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哪裏才能找到一個完美伴侶?(醫賢心事)

【明報專訊】大家希望在情人節有一個完美的伴侶陪伴自己嗎?當然這是每一個人的夢想,但這夢想卻同時是失望的根源……經過磨合體諒-感情才長久-如果有朋友告訴我找到了一個完美伴侶,除了替他高興外,我亦會擔心他對這個伴侶的了解有多深?一段關係,從一開始的熱戀、過分美化,必定會慢慢出現需要磨合、互相體諒的情况,而這些情况才是感情成長的開始。當一對情侶能夠經歷這些階段,感情才會長久。相反,若抱着找到完美伴侶的心態,便會不知不覺地對身邊的伴侶作出批判,慢慢演變成懷疑和不信任。 Read more

【性本善】全民好性:男人一定好色?

【明報專訊】很多人都以為,男性一定以滿足性慾為建立親密關係的重要因素,但最近接觸的個案強烈表達,有些男士不以性慾主導,而以親密感為主導。 有一女士尋求協助,指未婚夫一直未能和她性交,希望了解與未婚夫能否有正常性生活。她說未婚夫一直「很害羞」,不太願意與她親熱,亦未曾有婚前性交。未婚妻感到很無奈,感到未婚夫可能不太需要自己,她說如果不能性交,就不打算和未婚夫結婚了。 未婚夫是一名非常俊朗的男士,身體檢查一切正常,亦很清楚自己是異性戀。男女雙方都曾戀愛,都曾性交,何以這次卻遇上問題呢? 不敢親近未婚妻 怕性交後失去所愛 探索他的性歷史,拍過3次拖,3次都有和女友性交,但他發現每次戀愛有性交後,關係就會變得不好。如今他很愛未婚妻,愈愛她便愈怕性交之後會失去她的愛,故他多以自慰處理性慾。 透過性自我量表測試,顯示未婚夫的性焦慮很高,有很嚴重的分離焦慮,不喜歡在最珍愛的人面前主動提出要求,亦不喜歡在愛人面前展露投入性愛的自我,認為那種表現往往會引致分手。與過去3個女友交往時,多數是女性提出性要求,他說當女性提出性要求時,他會感到更強烈的性興奮。過去的戀愛,大多數只是尋求性慾的滿足,現在他遇上了真愛,遇上了真正珍重的人,他認為未婚妻對他的吸引力全在於性格,認為有這樣一位太太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故他很想珍而重之。雖然他認為性是正常需要,卻不喜歡在愛人面前投入性愛;但為了有孩子,他說將來願意嘗試與太太性交。 輔導後放下焦慮 享受親密性愛 因為這對情侶感情良好,女友終於願意結婚了,兩人一起學習相處。數次輔導後,丈夫對於性交的焦慮大大減低。最後,先生終於可以與太太性交了。 這個案讓我們看到,首先在親密關係中,男士不一定只由性慾主導,親密感情也是很重要。這名男士的性表達受到過去戀愛的歷史影響,這說明男性的性不止是生物的自然反應,也受很多因素影響。而當夫婦任何一方遇上困難,也可透過協商解決,繼續享受親密性愛生活。 文:吳海雅(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會長) 相關文章: 【性本善】安全性交不傷胎兒 健康準爸媽毋須禁慾 【性本善】格格不入,做愛真難! 【性本善】口交肛交不正常? 摘下有色眼鏡 性交安全第一 【性本善】保持專一性關係 減染病風險 【男性健康】勃起障礙 也可獲性滿足 Read more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男人的委屈

