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醫食因緣:改善肺脾腎 戰勝冬季咳喘

【明報專訊】北風起,面對流感高峰期,長者陽氣不足、肺脾腎虛,容易誘發咳嗽、痰多、氣促等呼吸系統疾病。長者要防治冬季咳喘,可透過溫陽、祛濕化痰,提升肺、脾、腎臟功能,改善正氣不足、痰濕蘊結的病根,減少不適。 呼吸系統毛病如咳嗽、痰多、氣喘、呼吸困難的產生,既有感受外邪(外感)的因素,亦有身體內部運作失調(內傷)的因素。年齡增加,新陳代謝減慢,中醫表述是氣血不足,維持生命活動的陽氣逐漸衰少,對寒冷適應能力變差。中醫認為「寒主收引」,正虛的長者感受寒邪,由於病邪屬性加上體質特點,對身體機能的抑制更加明顯。 痰濕積聚 正氣不足 老人容易在冬季咳喘,除與身體機能衰退,不耐受風寒的體質有關外,與痰、濕一類病理產物的影響亦有關係。中醫指的「痰」、「濕」是抽象概念,不單指有形之痰,也指屬性陰寒,質地黏膩,因水液運化欠佳而生,會窒礙經絡氣血運行的無形病理物質。中醫認為持續痰多咳嗽、哮喘、氣促的原因,與體內痰濕積聚有關。在《症因脈治》中便指出:「哮病之因,痰飲留伏,結成窠臼,潛伏於內。偶有七情之犯,飲食之傷,或外有時令之風寒束其肌表,則哮喘之症作矣。」痰濕蘊結的病根,碰上如天氣轉冷的誘因,使肺氣不降而上逆,令氣道受阻,咳喘便會乘機發作。 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脾胃運化飲食和水液的能力欠佳,容易令痰濕產生。臨牀上肺、脾、腎虛,痰濕氾濫的人,容易在患傷風感冒時因為大量痰涎、鼻涕等分泌物刺激,出現頻繁咳嗽、喉嚨痕癢、咳聲重濁、鼻水倒流;遇冷受風或晚間較陰寒時徵狀加重,甚至因風寒夾雜痰濕而出現痰鳴氣促、呼吸困難、哮喘等問題,妨礙日常生活和睡眠。從西醫角度氣管炎、支氣管炎、氣管過敏、哮喘是不同的疾病,病因和病理有別,但以中醫角度探析病機,均具備痰飲、風、寒、正氣不足的共通點。 蟲草溫熱 非人人適用 要預防和治療長者在冬天多發的咳嗽、氣喘,中醫強調要補益肺、脾、腎3臟,溫陽驅寒兼祛痰燥濕,常用中藥包括黃芪、黨參、紫蘇子、菟絲子、肉桂、製附子、乾薑等,這些藥材屬性偏溫,有扶正補益、散寒作用。如患者夾雜外感,應先辛溫解表治療外感,常用藥如麻黃、桂枝、紫蘇葉、生薑。醫籍《金匱要略》強調「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痰、濕性質為陰,需得陽熱以助其蒸騰溫化。因此用作改善長者痰多、濕重的藥物應以溫性或平性為主,如白朮、茯苓、陳皮,忌用寒涼。 不少人或者聽過服用冬蟲夏草可以改善咳喘,冬蟲夏草有益腎壯陽、補肺平喘的功效,藥性相對溫熱,未必人人合適,加上價格不菲,臨牀上可以用其他藥物代替,同樣有滿意療效。 咳嗽痰白忌川貝母羅漢果 不少咳喘患者都有同感,在咳嗽喉癢厲害時,喝點熱水可起紓緩作用。同理,這些患者也應該戒食寒涼生冷食物如香蕉、雪梨、提子、橙、白粥、菜湯、冷水。一些性質寒涼的藥材如川貝母、猴棗、羅漢果、枇杷葉等,在喉嚨痕癢、咳嗽痰白時忌用,以防其寒涼進一步刺激呼吸道而加重咳嗽。 不少人會自行到藥店購買中成藥服用,惟選購時應留意成分,了解藥性,不要光看包裝上的藥物名稱和主治。咳嗽有「寒咳」、「熱咳」兩種,前者治療要用溫熱藥,後者要用寒涼藥,不可誤用,否則加重病情。如對中藥成分有疑問,應查閱相關資料或向中醫師請教。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Read more

