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疫遇上天氣時乾時濕 皮膚痕癢兼出紅疹?是濕疹發作或是玫瑰痤瘡?長期作戰攻略

五月天氣,時似盛夏時陰涼,時乾時濕,時暴曬時出入冷氣間……又開始渾身皮膚痕癢兼出紅疹,莫非「準過天文台」的濕疹發作?!加上連月來的抗疫非常時期,「口罩如衣服」,即使滿臉汗水都不敢輕言脫下,生怕濕疹加上新冠病毒隨時來襲…… Read more

【濕疹】幼兒濕疹可預防 找出源頭可根治

早前一名少女因長期受濕疹的困擾,懷疑弒父母後自殺,引起大家熱烈討論與濕疹相關的問題。究竟濕疹對患者帶來多大影響?濕疹又是否無法根治呢? betway体彩 過敏病科中心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醫生指出,嚴重的濕疹是全身性問題,影響不單是外表,還有心理及情緒亦會一併受到打擊,情況不容忽視。特別是嬰幼兒濕疹,如處理不好更可能會影響小朋友的學習能力和成長發展的進程。 濕疹是免疫系統失調所引發,是混合性過敏反應的一種,成因主要是受到環境或食物致敏原刺激所引致,加上高危遺傳因素的影響之下而形成。濕疹患者皮膚較乾,甚至有龜裂的情況,而且皮屑亦會脫落、以及痕癢非常。不少患者會因痕癢而抓傷皮膚,出現細菌感染、長期紅腫、結痂丶變厚和流血等情況。 根據數字顯示,香港平均4至5人當中,有1人患有濕疹。而令人關注的是近年多了早於嬰幼兒時期已出現的濕疹。「醫院所見,現時大約每4名初生嬰兒當中便有1名患有濕疹,而部分在出生後的兩星期已發病。」。陳偉明醫生又稱,除環境及遺傳因素外,有研究亦指,開刀生產的嬰兒較順產分娩嬰兒有較大機會患上濕疹。這是由於順產過程中嬰兒會接觸母體的益生菌,因而鞏固其免疫系統,但開刀嬰兒未能取得母體的益生菌,因此會增加患濕疹機會。 至於長期患有濕疹對患者日常影響很大,以幼兒為例,小孩子身體的抵抗力相對大人較弱,如抓傷皮膚,細菌有可能會走進皮膚內,導致長期發炎。加上痕癢會影響睡眠質素,生長荷爾蒙在睡眠狀態分泌較多。所以如因痕癢而不能安睡,會對成長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故患長期嚴重濕疹的兒童體型會較細小及瘦弱。 因此,樂觀面對及早接受治療,對濕疹患者很重要。陳偉明醫生強調,現時治療濕疹已不再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案。近年醫學界對治療濕疹已有大突破—「脫敏免疫治療」可望根治濕疹。治療主要是先找出患者致敏的源頭,然後以針對性的脫敏療程為患者脫敏。現時濕疹患者不但有多種非類固醇藥物可以有效治癒濕疹引起的症狀,而且致敏原引發的濕疹患者可以使用脫敏免疫治療,有望根治濕疹,所以濕疹已不是不治之症。 而現時預防濕疹亦有多種有效的方法,陳偉明醫生說:「現時不少父母常以為戒食或越遲食一些「所謂高致敏」食物越好,其實這想法錯誤。國際研究證明,在餵哺母乳時或嬰兒一歲前引入越多種類的的食物,對訓練嬰兒身體的耐受性越有利,亦更有效減低食物敏感和其他過敏症,包括濕疹的患病率。」故此,除非經醫生確診食物過敏,否則越早給予嬰幼兒接觸多元化食品,有助減低日後的過敏風險。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益生菌】從乳酪泡菜納豆攝取 孕婦吃益生菌 減BB濕疹風險

