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腸癌期數調整治療計劃 及早篩查預防勝治療(附:注意大腸癌先兆5大徵狀)

根據統計大腸癌是香港發病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5600宗新症,而死亡率僅次於肺癌。要治療大腸癌,醫生會透過一系列的檢查為病人的癌症期數,即使病人已屆第4期,仍有最新的治療方法可供選擇,有部分情况亦有望可以治癒。要避免大腸癌發展至嚴重階段才發現,除了密切留意5大病徵外,適時接受大腸癌篩查尤其重要。 Read more

【呼吸系統疾病系列】單孔微創切除肺癌 創傷少復原快

雖然肺癌是本港癌症頭號殺手,但如能於早期發現,以手術切除後的治癒率是最高的,病人有機會可以完全治癒。為令手術成效更好和更加多病人可以接受,醫學界近年不斷研究如何改進手術技巧,務求盡可能割清腫瘤又將創傷減至最低。 肺癌是本港癌症頭號殺手,但如能於早期發現,以手術切除後的治癒率是最高的,病人有機會可以完全治癒。(網上圖片) 愈早發現肺癌 治療率愈高 betway体彩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孫漢治醫生引述外國研究數據指出,愈早階段發現肺癌,治癒率愈高,例如肺癌腫瘤體積少於一公分及沒有轉移的1AI期的五年存活率高達92%。 醫生會為病人切除未擴散到其他器官的肺癌,以往的方法是剖開胸膛直接切割。其後發展微創手術,醫生在病人的胸腔開三個切口,將鏡頭及手術儀器分別置入將腫瘤切除。隨着技術進步,最新的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只需開一個3至5厘米的小切口,便足以放入鏡頭和所有儀器切除整個有肺癌的肺葉及清除淋巴。 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 適合一至三期肺癌患者 孫醫生解釋,第一期以至有些第三期的肺癌,都適合以單孔胸腔鏡微創方式切除;即使超過一個肺葉有癌細胞,或癌細胞侵犯至淋巴,甚至有黏連,只要肺癌體積不是太大,都可以通過單孔手術來切除。 微創康復快 手術切口小 由於創傷少,病人康復快,術後一般數天便可出院。即使80多歲的年長病人,只要身體狀况不太差,亦可接受這手術。有些病人手術後最快兩天便可以出院回家。 相關文章: 肺癌篩查診斷 及早治療增存活率 【有片】晚期肺癌不等於死刑 按細胞特性選療法 煙民容易忽視咳嗽 逾月未好 小心肺癌作怪 記性差口齒不清 肺癌上腦易被誤認腦退化 頭號癌症殺手 早期肺癌治癒機會高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人體新器官曝光 「間質」蔓延全身 吸震兼助長癌擴散

【明報專訊】美國科學家確認於人體皮膚下及主要組織和器官周邊有一個全新器官,並有可能是癌細胞在體內擴散的快速通道。專家相信新發現有助研究癌症擴散機制,並開發檢測癌症的新方法。 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細胞和組織構成的結構,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稱為間質(interstitium)的新器官位於皮膚裏面,以及在腸、肺、血管與肌肉等器官及組織的周邊找到,向來只被視為連接體內器官的締結組織。紐約大學病理學家泰澤(Neil Theise)與紐約市醫療機構Mount Sinai Beth Israel的醫學專家卡爾—洛克(David Carr-Locke)及貝尼阿斯(Petros Benias)合作,利用聚焦激光顯微內窺鏡檢查逾13名病人的膽管,並分析其冷凍切片樣本,搜尋癌症迹象,發現樣本裏有一些與此前人體解剖學不符的不知名腔狀空間,內裏充滿液體,相信就是間質原本的形態。 可界定為人體最大器官 專家指出,以往研究人體組織時需在醫學顯微鏡上固定樣本,過程中會將樣本內的液體除去,或導致間質結構被破壞,令人以為它是扁平的組織,而觀察活細胞及冷凍組織樣本則可保持間質的結構。新研究顯示,間質實際上是互相連接、充滿液體的空間,由強韌而有彈性的網狀蛋白質支撐,形成佈滿全身的網絡。科學家相信,它可被界定為人體最大的器官,作用之一是做「避震器」,保護身體組織免受衝擊損害。 研究亦發現,間質連接了與人體免疫反應有關的淋巴系統,而現有證據顯示,在間質出現的癌細胞往往是首先出現擴散的地方,說明癌細胞可能透過間質進入淋巴系統,再迅速擴散至身體其他地方。 癌細胞或經間質進入淋巴系統 泰澤指出,間質符合現時對器官的定義,即擁有同一結構或同一功能,他相信新發現可能帶來重大的醫學發展,例如未來可能透過直接抽取間質內的液體樣本,用於診斷體內是否有癌細胞等,亦可能有助了解發炎等免疫機制。研究報告刊於《科學報告》期刊。 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內桑森(Michael Nathanson)認為今次研究可能改變對人體結構的認知,但需進一步研究間質的功能及它對人體的確實影響,對間質是否能稱為器官亦有保留,「它可能像血管一樣存在於各器官中,但本身並非器官」。 (獨立報/CNN) Read more

【有片:了解乳癌】知多啲:清除腋下淋巴致手腫

【明報專訊】確診乳癌,無論選擇全乳或局部切除,由於癌細胞可能會通過淋巴系統擴散,鄭志文問:「進行全乳或局部切除手術,是否需要切除淋巴?」 急凍切片化驗或可保淋巴 「不論全乳或局部切除手術,淋巴處理是一樣。」英偉亮解釋,切除全乳,可以在同一個傷口處理淋巴腺。至於局部切除,則要視乎刀口位置;許多時候也會多開一個傷口處理淋巴。 由於手術前無法有效評估癌細胞有否擴散,為安全計,從前的做法是清除腋下所有淋巴腺。淋巴受損,隨之而來的後遺症是手腫(淋巴水腫)。「現今做法是,手術期間(不論全乳或是局部)找出前哨淋巴,切除後即時送到化驗室進行急凍切片,化驗。如前哨淋巴發現有擴散,仍然需要標準做法,清除腋下所有淋巴腺。如果沒有擴散,可以考慮保留腋下淋巴腺,避免手腫。」他說。 英偉亮補充,現時沒有方法可以避免淋巴清除手術後的手腫問題,但是有不同方法可以紓緩。「若癌細胞擴散至腋下淋巴腺,同樣會手腫;隨着癌細胞的生長,手腫的程度比起全淋巴清除手術過後更加嚴重。」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