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與中風】糖胖症多營養失衡 併發症多 縮胃與繞道手術 有助踢走肥胖治糖尿

肥胖和糖尿病都是十分常見的都市疾病,兩者集於一身便會變成更難纏的糖胖症!患者常見的並非營養過盛,而是營養失衡,而且更易引發各種併發症,致病情更難控制,甚至可以令壽命縮短多達5至20年。除了服用藥物幫助控制病情之外,原來利用縮胃或繞道等消化道手術,或可改變身體能量控制失衡的情况,還增加根治機會,成為對付糖胖症的有效方法。 肥胖屬能量控制失衡 易缺乏鈣、鐵、維他命 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唐琼雄醫生指出,飲食西化、少運動及腸道消化細菌變化等因素,令本港的肥胖人口有增無減,也令糖尿病更為普及。近年醫學界已把肥胖視為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原因是與肥胖相關的疾病超過200種,包括腎衰竭、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等,對醫療系統造成巨大的負擔。 肥胖一直以來都被認為與吃得太多、不做運動有關,但唐醫生闡釋,部分病人是因為能量控制失衡而出現此問題,並且會影響營養吸收,加上肥胖患者偏愛吃一些高熱量但低營養的食物,導致他們外表看似營養過盛,實際卻是營養不良。 「常見缺乏的營養有鈣質、維他命、鐵質及一些微量元素等,肌肉量也偏低,導致患者多行幾步已覺得疲倦乏力。」 消化道手術:縮胃、胃繞道、袖裝胃加十二小腸空腸繞道 近年愈來愈多研究及臨床經驗顯示,消化道手術包括俗稱縮胃手術的「袖裝胃手術」、「胃繞道手術」,以及最新的「袖裝胃加十二小腸空腸繞道手術」,都可以有效處理一系列由能量控制失衡而引起的代謝問題。 唐醫生進一步解釋,縮胃可以減低飢餓感,食物亦可更快進入小腸以刺激胰島素分泌,而兩種繞道手術則可縮短小腸距離,減少吸收的時間之餘,也可更快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上述兩類手術都會改變腸道消化細菌的生態,因此可於極短時間內控制血糖水平。」 兩病例:縮胃手術後分別減血糖、血壓藥 唐醫生分享兩個病例,其一是年僅32歲已確診糖胖症的患者,體重指數(BMI)是35,需要服用5種降血糖藥,包括2種針劑及3種口服藥物。他在接受縮胃手術後三天出院,只需服用一種口服降血糖藥物便可。另一患者同時有高血壓,服用兩種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血壓,接受縮胃手術後,已毋須再服用降血壓藥。 不過,並非每一個糖胖症患者均適合進行消化道手術。唐醫生強調,此方法尤其不適用於一型糖尿病患者,因為他們的胰島細胞本身已失效,手術未能有效刺激細胞分泌胰島素。病人要符合以下4個篩選條件,可提高消化道手術的成效。 糖胖症患者注意:消化道手術的4個篩選條件 病人愈年輕,胰臟功能愈好。 體重指數(BMI)超過27.5,指數愈高手術效果愈明顯。 C-肽值愈高,代表胰臟功能愈好。 患糖尿病年期愈短,最好少於5年。 唐醫生表示,經篩選、適合的糖胖症患者可以大大受惠於消化道手術。「惟部分糖胖症患者明知道手術有助治療病症,卻因為害怕或種種原因而拒絕進行手術,延至多年後回心轉意,但可惜胰臟功能已變差,一切已經太遲!」 Read more

【肥胖系列】縮胃、胃繞道手術 「切」走糖胖症

糖胖症,泛指患有糖尿病的肥胖人士,過往一般認為這類患者只要控制飲食和做運動便能改善病情。但有部分病人其實是消化道吸收營養的機制出現問題,他們單靠自身的努力並不能解決情况。如何治療糖胖症呢?若進行「縮胃手術」和「胃繞道手術」,其治療效果又如何呢? (網上圖片) 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唐琼雄醫生指,醫學界有明確指引,BMI超過27.5kg/m2、患糖尿病年期少於5年等的病人都可以接受縮胃或胃繞道手術。 糖尿病兼肥胖人士 縮胃、胃繞道手術減併發症 以前處理糖胖症的方法,主要是要病人好好控制病情,與糖尿病共存。直至大約廿年前,外國開始有研究找出影響血糖水平的機理,發現如果能減少食物接觸前腸(前段十二指腸),而同時能令食物早些到達遠端小腸,就能早些刺激荷爾蒙分泌,從而刺激胰臟的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穩定血糖水平。於是外科醫生發展出兩項手術,一是縮胃手術,二是胃繞道手術。前者是切去部分胃部,後者是將小腸末端接駁至胃部頂端。此外亦有研究發現,胃部有一種稱為Ghrelin的食慾荷爾蒙,切除部分胃部的病人,術後食慾大大減低,不再感覺飢餓。 betway体彩 外科專科醫生唐琼雄醫生說:「以上兩種減肥手術有助治療糖尿病,一般來說,手術效果長達十年,可將病情推遲,並減低出現糖尿併發症,例如糖尿上眼、足部潰瘍等風險。」 手術後需進食流質食物、速度宜放慢 由於消化道結構改變,病人術後需要時間適應,例如第一個月要吃流質食物,第二個月才開始吃固體食物,要少吃多餐,進食速度要放慢。 4類適合接受手術的病人: 對於哪些病人適合進行上述手術,醫學界有明確指引,以下病人接受手術後,會有較佳效果: 愈年輕的病人,其胰臟功能愈好; 體重指數(BMI)超過5kg/m2; 反映剩餘胰臟功能的C-肽值,數值愈高愈好; 患糖尿病的年期愈短愈好,一般少於5年最佳。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知多啲:節食運動服藥 三管齊下無效才開刀

【明報專訊】縮胃或胃繞道手術,要把部分胃部切除,是重大決定。外科專科醫生陳敬安表示,一般情况下,病人有病態肥胖,醫生不會立刻建議施手術。病人應嘗試透過節食、運動和藥物等治療,接受半年治療仍未能改善病情,排除所有不能做手術的原因,醫生才會考慮手術方案。 縮胃及胃繞道,手術風險約1%,包括流血、肚脹、腸蠕動緩慢、嘔吐、傷口感染等問題。手術後,病人的營養吸收受影響,「鐵質、鈣質、維他命等的流失,兩種手術都一定會發生」。因此,手術後病人需要醫生及營養師的跟進及諮詢,需要長期服用營養補充劑。其他風險包括手術出現的嚴重併發症,例如接駁引致的滲漏,風險約3%。 BMI約27.5宜放水球 胃水球治療的風險較低,唯一風險是水球破損,基本上二三千個才會有一個出問題。「現在水球質素好了,部分甚至不用內窺鏡擺放。我通常會建議BMI約27.5的患者使用胃水球。」陳敬安指出,若BMI達30以上,單靠胃水球減肥會很困難。有一種特殊情况就是病人的BMI超50,身體未必能承受縮胃或胃繞道手術,醫生便會先用胃水球減掉病人部分體重,再做縮胃或胃繞道,從而減低病人面對的手術風險。 酗酒、懷孕不宜做減重手術 要留意的是,部分人士並不適合上述減重手術,包括有酗酒習慣的病人、嚴重精神病患者、孕婦,以及尚在治療中的癌症病人等。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