23歲女殺害父母後自盡的慘案,女兒遺書透露受濕疹困擾多年,生不如死。令人不敢輕視濕疹的「殺傷力」。 濕疹病因,與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都有密切關係。父母患有濕疹,擔心把過敏基因傳給下一代,怎麼辦?如何減少遺傳風險?一旦出現嚴重濕疹,真的無藥可醫嗎? 濕疹是最常見的兒科皮膚病,影響全球約15%至20%的兒童。據估計,本港有三成14歲以下的兒童受濕疹影響,人數超過16萬。濕疹令皮膚紅腫痕癢、脫皮出血,甚至影響儀容,患者生活飽受困擾。父母若是濕疹患者,想減少子女患上濕疹風險,可由懷孕及餵哺母乳做起。 濕疹其中一個成因是過敏反應,與免疫系統失常有關,註冊營養師潘樂陶指出,提升免疫力,有助預防濕疹。她建議孕婦由懷孕至餵哺母乳期間,多吸收益生菌及奧米加3,切忌胡亂戒口。 益生菌促進腸道健康 增免疫力 益生菌可促進腸道健康,提升免疫力,預防濕疹。潘樂陶表示:「世界過敏組織(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於2015年發表一項文獻指出,孕婦服用益生菌補充劑,有助降低幼兒出現過敏症的風險。建議孕婦、授乳媽媽及有直系親屬患濕疹的初生嬰兒服用益生菌,減少濕疹風險。惟益生菌只有預防作用,若幼兒出現濕疹,再服用也未必有幫助。」餵哺母乳的媽媽也要多食益生菌,可透過母乳帶給幼兒。日常可從泡菜、乳酪、納豆等食物吸收益生菌,多食纖維亦可提升益生菌數量;若想以補充劑代替,最好先向醫生查詢。 至於食用多少才有效?潘樂陶指出暫時未有明確指引,而且每個人的腸胃對益生菌的接受程度不同,建議孕婦發現若服用後腸胃不適如經常放屁等,便要減量。蔬果含有豐富的纖維,懷孕中後期每日可吃4至5份蔬菜,以及2至3份水果。 奧米加3滋潤皮膚 減少乾燥 「奧米加3有助胎兒腦部及視力發展,也可以預防濕疹。」潘樂陶解釋,奧米加3可提升免疫力,亦有助減少皮膚乾燥,維持濕潤,自然有助預防濕疹。「孕婦可吃煮熟的深海魚,每星期兩份,每份約75克,保養自己及胎兒的皮膚。」 孕婦食得清淡 BB更易過敏 坊間有不少傳聞,認為孕婦一定要戒除致敏食物如牛肉、雞蛋、牛奶等,否則孩子易有過敏體質。註冊營養師詹佩鳳指出,現時醫學界有學說認為,如孕婦戒得太清淡,待幼兒出世或成長期時才首次接觸致敏食物,反而會增加過敏風險。她建議,孕婦如本身沒有過敏徵狀,毋須刻意戒口。相反,孕婦的血液量較一般人高20%,需要大量鐵質製造血紅素,牛肉有豐富鐵質,正好是理想選擇。另外,亦建議多吸收維他命A、C和鋅。 維他命A:橙色蔬菜如南瓜及紅蘿葡 維他命C:橙及奇異果等水果 鋅:瘦肉及豆類 文: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濕疹】治療篇:3招治濕疹 小心各有副作用

導致濕疹成因眾多,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表示,常見的濕疹為異位性皮膚炎,85%患者在5歲前發病,可能與皮膚屏障或免疫系統未成熟有關,當中七成兒童會在成年後斷尾。有病人會在成年後才初發,「這些病人可能有過敏傾向,成年後受到壓力、環境及天氣等因素影響,誘發濕疹。根據臨牀經驗,這一類病情會較嚴重、較難斷尾,而且易復發」。 治療方面,醫生會按照病人的濕疹發病面積、復發次數、併發症及對生活的影響各方面,建議治療方案。