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保暖|中醫教路:保暖雙腳防寒 艾葉薑片煲水浸腳舒筋活絡助入眠

天氣轉冷,本周市區最低氣溫降至13度左右。註冊中醫張勇提醒,從中醫角度,「寒從腳下起」,保暖尤其須注意保暖雙腳。他建議可用艾葉、薑片煲水浸腳,有助舒筋活絡,加速血液循環。 Read more

手腳冰冷成因多 補紅參或添燥熱

【明報專訊】近日氣溫明顯轉涼,明明穿了外套,但仍覺手腳冰冷。網傳紅參有助驅寒,有人飲用數次,手腳逐漸變得和暖;不過亦有人飲後出現喉嚨痛及口氣等問題,何解? 經常手腳冰冷的人,一定是體質虛寒?女人特別容易手腳冰冷?中醫逐一拆解。 註冊中醫嚴耀堅指出,手腳冰冷,即手足厥冷,又稱厥逆,冰冷感覺由手掌腳掌傳至手腕及腳踝,嚴重者會延伸至手肘及膝部。手腳冰冷與脾胃功能有關,「脾主宰四肢血液運化,若然脾胃欠佳,便難以將氣血送去四肢,因而出現冰冷感覺」。 陽氣過盛也會手腳冰冷 說到手腳冰冷,很多人即時聯想起弱不禁風的女性,但原來此毛病並非女士獨有,「火氣」旺盛的男性,一樣會有問題。嚴耀堅解釋,從中醫角度看,陰陽平衡才能達至健康身體;「陽」代表熱和火,「陰」則代表靜止、水分及冷。如果身體的氣機順暢,有助陰陽平衡。當體內的陽氣過盛,陰氣轉弱,便會出現熱氣,氣機不順,便無法把陽氣傳送到手腳。 有個十多歲的男病人,長期熬夜打機,每晚只睡5至6小時,持續數個月後開始頸痛手痺,診斷後發現病人陰虛火旺非常嚴重,伴隨暗瘡、面紅、口氣及耳鳴等徵狀。 「一般熬夜數天後,身體便有可能出現這些徵狀。病人會怕熱,手腳卻時常感到冰冷。年輕人復元能力較高,只要有足夠休息便可改善;不過,長期睡眠不足,手腳冰冷及口氣等徵狀,會變得愈來愈明顯。」嚴耀堅說病人須戒吃肥甘厚味食物,服藥調理身體,改善陰虛火旺徵狀,另可用針灸處理頸痛手痺等問題。 以下6個證型皆會引致手腳冰冷。 ‧陽氣衰微 患者以女性為主,多因長期於冷氣間受寒,以及常吃生冷食物,導致脾腎陽氣衰弱,陰寒內盛;陽氣不足,則難以推動氣血流向四肢。患者伴隨怕冷、面色蒼白、容易疲累、肚痛腹瀉及周身骨痛等徵狀。 ‧血虛受寒 可因素體血虛、手術或產後出血過多,或病危導致血虛,再受風寒,令血脈運行不順,寒邪凝於四肢,感覺冰冷。 ‧熱邪內鬱 常因熬夜或食肥甘厚味食物,體內熱氣太重,令陽氣未能流向四肢。病人本身怕熱外,大多伴隨便秘、小便赤黃、面紅或煩躁等。此證型常在高熱疾病下出現。 ‧陽氣鬱阻 若身體受寒,會導致氣機不暢順,同樣會阻礙陽氣流向四肢,同時伴有噯氣不舒、嘔吐、腹瀉等徵狀。 ‧痰濁內阻 常食肥膩、濃味及熱氣食物,導致長期濕重成痰,影響氣機運化。