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卵巢癌藥醫前列腺癌? NGS配對 尋找隱藏救星

【明報專訊】新療法: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81歲李先生的前列腺癌轉移,今年二月因頭痛頭暈入院,發現腦部有十多個腫瘤。接受電療、荷爾蒙治療後徵狀明顯減少,但三個月後,腦部新出現近20個腫瘤。 腫瘤如此兇惡,十分罕見。面對高齡及有其他慢性病的李先生,醫療團隊只能坐以待斃?基因檢測、標靶藥物如何幫助李先生安度82歲生日? 個案 老翁前列腺癌上腦 治療困難 李先生去年因肺炎住院,其間發現前列腺癌指數(PSA)稍高。時年81歲的他有慢性肺氣腫,不希望做前列腺穿刺檢查,便決定以保守治療,觀察PSA的走勢。 數月過去,李先生身體情况尚算穩定,PSA指數只是上升了少許。但今年2月李先生突然覺得頭暈頭痛,步履不穩。入院檢查竟發現腦部有十多個腫瘤,最大的一個直徑達3.5厘米,壓迫腦幹神經(圖一)。全身正電子掃描發現前列腺和盆腔淋巴為可疑的腫瘤源頭。 李先生病情十分危急。腦外科和麻醉科認為病人肺功能不好,且腦部血管有嚴重硬化,做開腦手術風險過高。病人也不希望冒太大風險。團隊為先生安排了立體定向放射手術(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以高準確度及高劑量的X光,針對腦部14個腫瘤進行放射治療。 SRS後,李先生的腦部病徵明顯減輕,團隊亦為李先生安排荷爾蒙治療,前列腺癌指數逐漸下降。SRS後一個月的磁力共振發現腦部腫瘤全部都明顯縮小了。 可是,SRS後三個月,磁力共振再次發現腦部出現了近20個新的腫瘤(圖二)。全身正電子掃描也發現盆腔和腹部的腫瘤數目增加了。 高齡兼慢性病患 化療風險大 荷爾蒙治療對前列腺癌的控制,通常都超過6至12個月,李先生病情在3個月內急速惡化着實罕見。若跟隨傳統的前列腺癌治療指引,李先生可能要考慮化學治療,但以逾80歲高齡且身體有慢性疾病的考慮下,化療風險實在太高,療效不太明顯,而且藥物未必能進入腦部控制腫瘤擴散。 團隊因此再次建議李先生,接受前列腺癌的穿刺活檢,嘗試從病理和分子診斷技術分析腫瘤,以尋求最好的治療方法。 病理分析是西方醫學的基石。傳統的腫瘤病理化驗主要是依靠醫生憑肉眼和經驗,在顯微鏡下分析細胞和組織的結構、形狀、分佈,再加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對腫瘤作出診斷和分類。 隨分子生物學的進步,近年基因分析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步分析數百以至上千個腫瘤基因已經可以在臨牀情况下執行。這技術突破名為「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這些基因變異資料為病理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基礎,令醫療團隊可以對每個病人在不同病情階段的腫瘤作個人化分析。 新抑制劑針對罕見基因 李先生最終接受了前列腺組織檢查。病理科醫生確定了李先生患有高度活躍「神經內分泌前列腺癌」,腫瘤帶有罕見的雙重「BRCAness」基因突變。BRCAness基因組首先在乳癌和卵巢癌中被發現,這類基因突變導致腫瘤基因有修復缺陷。新式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腫瘤細胞這一弱點,令本身基因已不穩定的腫瘤細胞,基因變得更不穩定,繼而引致腫瘤細胞死亡。 在大型臨牀試驗中,「PARP」抑制劑成功提高了卵巢癌病人的存活率。在卵巢癌以外,其他帶有BRCAness基因的腫瘤也很有可能有相似特徵。2015年11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首個報告,發現在16個帶有BRCAness基因的前列腺癌中,14個(88%)對PARP抑制劑有良好效果。一部分胰腺癌和「三陰性」乳癌對PARP抑制劑也有反應。 經詳細討論,李先生決定試用PARP抑制劑。服用兩周後,前列腺尿道病徵有明顯改善。四周後,磁力共振顯示腦部腫瘤縮小。八周後,大部分腦部腫瘤消失(圖三)。十月,李先生和眾孫兒度過了一個愉快的82歲生日。 文:林泰忠(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卵巢癌】初期病徵不明顯 及早發現治癒機會大