輕度患者可以先嘗試改善生活習慣、做好皮膚護理、遠離致敏原及使用外塗藥物治療,包括外塗類固醇及免疫系統調節劑,有需要可服用抗組織胺。林嘉雯指出,若上述治療無效,病情嚴重,便可考慮以下三大治療方案: 紫外線消炎 需注意保濕 濕疹與炎症有關,紫外線有助消炎。病人在燈箱內曬紫外線燈,主要是UVB波段,一星期約3次,療程按病情而定,由數星期至數月不等。 有名40多歲女士,外塗類固醇治療成效不理想,濕疹經常復發,遍及全身,又紅又腫,非常痕癢,飽受困擾。接受數個月紫外線療程後,皮膚明顯改善,之後2至3年,病情穩定受控。林提醒,治療期間,保濕護膚工夫非常重要,否則會愈曬愈乾,加重病情。有名60歲老翁屬嚴重濕疹,皮膚偏乾,曬了一次紫外線後未有做足護理,皮膚變得更乾燥,令濕疹病情惡化。 優點:毋須內服藥物,減少對其他器官的影響 缺點:增加皮膚癌風險,不建議12歲以下兒童採用;患者要定期到診所或醫院接受治療,較花時間 口服免疫力抑制劑 不能長用 常用藥物是環孢素,可抑制過度活躍的免疫系統,改善濕疹,有五至九成患者服用後有明顯改善。有名20多歲男士,自幼已有濕疹,經常復發,服藥兩星期後,病情已有改善,持續服藥一年,停藥後病情仍受控制。但林嘉雯補充,藥物同時抑制免疫力,副作用包括腎衰竭、血壓上升、易受感染、致癌風險及多毛症,治療由數星期至數月不等,但不可多於兩年。 優點:成效理想 缺點:副作用多 生物製劑新藥 或致眼睛過敏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去年批核的皮下注射生物製劑Dupilumab,針對濕疹的免疫及發炎因子,控制病情,適用於中度至嚴重的成人患者。視乎病情,每周、隔周或每月注射一次。研究指出每周注射,至16周後,有七成病人濕疹的嚴重程度有改善,病情減輕;五成病人痕癢程度得到改善。 優點:相對口服免疫力抑制劑,成效較理想 缺點:可能導致眼睛問題,如角膜炎或過敏反應;價錢昂貴,長遠成效暫時未知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濕疹】拆解謬誤:母乳傳染濕疹? 大豆奶粉更好?

1. 若母親患有濕疹,餵哺母乳會增加子女患濕疹風險。× 潘樂陶指出,母親有濕疹,也不會透過母乳「傳染」給孩子。母乳是最天然的嬰兒食物,內含嬰兒所需的營養。母乳中有媽媽的免疫分子,有助提升嬰兒的免疫力,這些在配方奶粉找不到。 詹佩鳳表示:「曾有研究指出,如家屬中有異位性皮膚炎,連續餵哺母乳3個月,有助降低濕疹發作風險。」 2. 嬰兒患濕疹,應停止食母乳,改餵大豆奶粉。× 不少媽媽查閱網上資料,有建議濕疹小朋友改用大豆奶粉。詹佩鳳表示,此舉反而可能令病情惡化。有一名母親原本餵母乳,子女開始食固體食物後出現濕疹,於是改為餵大豆奶粉,飲用兩三餐後,病情更趨嚴重而要求醫。「黃豆也可以致敏,如果子女患上濕症,應即時求醫。」另外,若母親患病需服藥,未必適合餵哺母乳,如果打算改用奶粉,也最好先和醫生商討。 幼兒一般在半歲開始進食固體食物,詹佩鳳建議先由低致敏食物開始,例如豬肉米糊等,每樣食物試餵兩三天,如沒有過敏反應才加入其他食材。每次轉奶或加入新食物,最好在日間試,因為嬰兒的過敏反應可以很快出現,有問題可以即時求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濕疹】薑擦腋下KO臭狐? 無助止汗 反招濕疹