【明報專訊】最近看過一齣有關夫婦對話的紀錄片《幸福定格》,片中8對夫婦的對話,很多是太太透過這個拍攝的機會,在丈夫完全專注的情况下,訴說自己在婚姻中的委屈。 ▲《幸福定格》劇照 丈夫們用不同的方法來迎接太太的申訴,最多的是不知所措,會嘗試回應,會嘗試沉默,也會嘗試打岔。在鏡頭面前,太太如此自如地表達自己在婚姻裏的努力。 可是男士呢,似乎很難理直氣壯地訴說自己的委屈,有些男士甚至被鏡頭忽略了,變成了太太的獨白。在「委屈」這個題目,男士似乎沒有多少的話語權。 男人「捱義氣」 委屈當氣量 這個星期,有一群男士來中心參加「靜觀×飲食」工作坊,一起學着怎樣跟隨身體感受和需要進食。 男士其實是懂得閱讀身體的飽餓感覺、食物的味道,但當說到如何自主決定食多少的時候, 卻有男士分享覺得自己好似無法享有這個自主權。 當一群人一起吃飯的時候,面對枱上剩下的食物,大家都抱着不要浪費的原則,要求男士「清枱」。他覺得這似乎是他的責任,也是令大家可以不感到內疚的付出,他不會理會自己當下是否已經吃不下,都會盡力符合別人的期望,把枱上食物掃光,這是他作為男人的義氣。 可是這個義氣也會給別人濫用,鄰桌看到他掃光剩食,連鄰桌的剩食也送過來。那一刻,他會感到委屈,彷彿自己沒有選擇的權力,沒有say no的勇氣,因為他認為義氣應該是沒有底線。在這些場合,他便有了過度進食的問題。這些苦、這些委屈,不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出來。 男人的委屈是: 這是男人應有的氣量,你不應該感到委屈。 男人最大的委屈是:你把委屈說出來,那你就不是一個男人。 面對女人的委屈,男人不能以相同的方法爭辯、訴說自己的委屈,因為那就很「不男人」了。 在「靜觀×飲食」的工作坊的現場,有另一名男士回應他遇到相同的處境。他說自己也是最後會被眾人塞食物的那個人,他的策略是,刻意在食飯過程中少吃一點,讓自己有配額在最後衝刺。 男人的細心和體貼,往往在於他們不會說出來,卻一直在照顧自己和照顧別人之中找平衡點。 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提供男士靜觀為本的情緒學習課程 詳情:www.facebook.com/CaritasMenCentre 男士熱線:2649 9158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前列腺癌篩查 其實靠估? 【男性健康】一吋長非一吋強 陰莖幾短先唔正常? 【男性健康】知多啲:基因決定陰莖長短 Read more

【性本善】Better Sex:被丈夫「強姦」

【明報專訊】最近處理一個婚內性侵個案,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士,育有一兒一女,孩子已經念中學。她去年因為下體常有不適,故不願意和丈夫性交,可是丈夫堅持行房是太太的責任之一,並且認為太太也應該享受親熱。但太太其實一直都不享受親熱,生了小孩後更加不太願意行房。這對夫婦一向每星期約有兩次親熱,因為太太的下體疼痛,先生改為一星期一次,太太雖很不願意,但因為丈夫的堅持,太太只好順從。 太太一直擔心自己身體狀况並尋求醫生意見,後來得知患了子宮內膜異位,故下體疼痛。太太一邊就醫一邊忍痛每星期與丈夫行房一次,忍受了一段時間後,她終於尋求性輔導協助。她哭訴覺得丈夫每星期都「強姦」她;但丈夫則強調這只是天下任何夫婦很自然會做的事情,並且希望太太也可以享受性生活,可是太太對丈夫已產生厭惡感,根本不想再親熱。太太接受了治療,加上已經停經,下體疼痛感消退了,但還是不願意行房。 像這類夫婦個案,我們一般會讓丈夫認清太太身體和心靈的傷害,並要求夫婦暫時停止行房,也要為太太安排創傷治療,再為夫婦重建親密感,最後才可以作性治療。 「性是滿足丈夫的」 但除了治療程序,更值得重視的是男女性觀念的問題。個案中的丈夫身體健康正常,性慾正常,也常認為性是兩夫婦間美好的事,是可以表達親密和愛意。整體來說,這性觀念沒有錯;他對於太太身體好轉,沒有疼痛後,仍不肯親熱,感到很痛苦,並且非常不明白。而太太則認為自己過去半年忍痛親熱後,非常討厭接近丈夫,加上一直都覺得性只是為了滿足丈夫需要,為了生兒育女,此刻對丈夫毫無性慾。太太表示,她其實明白丈夫所言的性可以是美好的事,因為有信仰,她也看過一些牧師寫性是神聖的文章,但她說:「那不是我的經驗,我的經驗是性是痛苦的,性是滿足丈夫的,我的性慾則很低,如果沒有丈夫,我根本不用去面對這個問題,我就這樣自己一個人,不用有性,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如果不用理會性,我們可以很好,很相親相愛……」 說完,太太掩臉而哭……為了讓這類求助者走過創傷,夫妻間能恢復相親相愛,丈夫一定要停止行房的要求,並尊重太太的身體及心靈感受,太太才有足夠的空間療傷,重新建構夫妻間的親密感! 文:吳海雅(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會長) (info@hkasert.org.hk)