【有片:營養要識】自製抗燥飲品 與「梨」滋潤過冬

【明報專訊】雖然已經12月,根據時令節氣,早已踏進冬季,可是近日香港天氣變幻無常,忽冷忽熱,一不小心便會染病,少不免又會引起咳嗽或喉痛,不妨自家製作滋補抗燥的飲料,紓緩喉乾。雪梨是抗燥滋潤良品,今期烹飪達人Susu便教大家用雪梨製作兩款滋潤飲料,分別是秋梨膏與杞子紅棗雪梨茶,製作過程很簡單,兩者皆可保存3個月以上,剛好陪你度過乾燥的冬日。 ■食譜(1) 秋梨膏(150克) 材料: 雪梨……4個 川貝……12克 冰糖……120克 羅漢果……半個 工具: 鍋……2個 攪拌機……1部 木勺……1支 玻璃瓶……1個 魚湯袋……1個 ■Susu小貼士: 川貝粉愈多愈苦 1. 在步驟6發現湯汁過稠時,可待秋梨膏放涼後,再加入雪梨汁烹煮,有助稀釋秋梨膏。 2. 若想加強止咳功效,在步驟6,可加入適量川貝粉,不過川貝粉味道偏苦,分量愈多,秋梨膏的味道便會愈苦。 3. 想在夏天製作有止咳功效的飲料,可將雪梨改為枇杷,製作方法相同。 ■選料及保存: 梨宜光滑無花紋 舀膏匙羹要乾爽 Susu表示,秋冬盛產雪梨,價錢相對便宜,可選梨身較為光滑,無任何花紋的便可。另外,她建議使用玻璃瓶盛載秋梨膏,可延長保存期,完成製作後,可放在雪櫃內保存約3至4個月,如沒發霉可存放更久。她提醒,每次舀秋梨膏時匙羹必須保持乾爽,若水分沾到秋梨膏,容易發霉,整瓶秋梨膏便要棄掉。最後,Susu建議如果喉嚨十分不適,可直接含服一茶匙;若想滋潤喉嚨,可把2至3茶匙秋梨膏放進溫水內攪拌飲用。 做法﹕ 1. 將4個連皮雪梨洗淨(也可去皮),每個雪梨切開約4小塊,合共約16小塊。切雪梨時,要將雪梨芯切去,因芯帶苦澀味 2. 將切好的16小塊雪梨放進攪拌機內攪成梨蓉 3. 把梨蓉倒進鍋內,將羅漢果握碎放進鍋內。羅漢果握得愈碎,烹調過後的味道會愈突出;再加入冰糖與川貝 4. 開大火把所有材料煮約2至3分鐘,至鍋內冒出泡泡,可轉中火烹煮約30分鐘;當川貝開始脹大時,便可熄火,預備隔渣取汁 5. 將鍋內所有材料放進魚湯袋,然後把魚湯袋放在筲箕上,用另一個乾淨的鍋,盛着隔出來的湯汁。用木勺大力按壓魚湯袋,將湯汁全部壓出 6. 再開大火把已隔好的湯汁煮約2至3分鐘,出現氣泡便可轉中火,當看見鍋內的湯汁慢慢變成焦糖色或黏稠,便可熄火。將煮好的湯汁倒進玻璃瓶內,大功告成 ■食譜(2) 杞子紅棗雪梨茶 材料: 杞子……15粒 紅棗……2粒 雪梨……1-2個 乾雪梨片……10片 水……500克 工具: 去芯器……1個 茶壺……1個 風乾機……1部 密實袋……1個 ■Susu小貼士: 雪梨片放密實袋 可存3至4個月 每塊雪梨片厚度建議切至5至6mm,過薄的雪梨片沒有梨肉質感,過厚則較難風乾,風乾時間也較難掌握。另外,保存雪梨片時,可用密實袋或密封盒,約可保存3至4個月,如發現雪梨片已發霉,必須扔掉。 做法: 1. 連皮將雪梨洗淨,用去芯器將雪梨芯去掉 2. 將雪梨切片,每片約切至5至6mm厚,每塊雪梨片厚度必須一致 3. 將切好的雪梨片,放在風乾機內均勻地攤平,用40℃低溫風乾48小時(小貼士:如沒有風乾機,可放在焗爐用40℃低溫焗48小時) 4. 48小時後,取出10片雪梨乾備用。剩下的可放入密實袋,放在雪櫃內儲存 5. 將紅棗洗淨切開,去核。去核後的紅棗不燥,有助滋潤抗燥 6. 將15粒杞子、2粒去核紅棗與10片雪梨乾一同放進茶壺,再加入500克熱水,浸焗約5分鐘即可飲用 ■知多啲 寒涼體質勿吃梨 每種食物都有其利弊,對於不同體質人士,也有不同影響。註冊中醫師何慧潔指出,《本草通玄》記載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腸臟之陰」,意指雪梨不經任何烹調處理,也有滋潤抗燥功效,而秋梨膏經過烹煮,可紓緩喉痛、聲沙、咳嗽或感冒初起徵狀;要留意,若病者屬「熱咳」或「燥咳」,痰色呈黃綠色,吃秋梨膏會有功效;若病人有「寒咳」或「痰咳」,痰多且呈白色,便不適合吃用秋梨膏。 不宜冷藏 另外,她又指杞子紅棗雪梨茶裏的雪梨乾,亦有同等功效,且更易於保存,可帶回辦公室飲用。而杞子則有養血、補肝與明目之用,對女士較好,若覺得紅棗太燥,可選用南棗。最後,她提醒大家,雪梨在中醫角度被定為「性涼,味甘酸」,因此寒涼體質人士不適合進食,而平和或燥熱體質人士可多吃,但不建議將雪梨冷藏來吃。 ■烹飪達人 Susu So,烘焙教室tete-a-tete創辦人,醉心研究煮食,甜品、鹹食樣樣精,更多次赴日本、英國及台灣學藝。 文:唐蔚霖 圖:黃志東 編輯:梁小玲 電郵:food@mingpao.com

