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要識】並非高纖 抗氧化成分不及水果 海藻抗癌無實證

【明報專訊】海帶、紫菜都是常見的藻類食物,紫菜豆腐湯、海帶綠豆沙、涼拌海帶絲等都是日常美食。 藻類被譽為熱量低、高纖,含豐富微量元素和抗氧化物的健康食物。坊間更出現不少螺旋藻、褐藻、小球藻等保健產品,宣稱可以「誘導異細胞凋亡」、「抗腫瘤」,真有如此「神效」嗎? 海藻種類繁多,有昆布、海帶、紫菜、裙帶菜等,既可入饌,亦可作為零食或製作甜品,大菜糕使用的大菜(Agar)便是海藻的提取物。網上流傳海藻具抗癌作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葵涌)應用科學系講師暨英國註冊營養師黃蘊芝表示,海藻含有蛋白質、各種微量元素,以及如維他命C、E等抗氧化成分。 藻類含有豐富碘質,是製造甲狀腺素所需的營養素,維持新陳代謝。若碘質不足,會引致甲狀腺肥大;然而攝取過量亦會影響甲狀腺功能,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徵狀如體重減輕、食慾增強、心跳加快、眼突等。 藻類含碘 過量可致甲亢 至於抗氧化成分如維他命C、E,則能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阻止自由基導致基因變異,理論上可減低患癌風險。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每100克的新鮮螺旋藻含0.9毫克維他命C,而新鮮紫菜則有39毫克,但相比一個奇異果有144毫克(每100克含97.3毫克),海藻的維他命C含量不算高。 每100克的新鮮螺旋藻、紫菜、海帶,分別約含有5.92克、5.81克和1.68克的蛋白質。黃蘊芝指出,蛋白質有助促進細胞修補及生長,一般成年人每天所需的蛋白質分量約為「體重(公斤)乘以0.8至1克蛋白質」,例如以50公斤成年人計算,每日需要攝取40至50克蛋白質。 海藻又被譽為高纖食物,究竟有多少膳食纖維才算得上「高纖」?黃蘊芝表示,每100克食材含至少6克膳食纖維,才達到「高纖」的水平。而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每100克新鮮海帶含有1.3克膳食纖維,新鮮紫菜則只有0.3克。 市面有不少海藻保健產品,如褐藻、螺旋藻、小球藻、紅藻。有的聲稱能誘導異細胞凋亡、抑制異細胞血管、提升免疫力,甚至抗腫瘤。香港大學藥物安全應用及研究中心總監崔俊明指出,暫未有臨牀醫學實證支持上述功效,產品指稱的功能,可能只是在實驗室研究或動物研究所得的結果,未有應用於人類身上。由於缺乏大型臨牀研究支持,效用存疑。 未算高纖——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每100克的新鮮海帶含有1.3克膳食纖維,尚未達到「高纖」的水平。(資料圖片) 海藻抗癌欠臨牀研究 網上流傳海藻可以抗癌、提升免疫力的說法,黃蘊芝提到一個關於褐藻的研究,「褐藻含有褐藻多醣,研究發現它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及血管增生,但研究結果只基於實驗室的動物試驗,未做過廣泛臨牀研究證實其功效」。她強調,癌症成因眾多,除了是基因遺傳、基因變異,亦受生活習慣、環境、心情等因素影響,不建議單靠攝取某種營養素預防或對抗癌症。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補充,很多蔬菜、水果如十字花科類食物都含有抗氧化物質,但暫未有大型臨牀研究證實其實際抗癌作用。相反,有研究發現抗氧化物令老鼠癌細胞擴散。不過潘智文認為大家毋須過分恐慌,這些研究結果能否應用在癌症病人身上是言之過早。她又特別提到,有個別國家以高劑量維他命C治療癌症,但須留意過量服食的風險,「如果人體吸收不到或累積於體內,任何一個高劑量元素都可以變成『毒藥』」。 黃蘊芝提醒市民,想攝取抗氧化物質,不要依賴單一食物。成年人每天約需45毫克的維他命C,以一個小型的橙為例,已含有大約60至100毫克的維他命C。每天進食2至3份水果,以及1.5碗熟菜,均衡飲食配合健康的生活模式,就不用擔心缺乏抗氧化物。 文:李祖怡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營養要識】攝植物雌激素 天然食物最安全 瘤言情深:地球很危險? 勿被飲食謬誤所困 【營養要識】殺人飲食排行榜 高鈉最攞命 【女性健康】肥胖、從未生育、吸煙女性 患卵巢癌風險高 預防大腸癌貼士:多菜少肉 每天運動30分鐘 Read more

