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篩查】了解7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及婦女患癌高中3級別風險(醫學滿東華)

【明報專訊】自1990年代起,乳癌已是香港女性最常見癌症,更是2019年香港女性中第三位致命癌症,僅次於肺癌和大腸癌。根據衛生署統計顯示,由1983年至2019年,女性乳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有上升趨勢。隨婦女對自身健康關注日益提高,乳癌篩查在本港亦漸漸成為熱門話題。(編者按:現在已有為本港婦女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會按照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包括初經年齡、第一次生產年齡、直系親屬的乳癌病史……共7個風險因素來評估患乳癌的風險。) 相關文章:乳癌患者年齡中位數50.6歲 注意4高危因素:少運動從未餵哺母乳 乳癌篩查及早發現 盡早治療 了解7個風險因素 乳癌篩查的目的是當婦女未出現任何乳癌症狀前,及早發現患上乳癌,盡早治療,避免癌症惡化,提高存活率。而乳房X光造影是最常見乳癌篩查方法。 雖然香港目前並沒有推行全民為本的乳癌篩查計劃 (population based screening),但一些非牟利機構和私營市場提供隨機乳癌篩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為希望接受乳癌篩查的婦女提供乳房X光造影。 2018年,政府轄下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在香港醫學雜誌中發表了針對不同風險狀况的婦女接受乳癌篩查的建議,而在2020年施政報告,政府亦表示會根據專家工作小組提出的修訂建議,採用風險為本的方式作乳癌篩查(risk-based screening),並在2021年推出乳癌篩查先導計劃,透過使用個人化乳癌風險評估工具,為合資格婦女評估乳癌風險,並按照風險高低提供乳癌篩查服務。 建議按患癌風險分3級 由於政府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認為,目前沒有足夠科學證據支持或反對為本港婦女做全民乳房X光造影普查,該小組建議將婦女按患癌風險分為3個級別: 第一級:高風險婦女,包括確認帶有BRCA1/2基因突變、有強烈家族乳癌或卵巢癌病史、在30歲前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有個人風險因素如乳癌病史,以及一些高風險乳房疾病等。她們應由35歲或比其最年輕患乳癌的家人確診年齡早10年(不應早於30歲前),開始諮詢醫生意見,並考慮每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第二級:中等風險婦女,即只有1名直系女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患上乳癌,或有2名直系女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患上乳癌的婦女。她們應諮詢醫生意見,考慮篩查利弊後才決定是否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第三級:其他一般婦女,如年齡介乎44至69歲而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令他們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建議他們考慮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相關文章:【照胃鏡、照腸鏡】持續腸胃不適、消化不良?何時要「照鏡」?6個情况下做胃鏡或腸鏡檢查 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 預防勝於治療 現在已有為本港婦女而設的風險評估工具,會按照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包括初經年齡、第一次生產年齡、直系親屬的乳癌病史、良性乳腺疾病、歷史、體重指標及體能活動量,來評估患乳癌的風險。 預防勝於治療,一些生活因素會增加患乳癌風險。而適量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和避免飲酒,在家庭計劃中考慮較年輕時生育,並延長母乳餵哺時間,亦可減低患上乳癌的風險。婦女亦應時刻關注自己的乳房情况,熟悉乳房平常的外觀和觸感,一旦測覺乳房不尋常,盡快求醫。 文:羅麗雲(東華三院放射診斷科副顧問醫生) Read more