Read more

【中醫治療】燉檸檬 止咳唔止喉痛 錯配食材火上加油

【明報專訊】每年天氣一轉,喉嚨痛便會來襲。初起喉乾喉涸,大家都會出動家傳秘方、民間偏方來紓緩問題。 喉嚨痛偏方,五花八門,最近大熱是燉檸檬,有人製作陳皮燉檸檬出售,亦有人在網上教如何自製冰糖燉檸檬,同樣聲稱具有潤肺止咳的功用。註冊中醫師嚴耀堅指出,檸檬可化痰止咳,令部分人病情減輕,但不能緩解疼痛;另外,要留意配製的食材或藥材,一不小心,隨時令病情加重。 檸檬,日常生活都會經常接觸到,其中見得最多,就是茶餐廳的檸茶檸水內一片片的新鮮檸檬。以為檸檬屬西方食物,但在中國的古代醫書中,亦有提及,其中《本草綱目拾遺》便指具有「腌食,下氣和胃」的功效,而在《嶺南隨筆》中,便指出具有「治噦」(噦指嘔吐、作嘔的病)的作用。註冊中醫師嚴耀堅指出,新鮮的檸檬味酸,微甘,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和胃降逆及化痰止咳的功用,而現代中醫大多會使用檸檬,治理暑熱煩渴、胃熱傷津、口渴喜飲、胃氣不和、嘔吐少食及痰熱咳嗽等問題。 味酸微甘微寒 多治胃部不適 檸檬能否治療喉嚨痛?要先理解病因,嚴耀堅表示,喉嚨痛的成因有好多,「例如外感入侵,受到天氣轉變影響,或是吃了某些食物,都有可能引發喉嚨痛。另外,可能是陰虛體質,本身的陰液不足,身體缺乏滋潤,容易口乾,出現喉嚨痛」。同時,過量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亦是誘發喉嚨痛其中一個因素。「總括而言,有一部分人會因外感而出現喉嚨痛,但大部分人是因為熱氣才出現,當然,亦都會有人因為說話過度,或大聲說話而導致喉嚨出現問題。」 雖然古書有提及檸檬的功效,不過,嚴耀堅指出,古籍中,檸檬並非治療病痛的主要藥材,「古代作為治療喉嚨痛的主方劑之中,都沒有使用檸檬,反而多用作治療胃部不適的問題。主要原因是治療喉嚨痛有很多藥性比檸檬更好的中藥,例如大家都聽過的板藍根、魚腥草、銀花、玄參等」。檸檬雖然非主要藥材,但本身的確能夠緩解喉嚨痛所出現的部分徵狀,例如口渴、口乾、有痰等問題,亦能令部分病人的病情緩減,但未必能緩解疼痛的徵狀。 寒咳配陳皮 熱咳配冰糖 近期流行的燉檸檬,經過長時間燉煮,與新鮮檸檬比較,功效上有沒有分別? 嚴耀堅解釋,新鮮檸檬偏寒,未必適合寒底人士食用,燉檸檬經過了加熱蒸煮過程,減少檸檬的寒性,比較適合寒性體質的患者使用。至於「配合其他的食物,例如陳皮或冰糖同燉,會不會對功效有所影響」,則視乎所使用的食物屬性而定。其中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而性味為辛、苦、溫,所以可以治療風寒型痰多咳嗽。至於冰糖則有補中益氣、和胃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而性味為甘平,以治療熱燥的咳嗽為主。 舌苔呈白寒重 舌苔發黃內熱 要分辨自己屬風寒型痰多咳嗽,還是熱燥的咳嗽,從中醫角度來看,可由觀察舌苔入手。如舌苔是白色如雪,表示身體內寒重,咳嗽的痰也較稀、白黏,並有鼻塞流涕,這時應吃一些溫熱、化痰止咳的食品。如果舌苔發黃,舌質紅,說明內熱較大,咳嗽的痰是黃稠,不易咳出,並有咽痛,這時應吃一些清肺、化痰止咳作用的食物。 ■中醫食療 檸檬吃過量傷胃 板藍根、玄參煲水清咽 喉嚨痛及咳嗽的成因眾多,檸檬未必是最佳選擇;加上檸檬味酸,食過量對牙齒和胃部都有傷害,所以對於經常有喉嚨痛或受久咳纏繞的人,嚴耀堅建議以下兩種飲品,分別是清咽茶及清咽飲,前者配合銀花、玄參等材料製作,而後者則以生地黃、板藍根等材料製成,兩者都有養陰清熱、解毒利咽的作用,可當成水一樣常喝,紓緩徵狀。 ■清咽茶 配方:銀花、玄參、青果,各9克 製法:所有藥材加水煲煮,取汁飲用 功效:養陰清熱、解毒利咽 用法:每日一劑,代茶喝飲 ■清咽飲 配方:生地黃、板藍根、綠豆,各9克 製法:所有藥材加水煲煮,取汁飲用 功效:養陰清熱、解毒利咽 用法:每日一劑,代茶喝飲 文:勞耀全 圖:資料圖片 插圖:鍾錦榮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中醫治療】認清四氣五味 按季節擇食 春日好薑 驅寒養生