炎炎夏日在街上走數分鐘,可能已全身濕透。原本出汗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集中在腋下多汗,除了會沾濕衣服有礙觀瞻,更有不少人因汗味重而傳出汗臭味,成為途人走避的對象。 坊間當然有不少止汗偏方,利用生薑擦腋下就是其中一種。註冊中醫陳敏表示,由於薑具有刺激性,一次半次或許對身體無害,但長時間使用這道偏方,會令皮膚敏感,甚至誘發濕疹,對止汗亦沒有效果,不值得嘗試。 同一環境 排汗量比人多屬病態 排汗其中一個作用是調節體溫,當體溫過高,便需要透過出汗來調節,所以正常人在夏天都會排汗。不過,陳敏說如果在同一環境下,自己的排汗量比其他人高,同時影響日常生活,便屬於病態。中醫角度看,身體出現不尋常的排汗問題,大致可分為兩種,「有人會在晚上睡覺時不停出汗,但睡醒後便停止出汗,中醫稱之為盜汗。至於日常生活或工作時,排汗量較其他做同一工作的同事多,甚至身體沒有太多活動量但仍會出汗,便稱為自汗,兩種排汗各有原因」。 她指出,盜汗大部分發生於小朋友、長者、更年期婦女或生病的女性身上,「盜汗主要與陰虛有關,亦與營衛不和而受外邪入侵有關。盜汗的汗味會較淡,同時身體會較為虛弱。至於自汗則大多出現於成年人身上,原因是心血不足、邪熱鬱蒸等,會伴隨心悸、失眠、脾氣暴躁等徵狀」。一般人因出汗而求診,大多是排汗量對生活造成困擾,「例如由於經常出汗,身體有濃重汗味而影響工作及社交」。 薑辛辣刺激皮膚 可致毛囊炎 坊間有偏方指利用生薑直接摩擦排汗較多處,具有止汗除臭的功效。陳敏指薑的確是中藥的一種,但其功效並不是用於止汗除臭,「中醫一向都有使用薑入藥,而主要用途有幾種。首先是感冒時能散發風寒,達到發汗解表的作用。另外,具有溫肺止咳、溫中止嘔的作用,對於常吃海鮮的人,更可解魚蟹毒。不過,薑通常會與其他中藥一同煲製成藥,或是焗茶為主,甚少直接用於外敷」。 陳敏解釋,「薑本身帶有辛辣味,對皮膚具有刺激性,用一次半次或者未必有問題,但如果用得多,皮膚便可能會出現毛囊炎,之後會演變成皮膚病,而且更可能誘發濕疹。加上薑在中醫角度,主要是用來散發風寒、發汗解表,所以基本上沒有止汗的作用,就算將生薑磨成汁液塗於腋下,雖然刺激度會較直接用薑外敷或摩擦低,但止汗作用不大」。 中藥、按穴 疏肝止汗除臭狐 另外,坊間有指這個偏方具有除臭狐的功效,陳敏稱這個亦不是最佳方法,「臭狐的成因,除了遺傳,亦由於排汗過多而令細菌滋生,繼而發出臭味。雖然用薑能令皮膚的PH酸鹼值改變,令細菌的生存環境改變,減少皮膚滋生細菌,令臭狐異味退減,但副作用太大。中醫醫學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醫治臭狐,生薑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出現臭狐的原因,在中醫角度主要是因常吃煎炸、油膩食物,而肝臟因肝熱而無法解毒,在肝氣鬱結下,便會耗傷津液、陰虛內熱,只要做好止汗、疏肝,便能解決臭狐問題。 無論是盜汗、自汗或是臭狐問題,首先都要止汗,陳敏說有不少中藥可減少出汗問題,除了利用中藥調理之外,還可透過針灸或自行按壓穴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主要針對四個穴位(見圖1),分別是位於腳面的太冲穴(疏肝)、膝下3寸的足三里穴(調理脾胃)、手腕至前臂2寸的內關穴(調理脾胃)及腕背至前臂3寸的支溝穴(通便化陽),可依次序每個穴位按壓一分鐘,每日3組即可。」 文:勞耀全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濕疹】譚談健康:不是濕疹的皮膚問題

