到感染。在眾多肝炎中,甲肝及戊肝患者病例最多。所以要有效預防患上此兩類肝炎,需要做好飲食、個人及環境衞生等幾方面,以防「中招」。 (UNALOZMEN@iStockphoto) betway体彩 營養師鄭智俐表示,在食物感染源頭方面,甲肝及戊肝多經過未徹底煮熟的貝類海產傳播,近年亦有證據顯示戊肝可經家禽,特別是豬隻傳播,當中以其內臟(如豬膶)最為高危。因此,鄭智俐提醒,市民應避免進食未經徹底煮熟的海產及內臟,特別是不潔的豬膶。 若要預防患上甲肝,可考慮接受疫苗注射,尤其將前往甲肝流行地區旅行、以及習慣吃生或未熟貝殼類海產的人士。但目前本港未有適用於一歲以下兒童的甲肝疫苗,以及可以預防戊肝的疫苗。鄭智俐建議,最有效預防方法,應從注意以下幾個範疇: 個人衞生 1.處理食物時及進食前,要保持清潔衞生 2.勤洗手,如廁後要沖廁及用肥皂洗手 飲食衞生 1.食水煮沸後方才飲用 2.避免進食高危食物,如貝殼類海產、生的食物或半熟食物;如要進食亦應清洗乾淨並徹底煮熟 3.生、熟食物要分開處理和存放,以免交叉污染 4.家庭聚餐時可使用公筷公匙,減低經唾液傳播的風險 環境衞生 1.適當處理污水及排污泄物,妥善處理及儲存食水 2.廚房及食具要保持清潔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肝炎與肝癌】注意飲食衞生 預防急性肝炎

肝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肝炎的潛伏期最短為15日,慢性的潛伏期最短則為45日,當中甲(A)、丙(C)及戊(E)型為急性肝炎。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指,甲型及戊型肝炎都是經腸道傳播,如果進食未經煮熟的食物,例如海產或內臟,打邊爐時隨便「烚兩烚」,又或豬膶生滾粥等食物。而如廁後未有徹底清潔雙手,都有機會傳播病毒。此外,戊肝病毒可由血液及體液傳播,或由孕婦傳給胎兒。患有戊肝的孕婦,死亡率可高達三成。 患者初發時輕則長時間渾身疲累,無法集中精神,影響日常上課或工作,重則眼睛及皮膚發黃。甲肝及戊肝不匯演變成慢性肝炎,亦甚少導致肝衰竭等併發症,患者一般會自行痊癒並終身免疫。如身體無任何抗體,可選擇接受共兩針的甲肝疫苗注射,抗體效果大約可維持十年。至於戊肝一般都能痊癒,患者康復後會產生抗體,終身免疫。 丙型肝炎(丙肝)則較複雜,潛伏期由15日至150日不等,更有可能演變成慢性肝炎。患者主要是青年及成人,病毒一般透過共用針筒或性接觸等經血液傳播。丙肝患者通常都有脂肪肝,但有脂肪肝不足以確診丙肝,得靠驗血作實。急性丙肝經治療後一般都能痊癒,不會演變成肝硬化等併發症。如若治療後半年仍驗出體內有丙肝病毒,就要服藥跟進。近年丙肝治療有重大突破,三個月的口服藥療程,能消除大部分病毒,成功率視乎丙肝病毒基因結構而定,一般都達九成或以上。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肝炎與肝癌】乙肝帶菌者 定期覆診為上策

乙型肝炎(乙肝)帶菌者在香港十分普遍,平均每八至十人便有一人帶菌。乙肝是一種傳染病而非遺傳病,主要是孕婦分娩期間,胎兒經母體血液及胎盤感染,以致成為慢性帶菌者。另外性接觸、共用針筒亦有機會受感染。乙肝潛伏期可達半年之久。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指,乙肝慢性帶菌者可簡單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屬慢性帶菌者,其病毒指數偏低或感染時間較短,終其一生都未必會有肝炎或其他併發症﹔第二類帶菌者會不時出現肝炎症狀,病情起伏不定,雖說病毒長遠會隨時間消減,但仍需定期覆診,透過服藥改變病毒指數,減低將來出現併發症的可能﹔第三類則已出現肝衰竭、肝硬化或肝癌等併發症,尤以男性比較常見。由於乙肝初期並無任何顯著病徵,第三類帶菌者大多一直未有主動求醫,一旦發現已屆肝纖維化後期,已錯過治療黃金時機。 初生感染乙肝病毒,倘若一直未有檢查,大多在四、五十歲時出現肝硬化。愈早感染但又掉以輕心,出現慢性併發症的風險也就愈高。 未有肝硬化的乙肝患者,宜每隔半年見醫生,接受抽血及超聲波檢查,觀察肝臟有否發炎及結構有何變化,如是否有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腫瘤等等。以半年為界,因為肝腫瘤可在短短半年內由無到有。 如有肝硬化者,較易有併發症,應每四個月覆診一次,超聲波檢查則每半年一次。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