【明報專訊】要防止疾病來襲,首先需要改變的是飲食。相傳活到一百零一歲的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就深明飲食對養生的重要:「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說:「善食者養生,不善食者傷身。」可見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良好飲食習慣是健康防病的重要元素。吃得健康,便能找到長壽之路。 戒兩大害:凍飲、加工食品 選擇食物的基本原則是和暖、新鮮、易消化。 現代人都缺乏戒口的知識,這顯然是一大問題,正所謂病從口入。首先,戒清冰冷凍飲,不要進食加工及腐壞的食物。食物一定要新鮮,這是重要原則。如果你重視體內陽氣,請戒清所有冰飲凍茶,這是身體健康的一大關鍵。很多女士受婦科疾病之苦,大都是因為凍飲傷害了子宮。凍飲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直接降溫的快感卻慢性地損傷了脾陽,脾胃運化功能變差,內濕便日漸加重,濕為陰邪,易傷陽氣,身體更見疲倦。濕邪日久困在身體成為致病因素,胃病、皮膚病、關節痛等都可以由濕邪引起。 加工的食物亦要避免。商業社會,為求速度和利益,卻忘了健康本質。為了方便和吸引消費者,都加了很多化學成分,如人造色素、香料、防腐劑等,腸仔、火腿、午餐肉等加工醃製食品,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為致癌食物。至於水果及蔬菜,理應多吃一點,但為防止農藥殘餘物太多,建議食前浸泡一小時以上,方才安心食用。 脾胃要早唞 夜飽損壽 在飲食時間上,當然要三餐定時,夜晚不要吃太多,因夜飽損一日之壽,請戒掉消夜,日間可進食多點,以應付一天的工作,晚上則減進食分量,讓脾胃早點休息。 若想了解更高層次的飲食養生技巧,便要認識食物的四氣五味屬性,配合適當的體質,才能掌握飲食養生的精髓。 現代西方營養學對飲食的認識,以六大營養素基礎:糖、脂肪、蛋白質、水、微量元素和維他命,單純只有物質的基礎,這顯然是不足夠。中國養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充滿着養生智慧,現存我國關於食物養生的論著,共有一百一十三種五百八十六卷。如何吃得更加健康,我們要深入了解食物的屬性:四氣、五味與歸經。 辛味食物助陽氣升發 四氣即寒、熱、溫、涼。根據《黃帝內經》寒者熱之,虛則補之的理論,虛寒體質要戒掉寒性食物,日常需配合溫熱性食材方為有益。五味即酸、苦、甘、辛、鹹。例如寒性體質應多吃些性溫味辛的食物,辛味有發散陽氣的功效;又例如春天養生原則是多吃辛味食物,有助體內陽氣的升發。正如醫聖張仲景所云:「飲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病相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 ■中醫食療 薑棗茶 改善手腳冰凍 想溫暖體質,改善脾胃的虛寒,可選擇歸脾胃經、屬溫性的生薑,多加配對。食療在飲食養生的運用上,不論是用於食補或藥膳,都不應單從名貴、稀有出發,而是着眼於是否應用恰當。 如果你經常飲奶茶、咖啡,倒不如轉轉口味,改飲中式茶療,在辦公室冲泡薑棗茶,既好味又健康,能溫暖脾胃。平時脾胃不好、手凍腳凍,女士月經期後就更加適合了。 薑解毒 大棗補氣血 生薑既是天然食材亦是藥物。老生薑多用作調味,嫩生薑則多用於食材烹調。生薑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有「止嘔聖藥」之稱,入藥始載於二千年前的《名醫別錄》,為薑科植物薑的新鮮根莖,各地均栽培。切片生用、搗汁或煨用都是常用方法。常用於風寒性感冒、胃寒、肺寒咳嗽;溫中止嘔;解魚蟹等海鮮的毒性,並能解烈性中藥如生半夏、生天南星的藥毒等。 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是自古以來藥食兩用的代表食物之一。《本草綱目》將棗列入果部的五果類(桃、李、梅、杏、棗),《神農本草經》將大棗列為上品,具有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養血安神的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棗為脾之果,故脾病宜食之。」大棗可鮮食、乾吃及煮粥,還可加工成蜜餞、醉棗等。很多人都喜歡吃棗,好像年糕、八寶粥、大棗粥。在中國很多女士坐月時都會用到大棗去產後調理、補益氣血。長服有「一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的養生功效。 ◆薑棗茶 材料:生薑三片、大棗去核三枚 做法:將生薑、大棗放入壺中,用沸水冲泡二十分鐘後可飲用,可反覆冲服 功效:健脾和胃,補益氣血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Read more