幾個星期前和一名朋友茶敘,言談間,談起他的皮膚有紅疹,在大髀內側,痕癢難耐,已有數個月時間了。他已遍尋醫生,吃了很多不同的藥,也用了各種藥膏,但是情况時好時壞,依然非常痕癢,令他非常煩惱。很多醫生都告訴他這是濕疹,並不能夠完全根治,只能夠用藥控制,他的皮膚也就只是很癢,不覺得有其他什麼異樣。 痕癢難癒 原來是癌症 我於是請他第二天到我診所來,檢查時的而且確在他大腿內側的皮膚有一塊不大不小的紅疹,有時甚至會滲出液體,也有明顯抓過的痕迹;詳細檢查後發現他的腹股溝淋巴腺有腫起的情况,而且他已服用過各類藥物,包括類固醇等等,所以有點擔心,把他轉介去作皮膚組織化驗。幾天後,發現他原來患的不是皮膚炎,也不是皮膚濕疹,是蕈樣肉芽腫(mycosis fungoides, MF),這是皮膚T細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是癌症的一種。 這種蕈樣肉芽腫並不常見,最常出現在50多歲以後的男性身上,發病時病徵就像我這名朋友一樣,皮膚有紅疹,或皮膚變硬,或乾燥,很多時候病人非常痕癢,初步診斷大多以為是濕疹,又或是真菌感染。用了很多不同的藥,也不能痊癒,而紅疹時好時壞,這種癌症一定要做皮膚組織切片活組織檢查,有時還要作特別的細胞分析檢查,才能夠確定是否患上了這種癌症。 我們以前以為這種癌症是由皮膚長出來的,但現在我們從細胞的各種分析,知道這其實是T細胞淋巴瘤(T cell lymphoma)的一種;如果及早發現,這種癌症大多數生長緩慢,有時候也不一定惡化。我們現在已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最重要是如有懷疑,應及早看醫生,不要胡亂自己買藥水藥膏,塗一塗便算;亦不要以為這一定是濕疹,就不加注意,任它不了了之。最重要是及早看醫生,病向淺中醫。 文:譚國權(腎病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濕疹】研究:多吸收維他命D 助紓濕疹童病情

【明報專訊】本港不少家長要求患濕疹的兒童戒口避免敏感。香港中文大學兒科學系的研究發現,濕疹兒童的維他命D、鈣和鐵質等攝取量較無濕疹兒童少,但兩批兒童脛骨的骨質密度無明顯分別,推論濕疹童戒口與骨質密度變化無關。研究又顯示,攝入愈多維他命D,濕疹嚴重性愈低,建議學童多進食有維他命D的食物,並多到戶外曬陽光吸收維他命D。 對照無濕疹組飲食半年 中大兒科學系主任梁廷勳與團隊於2012年招募18歲以下參加者,包括114名患輕度至嚴重濕疹的兒童,以及60名沒有過敏及濕疹的兒童作對照組別,詳細記錄參加者的飲食習慣及營養攝取量等數據,為期半年。研究報告於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刊登。 研究發現,男童每日攝取能量高於女童,中位數分別為7570千焦耳及6736千焦耳,但男女對攝入單一食物或營養成分並無差異。此外,濕疹兒童的雞蛋、牛肉、貝殼類、維他命D、鈣和鐵的攝取量較低,為補充相應的營養,他們會進食較多大豆和奶類製品。 戒口與骨質密度變化無關 團隊以「定量超聲骨測量法」量度參加者脛骨的骨質密度及半徑,發現濕疹患者與非濕疹患者的數據無異,由此推斷濕疹患者戒口與骨質密度變化無關。 