Read more

【性本善】Better Sex:我愛你,但對你沒性慾

【明報專訊】上幾回探討了香港人的性問題。接下來以個案分享,探索如何建立美好的親密關係。 昨天,一名內地教授發信息分享她的個案。一個年輕女子在美國念書,認識了一個很要好的美國男朋友,她很喜歡、很愛他;但就是對他沒有性慾,沒有激情,這使她感到迷惘和着急,因為男朋友已經向她說明,希望她多點熱情,多點主動,可是她無法勉强自己對男朋友產生激情。這問題如何解決呢? 身體未習慣赤裸相對 其實,不少愛侶都會碰上這種情形。因為在選擇男女朋友時,不一定全由激情而起,不是因為身體化學反應而起,卻往往是因為其他心理或社會因素而開始一段感情。例如﹕對方樣子俊美討好,對方對自己很體貼細心,對方很尊重疼愛自己,對方很關心自己及家人,對方人品性格很好等。這些因素都可能贏得芳心,但不代表女性會對對方有性慾。 我曾經訪問一名太太,她和丈夫戀愛五年才結婚,最欣賞丈夫對她的關懷和細心,但洞房之夜面對赤裸的丈夫,卻覺得像陌生人。她覺得經營婚姻,就像公司合併一樣,以前各自經營人生,現在要合併經營,感到很不習慣,以前沒有赤裸面對,現在不但要赤裸而且還得性交,感到很不熟悉,不知所措。這個例子可以看到,並非所有感情戀愛都有婚前性生活,戀愛婚姻對很多女性來說,不一定是浪漫為主,現實的考慮佔了很重要的部分。當身體互動需要心神的糅合時,有些女性才發現,自己的身體並不一定「認同」自己思想,身體也還沒有做好準備,要與他人結合。 這種情况下,要先問清楚女方是否真的選擇了對方,或是有何地方不滿意對方而有所壓抑;如果並沒上述心理因素,就可以從身體練習入手,多做夫婦間的親密愛撫,淡化性交在性生活的中心地位,多些情感交流,身體的觸電感及伴侶身體互動的欲望,是可以進一步開展。 親密愛撫提升激情 當然,如果依循六七十年代Masters and Johnson的傳統人類性周期反應的框架,身體互動一定要從性慾開始;其實Rosemary Basson在21世紀提出的女性性周期反應,是以情感親密為主導。這種女性性周期理論強調,身體互動始於我們是否願意與伴侶維持親密感,繼而接受性刺激,繼而有性興奮,再有性慾及愉悅。性慾在愛侶身體互動的角色可以放在性周期反應很後的位置,而不是起首的位置。 女性性慾的複雜性,代表着女性對生活和感情的要求,也代表着性、情感與生活的結合。但我們總會有一種誤解,以為男性性慾就只是陽具勃起與否那麼間單,以為「偉哥」可以輕鬆解決男性的性障礙,其實很多男性個案的故事,也呈現了和一般女性對身體互動一樣的需求條件﹕有細膩親密的情感共融。 男女身體結構很不同,故性反應的形式也可以不同;但作為人,對於愛、對於美好親密關係及對美好生命的嚮往,應該是共通。性不止是生物反應,而是愛、是生命也是生活!我們不一定要盲目追求性的激情,但透過追求愛、溝通及生活共融時,激情又可以自然而生! 文: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副會長 吳海雅 seaelegant@gmail.com Read more