【營養要識】伊人醫事:愈吃愈聰明

【明報專訊】提起「補腦」食物,坊間總有一大堆建議: 「吃葱會聰明!合桃外形像腦袋,以形補形!」 「三文魚有omega 3,有助腦部發展。」 「堅果有維生素E,令腦筋靈活;雞蛋提供維生素B和葉酸,增加專注力!」 ▲飲水醒神?——返工中途無心機?一杯清水可能幫到手。(RyanKing999 @iStockphoto) 倘若你上網搜尋,就會發現,幾乎任何東西都可被稱為「令人聰明的食物」:香蕉、南瓜、莓類、雞肉、牛奶、燕麥、番茄、奇異果、牛油果、海藻、魚生、椰菜、菠菜、黑芝麻……不同的食物都含有身體需要的營養;因此,這些所謂「營養師的建議」,簡直有等於無。 事實上,腦部需要多種營養去維持運作,關鍵在於「均衡」;沒有什麼神奇食物,可以讓人變得特別聰明伶俐的。 一個茶點一杯水 返工醒神 不過,許多研究顯示,適當的飲食習慣,有助平穩情緒,提升工作的專注力。大家不妨嘗試改變日常飲食方式,看看是否有效。 1、低GI食物 GI,即是Glycemic Index,中文譯作「升糖指數」,用來量度食物中的糖分、對血糖量的影響。 高GI的食物,如白米、白麵包、馬鈴薯,在消化過程中迅速分解,令血液中的「葡萄糖」立刻提升。葡萄糖是腦部的能量來源,因此進食後,短時間內會令大腦專注活躍;可是血糖升得快也跌得快,在血糖急降時,身體會分泌大量「腎上腺素」(adrenaline),令人緊張、焦慮、難以集中精神,脾氣也會變得暴躁。 低GI的食物,如糙米、燕麥、藜麥,釋放葡萄糖的速度緩慢,為大腦提供穩定的能量來源,這就是提升專注力的基本用餐原則。 2、「餐間點心」 早、午、晚三餐之間,血糖水平逐漸下降,影響專注力。因此,多倫多大學教授詹金斯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在早餐後2小時、午餐後2至3小時,吃小量點心,維持血糖穩定,提升工作效率。 3、一杯水 英國的大學曾進行有關水和專注力的實驗,證實進行智力測試之前先喝足夠的水,反應時間快了14%。亦有數據顯示,英國學業成績優秀的學童,每天至少喝8杯水。 當身體喪失2%水分時,專注力會迅速下降。因此,當你工作中途覺得心不在焉、無法思考的時候,喝一杯水,說不定會有所改善。 4、少吃「食品添加劑」 某些食物添加劑和食用色素,已被證實能引起過度活躍、情緒過敏,以及專注力不足。所有加工食品,如火腿、香腸、午餐肉、糖果及大部分甜品,都含有各種食品添加劑。所以,盡量吃全天然食物(whole food),能減少吸收這些傷害腦部的有害物質。 5、戒睡前飲食 我明白,夜闌人靜之時,煮個熱騰騰的「邪惡餐肉雙蛋即食麵」,的確是很誘人。然而,即使撇除了肥胖的「惡果」,睡前兩小時吃東西,還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使睡眠質素不知不覺的變差,翌日做事缺乏精力。為了保持清醒腦袋去應付繁多的工作,實在不能像年輕時般任性妄為了! 文:許嫣(病理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