【中醫治療】北杏潤膚 唔熟唔食

【明報專訊】冬日肌膚乾燥痕癢,令人渾身不自在! 除了密密塗潤膚膏、潤手霜,還加上雪梨雪耳南北杏湯、蛋白杏仁茶,實行內外潤燥。 到底杏仁是否有助對抗乾燥?南杏、北杏有什麼分別? 南北杏,是潤燥湯水中常見的材料,但原來生食可中毒,嚴重甚至可奪命。二○一四年冬天,一名二十六歲男子以生北杏自製飲品,飲用後出現暈眩、嘔吐等中毒徵狀,幸好送院治理後無大礙。 杏仁可分南杏與北杏,兩者同科而不同品種,形狀及功效亦略有不同。註冊中醫何慧潔說:「中醫所指的杏仁,多數指北杏,因療效較大,會打碎後入藥。北杏絕不能生食,因帶有小量毒性,但熱力可將毒素分解,所以南北杏應煮熟後使用。平常中醫使用的濃縮中藥粉,則是經加熱煎煮處理後才使用。」 此外,孕婦及嬰幼兒更不可胡亂自行食用北杏。 生吃數顆 可致中毒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未經烹煮的北杏含有名為氰甙的毒素。氰甙可變成有毒的氰化氫(俗稱山埃),單吃數顆已有可能中毒,而中毒徵狀可於短短數分鐘內出現,包括喉道收窄、惡心、嘔吐、頭痛等,嚴重更可致中毒身亡。該中心建議,凡食用北杏或製作含北杏的飲料、湯水前,須用清水浸透北杏,並徹底煮熟。熱力可釋放氰化物,有效降低毒素,但即使熟食也只可進食小量,並叮囑切勿進食未經處理的生南北杏及杏仁粉。除了生南北杏,中心亦建議蘋果、梨、布冧、櫻桃、桃等水果的種子和果核,均不宜食用,因為皆含有氰甙。 混用南北杏 煲熟也要限量 南杏與北杏的分別: 南杏: 性味甘、平、無毒。形狀較大、頭圓,又名甜杏仁,有潤肺作用 北杏: 性味苦、微溫、有小毒。形狀較小、頭尖,又名苦杏仁,止咳平喘的作用較大 由於北杏帶有毒性,一般煲家常湯水多數會混合無毒的南杏一併使用,以減少用北杏的分量,而煲湯多數超過一小時,但即使是經煮熟的南北杏,依然要限量進食,何慧潔指以二人分量的湯水計,約可用9克南北杏。 而南北杏時常用作烹煮潤燥湯水、糖水,因為南北杏入肺,有潤肺作用。何慧潔說,中醫所指的肺,除了與鼻、氣管等呼吸系統有關外,所謂「肺主皮毛」,肺亦跟皮膚有關連。秋冬覺得皮膚乾燥、脫屑、痕癢的人士,可服食南北杏、雪梨、雪耳等潤肺食物,對改善皮膚乾燥有一定幫助。乾燥人士雖然可塗潤膚膏紓緩乾燥痕癢帶來的不適,但未能處理根本問題,如能同時用食療調理內因,紓緩效果更佳、更持久。 油脂豐富 紓緩腸燥便秘 中醫以北杏入藥,則常配合其他藥材以處理不同證型的咳嗽。北杏很百搭,如患者屬風寒咳嗽,中醫師可以北杏配合麻黃、桂枝、甘草等使用,以辛溫散寒、宣肺平喘;若屬風熱咳嗽,則可以北杏配合桑葉、桔梗、菊花等,以疏風清熱、宣肺止咳;若屬燥熱咳嗽,可配合北沙參、麥冬等,清肺、潤燥及止咳。 此外,北杏亦入大腸經,故對潤腸通便有幫助。何慧潔說:「中醫亦講肺與大腸相表裏(即互為影響),北杏油脂豐富,有助紓緩腸燥便秘。中醫有條藥方叫五仁丸,將杏仁與桃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一起使用,可潤腸通便。」 文﹕吳穎湘 插畫:鍾錦榮 圖﹕Tomwang112、ThamKC@iStockphoto 編輯/蔡康琪 美術/SIUKI