胸部的陽氣受痰濁阻礙,無法散發四肢。伴隨嘔吐、痰涎、飢不欲食或胸脘滿悶等不適。 ‧蛔蟲竄擾 蛔蟲存在體內,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氣機阻滯。手足冰冷外,亦會出現肚痛、嘔蟲及心煩等徵狀。常見於兒童身上,成人亦偶有患上。 穿得少食得生冷 容易中招 以上證型中,以血虛受寒及陽氣衰微最常見,而病人可以同時出現多個證型。有名年輕女病人肌膚蒼白,面無血色;非常怕冷,偏偏又十分愛美,經常穿熱褲及低腰褲,以展示修長雙腿和纖幼腰肢,結果經常冷得發抖、四肢冰冷。後來因經常手心冒汗,容易疲倦,加上長期有經痛而求醫。經診斷後,嚴耀堅說發現她脾胃功能弱,血虛受寒及陽氣衰微,「她本身愛吃生冷食物及飲品,例如魚生、雪糕、啤酒及凍飲,亦少做運動及曬太陽,加上穿著少而長期受寒,導致體質虛寒,不單手足冰冷,更有月經疼痛、經血不暢,寒阻血瘀及氣血虛弱」。最後要用藥為她驅寒調理身體。 紅參功效:補元氣 益脾胃 坊間流傳以紅參改善手腳寒冷問題。紅參其實是人參的一種,經蒸熟、乾燥再加工而成。它可否改善手腳冰冷?嚴耀堅指紅參有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及安神功效。陽氣衰弱及血虛受寒者適宜飲用,「可以補元氣,元氣足夠便可以推動陽氣及氣血運行;補脾益肺,亦有助血氣運送,手足自然會和暖」。不過,如本身患上發燒、偏熱或火旺人士,則不宜服用紅參,否則會令病情或熱氣加重。「雖然四肢冰冷的情况會得到改善,但是熱的徵狀可能會明顯增加,例如出現喉嚨痛等問題。」以下4種人士不宜用紅參: 1. 濕熱:怕熱,常感到口渴但又不想飲水,皮膚易泛紅,易有濕疹、大便溏爛 2. 實熱:因常食熱氣食物,易有喉嚨痛及暗瘡等 3. 陰虛火旺:常流鼻血或煩躁等 4. 肝火旺盛:過度思慮引致經常失眠 紅參亦非只適宜冬天服用,若本身怕冷,四季也可飲用補身,尤其在冬天來臨前服用,有助補氣禦寒。紅參可以用不同方法烹調,包括焗茶、煲湯及燉湯等。嚴耀堅說養生效用最理想的煮法是燉,因為燉後大部分的紅參精華仍留在燉湯內。焗參茶的功效雖然較弱,也能發揮到補氣效果。飲用時,要注意不能同時食用藜蘆、五靈脂、蘿蔔或喝其他茶,以免影響效力。除了人參外,嚴耀堅建議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雞及薑,養脾胃並改善手腳冰冷。 文:許朝茵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中醫治療】輔助食療:手冰腳凍 杞子鹿茸補一補