卵巢癌位居本地女性常見癌症第六位,由於初期病徵不明顯,因此容易被患者忽略,若能及早發現可增加治癒機會。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表示: 「研究發現女性若遲收經、不孕或曾進行不育治療、家族病史及帶有突變基因BRCA 1/ 2,會增加患上卵巢癌的風險。然而,懷孕次數多、服用避孕丸、已切除子宮或絕育人士,則有助降低患卵巢癌的機會。」 初期病徵不明顯 卵巢癌一般分為上皮性細胞癌、生殖細胞癌及性索間細胞癌,當中九成個案屬於上皮性細胞癌。根據醫管局2013 年的數據顯示,卵巢癌每年新增發病個案有526 宗,發病年齡中位數是50歲,即女性在收經後仍有機會患病。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表示: 「研究發現女性若遲收經、不孕或曾進行不育治療、家族病史及帶有突變基因BRCA 1/ 2,會增加患上卵巢癌的風險。然而,懷孕次數多、服用避孕丸、已切除子宮或絕育人士,則有助降低患卵巢癌的機會。」 由於女性盆腔空間寬闊,即使腫瘤有10 厘米大,也未必觸摸得到或感到不適。譚家輝醫生指出:「患者要到後期,腫瘤脹大或癌細胞擴散,徵狀才明顯,並要視乎腫瘤的位置。例如腫瘤持續脹大並壓着膀胱會造成尿頻;壓着腸道可能引致腸塞,造成消化不良、嘔吐或大便不暢;擴散至淋巴並壓着尿管令腎臟脹大而引致腰痛;擴散至肺部會引致咳嗽等。患者若身體持續不適,應及早求診檢查。」 確診後決定治療方案 後才進行治療。譚家輝醫生坦言: 「醫生會做很多前期工作,包括向患者仔細詢問身體情況,進行X 光或電腦掃描,以確定腫瘤大小,並檢查是否繼發性癌症,以便作出針對源頭的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主要是切除腫瘤及進行病理分期。譚家輝醫生表示: 「手術後的癌症分期有助作出針對治療,減少復發風險。將腫瘤盡量清除,則有助化療效果。病人不必太過在意癌症期數,因為同一期數也分好與壞。最重要的是病人明白治療內容及治療後反應,並跟從醫生指示覆診,不必因為期數而感到壓力。」 標靶配合化療提升存活率 卵巢癌主要分為四期,第一、二期主要在卵巢及盆腔部位內,第三期擴散至腹腔,第四期擴散至肺或肝等遠處部位。betway体彩 放射治療部主任暨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關永康醫生表示: 「第一期卵巢癌存活率達九成,到第四期已降至一成多,因此病向淺中醫很重要。」 手術、化療及標靶藥,都是治療卵巢癌的方法。關永康醫生指出: 「由於癌細胞分量會影響化療藥效,因此 建議早期病人先接受手術治療,以定病理分期及將腫瘤盡量切除,之後輔以化療,將其餘癌細胞清除。但若腫瘤太大,並黏附腸道或血管等影響切除手術,則會考慮以化療縮小腫瘤後,才進行手術切除。」 大部分病人都要進行術後化療,因為可能有細微壞細胞隱藏在病人體內。關永康醫生表示: 「術後化療有助減少復發,提升存活率。」 化療藥會對身體所有繁殖細胞造成影響,例如影響骨髓造血、頭髮增長、口腔黏膜生長而造成口腔潰爛等。關永康醫生指出,五年前推出的標靶藥能針對腫瘤血管生長,使腫瘤缺乏營養而凋謝,配合化療藥治療,復發風險比只用化療藥減低約兩成半,用於復發病人更可減低一半再復發風險。此外,針對BRCA 1 / 2基因突變,最近剛註冊的口服標靶藥能影響癌細胞複製。若化療效果好,癌細胞剩餘分量少,可用此藥持續治療。」 卵巢癌及腹膜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