Read more

【中醫治療】養生帖:冬日護肺 百合大利

【明報專訊】肺在五臟中所居位置最高,喜潤惡燥,易被外邪侵襲,故又稱為嬌臟。六淫邪氣的風、寒、暑、濕、燥、火之中,肺最怕燥邪。燥邪侵肺,可導致肺的陰津不足,除可見到鼻乾咽燥之外,還可見到乾咳少痰等徵狀。 百合具有養陰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因其藥性平和,藥食兩用,價廉物美,正是滋養肺陰的首選藥材。用其製作藥膳,可以改善乾燥氣候帶來的影響,幫大家平穩度過秋冬。 現介紹幾款簡單易做,味美又有功效的藥膳。 ■乾咳救星:百合粥 材料:鮮百合6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粳米煮粥,水沸後加百合,轉文火熬至粥熟,放入冰糖。早晚食用 功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 應用:適用於陰虛肺燥,乾咳少痰,更年期綜合症等 ■久咳救星:百合黨參豬肺湯 材料:百合30克,黨參15克,豬肺250克 做法:所有材料加水燉至熟,加鹽少許調味。飲湯時連豬肺吃 功能:補肺氣,養肺陰 應用:適用於肺虛久咳,反覆發作,難以治癒者 ■肺虛救星:百合蜂蜜 材料:鮮百合10克,蜂蜜25克 做法:百合洗淨,放瓷碗內,加入蜂蜜,隔水蒸1小時。溫服 功能:潤肺止咳 應用:適用於肺虛久咳之症 ■寧心之寶:百合煲雪梨 材料:百合15克,雪梨1個 做法:百合洗淨,用半碗水浸泡一夜,次日將百合連水一起傾倒入砂鍋內,再加半碗水,以文火煮一個半小時左右,將雪梨去皮,切成小塊,加入適量冰糖,同百合一起煮半小時。早晚食用 功能:滋陰潤肺,寧心止咳 應用:適用於陰虛不足,咳嗽,口渴,陰虛發熱,心煩不寧,夜不能寐等。風寒咳嗽、痰濕咳喘者不宜 ■安神之寶:百合杏仁粥 材料:鮮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杏仁用溫水浸泡,去皮尖,搗碎,與百合、粳米共煮為粥,加白糖適量。早晚食用 功能:潤肺止咳,養心安神 應用:適用於病後虛熱,乾咳少痰,或虛煩不寐之症 文: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 劉玉萍博士 圖:資料圖片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