【乳癌】女性癌症致死第三號殺手 滿40歲無病徵者 建議每兩年乳癌普查(醫路同行)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乳癌為全球最常見癌症。在過去20、30年間,本港女性確診乳癌的個案更加有倍增趨勢。乳癌由1994年起成為香港女性頭號癌症,也是婦女癌症致死的第三號殺手。時至今日,香港平均每天有13名女士被診斷出乳癌。跟絕大部分其他癌症一樣,年紀愈大,風險愈高;香港患者發病年齡中位數為58歲,而大概每14名婦女中就有1人患上乳癌。 相關文章:【乳癌】由初生到50歲常見的乳房問題 乳腺增生、水囊、乳癌 自我乳房檢查為健康把關 滿40歲無病徵女士 每兩年乳癌普查 要對抗乳癌對婦女以至整個社會的威脅,我們提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科技進步及更多治療選擇,令乳癌的治癒率提高。早期發現乳癌,並立即接受治療的患者,存活率都相當高,須接受全乳切除手術或化療的機率較低,醫療費用也較少;而定期檢查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其中一個關鍵。 我們鼓勵40歲以上女士參與乳癌普查計劃,即使沒有病徵都應該每約兩年接受定期檢查。乳癌普查一般包括醫生臨牀觸診及乳房X光造影,而由於亞洲婦女乳腺組織多較密集,3D乳房X光造影再配合超聲波掃描能夠更有效檢測出早期乳房病變。如果普查有異常狀况,就可能需要進一步診斷程序。 乳房X光造影及超聲波掃描,都是常用的乳房影像檢查方法,各有自己的功用跟角色;醫生會按女士的年齡、病徵、檢查目的等選擇。兩者多數有互相補足的作用;某些女士只需接受其中一種檢查,某些則要加照又或是多於一種檢查,絕不表示做了一種就毋須做第二種。 超聲波 X光檢查 不是二揀一 雖然本港八成乳癌患者均是40歲以上,可是並非年輕就絕對不會患病。再者大部分患者都沒有高危因素,所以任何年紀的女士都應該熟悉自己的乳房,知道它們的外觀和質感,當發現有任何變化時,例如持續的乳房硬塊、乳頭分泌等,就能及早察覺及求醫。 日理萬機的你,即將要開始忙碌的一天嗎?需要你關心操勞、花上心神時間的人和事很多很多……你有考慮過要包括「她們」麼?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可恩(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乳癌破4100宗 腸癌成男性頭號癌 學者:政府有意支持乳癌篩查

【明報專訊】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昨公布最新數據,2016年癌症新症數字按年上升3.8%,達3.1萬宗,創歷年新高。大腸癌首度超越肺癌,成男性最常見癌症;而女性最常見的乳癌按年增5.3%,首破4100宗。有香港大學專家指正研究乳癌風險因素,除基因突變,亦會探討環境、飲食等外在因素影響。 男性腸癌增9.6% 料篩查數年後回落 2016年本港確診31,468宗癌症,創2009年有紀錄以來新高,較2015年30,318宗升3.8%。男性大腸癌按年增9.6%至3169宗,首度超越肺癌成為男性最常見癌症;乳癌維持女性癌症首位,按年增加5.3%至4108宗,佔整體26.6%。此外,肺癌、大腸癌及肝癌依次為癌症三大殺手,分別佔整體癌症死亡個案26.6%、14.7%及10.8%。 香港大學外科學系臨牀副教授及乳腺外科主任鄺靄慧表示,乳癌病發數字突破4000宗並不意外,因全世界病發率都呈上升趨勢。政府早前委託港大做乳癌風險因素研究,有份參與研究的鄺表示,目前外國趨向為高危群組篩查,她指有基因突變的人最高危,團隊亦會探討環境、飲食等外在因素影響。對於推行乳癌篩查,她指「政府完全有意支持,但未決定支持到什麼地步」。 結直腸外科醫生朱建華表示,本港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可找出更多患者,形容大腸癌新症增加情况處於高峰期,相信篩查計劃推行多年後,新症數目會下跌。 食衛局:參考國際做法 明年訂策略 食物及衛生局發言人表示,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會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國際做法和本地情况,預期將於2019年內制訂癌症策略。至於政府委託港大的研究,發言人指預計於2019年下半年完成,屆時會根據研究結果,檢視適用於不同風險婦女可採用的篩查措施。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