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不等同肺癌 定期監察適時跟進 及早發現病變

肺癌一直是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部分港人在體檢中發現肺部有小於3厘米的結節,便擔心是肺癌先兆,或未經詳細診斷便急於進行切除手術。有呼吸系統科醫生指出,肺結節不等同肺癌,兩者不能畫上等號。肺結節十分常見,而且大部分屬良性,患者只需定期監察結節的變化,便能及早發現異常病變,毋須動輒採用手術切除肺組織,以免影響肺功能。 Read more

肺結節莫非肺癌來襲? 正確診斷、定期監察肺部 隨時可免「一刀切」

照肺發現有細小的結節,很多人都擔心是肺癌來襲或日後會變成腫瘤,於是未經詳細診斷便急不及待打算進行手術切除肺組織,是否必須呢?其實肺結節(nodule)十分常見,而且大多屬良性,尤其是體積愈細小的結節,風險愈低,患者通常只需定期監察結節的變化,便能及早發現異常病變。動輒無辜「一刀切」掉肺葉,隨時有傷及肺功能的可能,甚至影響日後生活。 Read more

【肺癌】早期肺癌不易察覺 免疫治療增患者希望

【肺癌】「配音王」譚炳文日前因肺癌病逝。根據香港癌症資料中心2017年的統計數字顯示,每年肺癌發病個案有逾5000人,肺癌仍是本港十大癌症的頭號殺手。有專科醫生指出,由於肺癌初期並沒有明顯病徵,故有約八成患者,因出現病徵而確診時往往已屬肺癌晚期。究竟肺癌的成因、治療方法是什麼呢?可以預防嗎? Read more

頭號癌症殺手 早期肺癌治癒機會高

吸煙及空氣污染都有機會引致肺癌,肺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很多患者到晚期才發現患病,因此肺癌死亡率偏高,2016年有近3,800人死於肺癌,是癌症殺手之首。明報健康網及betway体彩 為提升市民對肺癌的認知,日前假中央圖書館演講廳舉行「肺癌診療新趨勢」講座,分享各種最新診斷及治療方案。 林冰醫生(左)及蔡清淟醫生分享各種診斷及治療方案,鼓勵患者積極面對肺癌。 隨著肺癌治療不斷改進,患者存活率已有明顯改善。betway体彩 呼吸系統科中心主任、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冰醫生指出,肺癌的5年存活率由以往只有12%至13%,到近年已上升至20%左右。肺癌存活率與癌症期數關係密切,早期患者存活率可高達九成多,到第四期時已只餘下不足一成。然而,八成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第三期或以上,治癒機會相對較低。 高危人士要及早篩查 篩查有助發現早期肺癌,美國及歐洲的肺癌普查發現,針對高危人群(有15至30包年吸煙史(每天至少一包)、仍在吸煙或戒煙未夠10至15年)進行電腦掃描肺癌普查,可找到早期肺癌,提高治癒機會並减少肺癌的死亡率。林醫生指出,吸煙或近親有肺癌史,都屬於高危人群,應及早進行檢查。至於非高危人士,由於電腦掃描檢查可發現小至兩毫米的陰影,但陰影未必與肺癌有關,因此會為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檢查及心理壓力。 根據國際組織指引指出,少於六毫米的陰影可不必處理。大於六毫米的實性陰影需跟進兩年,磨沙玻璃陰影由於演變緩慢,根據指引需要跟進五年。 肺部陰影成因很多,診斷肺癌不能單靠影像。有些人誤以為正電子掃描「著燈」即有腫瘤。林醫生解釋,正電子掃描是注射葡萄糖作為記號,糖分聚集的部位會「著燈」,包括有感染、發炎及腫瘤的地方都會「著燈」,所以必須抽組織檢驗及進行分期才能確診,以便作出適當治療。現時一般會採用支氣管鏡,經氣管直達陰影抽取組織。如無法找到通道,可進行電腦掃描引導下穿刺活檢,但不適宜在接近主血管及肺葉分界線位置進行,因出現併發症的機會較多。此外,也要留意腫瘤有否轉移至淋巴,可使用支氣管內超聲波抽取相關淋巴進行檢查。 肺癌死亡率高,大批市民出席講座了解治療方案。 按個人情況選定治療方案 肺癌患者大部分屬於非小細胞,當中以腺癌最為常見,而且年輕及非吸煙人士都有機會患上肺腺癌。雖然肺癌治療方法有很多,但必須按照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betway体彩 放射治療部副主任、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及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清淟醫生表示,肺癌治療主要分三大類,手術、放射治療(電療)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適合早期肺癌患者,可將腫瘤切除;放射治療以高能量X光在特定範圍將腫瘤消滅,適合早期至中期患者,亦常用於為晚期患者進行紓緩治療;晚期病人會以藥物治療,當中有化療、標靶藥及免疫治療選擇,有時亦需要混合使用。醫生會考慮腫瘤特色、患者身體狀況、意願及經濟狀況,作出合適的治療方案。 體內放射治療是以導管將放射性物質直接注入器官,近距離將腫瘤消滅,配合現今先進儀器,有助減少對健康肺部的傷害。體外放射治療包括︰作多角度放射的三維放射治療、可多角度及調節放射劑量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儀(IMRT)、追蹤呼吸頻率進行放射的四維放射治療儀(4DRT),以及有超過50個角度的螺旋式強度調控放射治療(TOMO Therapy)。 在藥物治療方面,除了化療藥,也有注射或口服標靶藥選擇。注射式標靶藥主要針對血管增生,加強化療效能。大部分患者都會使用口服標靶藥,直接令腫瘤受到抑壓而萎縮。標靶藥物是針對腫瘤的基因突變而發揮作用,故處方標靶藥前必須為病人進行基因測試。較常見的是EGFR基因突變,佔四至五成肺癌患者。蔡醫生指出,現時香港有四隻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第一及第二代標靶藥有Gefitinib、Eriotinib及Afatinib,可作一線治療。剛面世的第三代Osimertinib,最大分別是藥效在腦部滲透更佳,更適合出現標靶藥抗藥性患者、針對T790M基因突變及癌細胞腦轉移患者,惟費用會較為高昂。 另外,免疫治療在近年漸受關注,用於肺癌治療的藥物有PD-1及PD-L1兩種。這兩種藥物注射入人體後,並不會直接攻擊腫瘤,而是改變腫瘤及附近組織構造,令腫瘤不再受保護,再經人體免疫系統辨識及消滅。雖然療效維持時間較長及治療較徹底,但須有心理準備發揮藥效的時間較慢,可能要注射數次才見成效。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