【性本善】情愛妄想症 堅定不移地自作多情

【明報專訊】電台DJ麻利在社交平台貼上心形圖案的照片(圖),一名癡情狂迷卻認定是麻利送給他,繼而跟蹤對方及犯下傷人案件。 有人在facebook寫一段情深文字,或貼一個心形圖案,你認定他在向你示愛?你深信他暗戀你很久?精神科醫生說是「情愛妄想症」作怪!妄想症究竟有幾多種?社交平台會否催化情愛妄想? DJ麻利在社交平台貼上心形圖案的照片,一名男子認為是麻利對他暗示有好感,不時跟蹤她。一次跟蹤時,男子襲擊與麻利同行的男DJ,因而被捕。法庭上,精神科醫生援引一系列例子,評估被告患有妄想症,辯方則認為被告只是想像力豐富。法庭判決被告六個月醫院令。 到底如何界定妄想症? 妄想症有很多種,幻想與某人談戀愛或被某人暗戀,且信念堅定不移的,叫「情愛妄想症」(Erotomanic Type)。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說,臨牀上,大概每半年遇到一至兩宗這類個案。 患者多單身 對象多為社會地位高 情愛妄想的患者有一些特徵,麥永接說﹕「患者相信妄想對象已偷偷傾慕、暗戀自己一段時間,而該對象通常是日常生活上很少接觸或碰面的對象,而社會地位或其他客觀條件通常比患者優勝,例如是名人、明星、上司等,如果發生在醫院,對象好多時是醫護人員。」患者很多時會認定對方先愛上自己,聽患者引述,對象會以一些無關痛癢或不可思議的方式,甚至藉一些身體語言、動作,或透過媒體示愛。但除情愛方面,患者在生活上其他方面的心理、思想行為,通常很正常。 麥永接說,患者一般是未婚或離婚人士,已婚個案亦見過。「曾有一位太太,幾天睡不好,日日夜夜瀏覽facebook,看到一個朋友公開寫的文字,就認定對方暗戀自己。那段日子正好是情人節,她走在街上見到周圍張貼傳達愛意的句子及告示,就認定是對方傳給她的示愛信息。」她告訴丈夫,丈夫懷疑她有精神問題,帶太太求醫。 妄想跟想像力豐富不同,麥永接解釋﹕「一般人即使富有想像力,亦未必會對自己的想法如此深信不疑,通常考慮到客觀事實,抱懷疑態度。」例如﹕懷疑對方可能對自己有意思,或懷疑自己會否過分敏感;但妄想症患者會堅定地認為,對方一定是向自己發放示愛信息,該信念堅定不移,不會因任何辯論、客觀事實及證明而動搖。 斷症過程,精神科專科醫生會細心分析患者叙述的妄想事件是否脫離現實,且是否屬無法動搖的歪曲信念;亦會參考背景相似的人會否有類似想法,抑或只屬患者個人想法。麥永接指,情愛妄想症一般有以下成因﹕ ◆生理因素﹕ 不少研究發現,與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失衡有關 ◆心理因素﹕ 患者在情愛方面的經歷比較崎嶇,或暫時沒有親密伴侶;自尊心或自我形象較低落,覺得自己沒有人愛 ◆其他因素﹕ 家族遺傳,或因其他精神科問題(如思覺失調、躁狂抑鬱症等)而引起情愛妄想症 麥永接以上述太太的個案為例,治療時,一方面會處理她的睡眠問題,配合藥物處理多巴胺失衡的情况,而過程中因發現她與丈夫關係出現問題,亦需作相應處理。「以前,精神科界認為妄想症很棘手,因要改變病人的想法,並不容易。但近年最新研究發現,有超過一半病人對藥物治療有正面反應,服食一些處理多巴胺失衡的藥物後有改善;配合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可嘗試慢慢改善患者的想法。」麥永接說,一開始不會強行拆解及分析患者的妄想事件,但當用藥及進行心理治療一段日子,再與患者傾談時,患者的想法會逐漸清晰,慢慢發現之前的情愛事件只屬自己的妄想。 家人多聆聽 不宜反駁 較嚴重的情愛妄想症患者,可能會對妄想對象作出騷擾行為。例如有些患者覺得對方愛上自己,但因客觀因素阻礙而不得見面,便極力主動嘗試聯絡對方,例如電話、電郵,甚至親自拜訪、跟蹤等,亦曾有患者天天送花給醫療人員。一旦患者發現這些自製的「浪漫」遙不可及,感到被拒絕,便可能做出自毁行為,甚至因愛成恨而傷害別人。不過,這些嚴重個案並不常見。大部分患者與妄想共存、受妄想纏繞而沒有影響他人,只對自己及家人造成困擾。 情愛妄想症的患者,一般不會認為自己有問題,更不會主動求醫,通常靠家人發現。如不處理,患者的日常生活可能都會圍繞這妄想而受影響,久而久之令其妄想信念更穩固,時間愈長愈難處理。麥永接提醒﹕「家人不要急於與患者爭辯及作理性分析,甚至吵架,患者信念根本不會輕易動搖,無助治療,反而引起不信任,從此封口,絕口不提妄想內容,令家人無從得知他的情况。」可是,亦不能認同患者的妄想,因會加強他的信念。只須聆聽、與患者溝通,集中處理因妄想而引起的困擾心情,加強患者的信任,從而鼓勵求醫。 隨facebook等社交平台普及,公開展示的文字及圖像信息,會不會激發妄想行為?麥永接說,臨牀所見,病人數目沒有因而增加。近年遇上的妄想症個案中,患者都會談及社交平台上被暗戀的例子,但未必是由這些方式誘發病情。 文:吳穎湘、勞耀全 圖:imtmphoto、SZE FEI WONG yanukit@iStockphoto 編輯:王翠麗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