【明報專訊】杞子鹿茸湯 材料: 鹿茸……10克 杞子……10克 大棗……5粒去核 豬……適量 做法:先將豬汆水。再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燉3至4小時 食法:每周1次 功效:補腎助陽,暖宮助孕。適用於畏寒肢冷、腰痠疲倦屬氣血不足、腎陽虛者

Read more

【有片:運動消閒】增強心肺功能 加快暖血輸送 輕運動踢走手腳凍

【明報專訊】步入11月,冬意漸濃,朝早出街開始有涼意。氣溫一降,身上無論穿幾多件衫,雙手仍要緊握暖包;躺在牀上,即使抱着羽絨被,雙腳仍然冰冷。 手腳冰冷不獨是「瘦底」、女士的問題;肥人少運動,血液循環差,即使厚厚脂肪「護身」,冬天亦要用暖包、暖爐才可令手腳變暖。簡單幾個運動,增加四肢肌肉血液循環,今個冬天,同暖包、暖爐講bye bye。 男女各半 肥瘦無關 香港冬天不算寒冷,但不少人手腳長期處於「冰封狀態」,不單要動用羽絨、大褸,還要出動頸巾、手套,雙手才覺得暖;嚴重的更可能要帶暖包、暖水袋或暖風機上班。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AASFP)註冊物理治療師梁澤祺解釋,「主要是靜態工作人士,其中人數最多為文職人員,男女比例各佔一半左右。而隨年紀上升,亦愈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問題」。或者你會以為「瘦底」人士脂肪不足,才會手凍腳凍,但實情是跟肥瘦無關,「肥胖人士軀幹的保暖能力可以好高,但手腳一樣會出現冰冷的問題」。 身體暖暖,為何手腳卻會冰冷?梁澤祺表示與血液循環系統有莫大關係,血液由靜脈回流心臟,其中一個因素是需要肌肉活動把血液「泵」回心臟,「一般人在冬天時手腳冰冷,最主要原因是少做運動,肌肉活動量低,加上地心吸力,令血液由靜脈回流的速度減慢,血液循環變差。由心臟輸出的暖血因而減慢流到手腳,手腳自然冰冷。所以,這問題較少出現於心肺功能好的人身上,因為心臟夠強,血液回流會加快,暖血液更易送達手腳」。香港冬天氣溫不太低,手腳冰凍對健康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會減低活動能力及工作效率,亦不容忽視。 戴手套著多件衫不治本 加強心肺功能,有效減少手腳冰冷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當然是運動。「在冬天常做運動,是減少手腳冰冷的最佳方法,其中以全身運動效果最顯著,好似跑步、行山、打波、踩單車等,有助增強心肺功能。另外,即使無時間做全身運動,都要保持肌肉有一定的運動量,因為肌肉有充足的運動,有助推動血液回流,將暖血送至四肢,減少手腳冰冷的問題。」至於懶運動而只是多穿衣服,又能否減少手腳冰冷問題?「其實著幾多衫,甚至戴手套,都不會加快血液流動,只可隔絕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減低散熱速度及冰冷的感覺,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節食導致熱量不足 更冰冷 另外,時下不少女士都會節食減肥,惟梁澤祺指出減少食量並非減肥良法,亦會令手腳冰冷問題加劇﹕「食量不足,導致身體所需熱量不足,手腳冰冷問題更嚴重。其實節食減肥一向弊多於利,因為當肚餓感覺強烈而意志力低下時,好容易變成狂食,令體重反彈,所以應該保持食量,再去做運動將多餘的熱量消耗,才有效控制體重。」 ■辦公室5式 好過抱暖水袋 坐在冷氣辦公室,無論春夏秋冬,長期手腳凍冰冰,要抱着暖水袋工作。梁澤祺表示,一些簡單動作,在辦公室或家中,都可活動四肢肌肉,帶動血液循環,減少手腳冰冷。而運動頻率毋須太快,有略為氣喘的感覺即可。長者亦可以透過這些動作減輕手腳冰冷,毋須負重進行。 示範:AASFP高級體適能教練林敬良 1.手臂擺動 做法:雙手手掌打開,往背後伸直,然後向前擺動,至手肘90度屈曲,同時握拳。每次做廿下,每日做三次 目的:改善雙臂血液循環 2.踏步動作 做法:利用樓梯或健身踏板,先將左腳踏上,之後再踏上右腳,再將左腳放回地面,最後把右腳放下。每次做五分鐘,每日做三次 目的:加強下肢肌肉運動量及改善心肺功能 3.趷腳踭動作 做法:雙手各持重5kg的重物,再將雙腳踏上一級樓梯或健身踏板,之後雙腳腳踭離地向上提高,維持數秒後放下。每次做廿下,每日做三次 目的:增加小腿及腓腸肌的運動量 4.輕量負重箭步 做法:雙手各持重5kg的重物,啞鈴或文件均可。先立正,然後左腳或右腳踏出一步,屈膝,同時手前臂向上舉,每次做廿下,每日做三次 目的:針對改善手臂二頭肌及大腿肌肉運動量 5.上下跳躍 做法:蹲下,然後向上跳並提高雙腿再着地。由於運動量較大,建議平時有一定運動量者才做這練習。每次可做十下,每日做三次 目的:提高下肢的運動量及提升心肺功能 ■運動處方 動身暖手腳 ‧針對四肢肌肉運動,增加血流量 ‧每星期有充足的全身運動量 ‧避免冬天節食減肥 ■知多啲 初哥隔天跑30分鐘 長者急步行 做運動紓緩手腳冰冷問題,要做幾多才夠?梁澤祺指出運動量毋須太多,持之以恆更重要。「初學者可選擇緩步跑,一星期跑三次,每次約30分鐘。緊記最好不要跑得過分頻密,因為連續跑幾日好容易出現關節肌肉疼痛,甚至扭傷、拉傷等,減低運動意欲,令到事倍功半。每次跑步後,最好休息一天,身體有足夠休息才繼續跑。而隨跑步的次數增加,可逐步提升難度,例如將每次跑步的時間提升到45分鐘。」長者做運動,梁澤祺則建議急步行,「可訓練到心肺功能之餘,又不會對身體負荷過重」。 文:勞耀全 圖:黃志東 編輯:梁小玲 ■有片睇 動身暖手腳bit.ly/2fKG44r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