研究又顯示,兩批兒童的維他命D攝取量都低於正常水平,而濕疹的嚴重程度與維他命D攝取量成反比,即攝入愈多維他命D,濕疹的嚴重性愈低。報告建議學童多進食有維他命D的食物,並多到戶外曬陽光以吸收維他命D。 報告認為濕疹兒童毋須做骨質密度測試,又指家長可以為濕疹兒童安排敏感測試,使用具科學證據的飲食模式,避免營養不良。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濕疹】煉紫雲膏紓緩濕疹 亂加料可奪命

【明報專訊】香港地,不少人受濕疹困擾! 最近,不少人忙於「開爐煉膏」,提煉的,正是網上被捧為「濕疹剋星」的紫雲膏。 紫雲膏,真能殺濕疹一個片甲不留?另外,網上流傳眾多「秘方」,教人自製紫雲膏,如何辨清真偽? 潤膚燙傷暗瘡蟲咬 一膏搞掂 提起紫雲膏,註冊中醫邱宇鋒表示,近年確實很流行,自己亦親身試驗過。是否如網上所言能解決濕疹煩惱?「有兩件事需澄清,紫雲膏不是什麼新式療法,早在明代中醫典籍已見記載,只是名稱不同,稱為『潤肌膏』;後來配方流傳至日本,並命名為紫雲膏。第二,紫雲膏用途十分廣泛,絕非專為濕疹而設,性質更接近『看門口用』的『萬用膏』,除了可潤膚,可治療燙傷、凍傷、暗瘡、蚊叮蟲咬等。」 急性濕疹清熱解毒 助殺菌抗炎 紫雲膏功效到底如何?「中、日兩地的紫雲膏,雖然配方不盡相同,但定必有紫草、當歸,這兩味藥材正是紫雲膏的精髓,有助紓緩濕疹。濕疹有急、慢性之分,針對急性濕疹,紫雲膏的效用更加明顯。」邱宇鋒解釋,急性濕疹,成因多和血熱有關,患處又紅又癢,不小心抓破皮,便會滲液潰瘍。「紫雲膏中的紫草,性味甘寒,滲入皮膚後可涼血、活血,達到紓緩之用。」此外,更有助抗敏褪紅。「紫草,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避免外邪入侵,某程度上,和現代醫學的消炎抗菌,概念相通;急性濕疹,破皮後傷口易受感染,紫草正可殺菌、減低炎症反應。但是,不宜過分誇大藥效,應視為輔助方法。」 慢性濕疹效用低 不如補眠運動 一旦到了慢性階段,紫雲膏剋制濕疹的能力, 相對較差。「濕疹持續三至六個月,已可視為慢性濕疹,皮膚除了痕癢,還會變得乾厚、脫皮,成因多和血虛、血瘀有關。理論上,紫雲膏中的當歸,性味辛溫,具補血、活血之用,有助紓緩徵狀。但慢性濕疹,和體質、飲食、作息關係極密切,外用紫雲膏,雖然仍有潤膚、保濕之用,但治療效果並不明顯。」邱宇鋒直言,自己患上慢性濕疹時,也曾使用紫雲膏,「但是依然痕癢,反而是多補眠、多運動,病情才大有改善」。 紫雲膏在市面不易購買,但由於製法簡單,加上可確保藥材質素,所以不少人會在家自製。網上配方眾多,含有不同的藥材,有人聲稱加入冰片、輕粉,效果倍增,到底是否屬實?「並不建議加入!冰片揮發性極強,具醒神、清熱、開竅之用,添加至紫雲膏中,或可提升其他藥材的藥力、增加涼快感覺。然而,冰片可致孕婦流產,又或令俗稱蠶豆症的G6PD患者出現溶血現象,嚴重的可以致命,由於冰片藥性較難把握,安全起見不應加入。」 至於輕粉,更必須避之則吉!「輕粉,即水銀化合物,外用有助收斂傷口,但毒性十分強烈,於香港的《中醫藥條例》中,屬於附表一中的烈性中藥,和砒霜、生草烏、生附子等並列,使用時必須極小心。現時香港市面,已經禁售輕粉,即使作研究、藥用,也須接受嚴格監管。」 無註冊出售自製紫雲膏屬違法 近年有報道指出,有市民自製紫雲膏後,於拍賣網站出售,屬於違法行為。「紫雲膏屬於中成藥,自製自用,又或中醫師在診症時,為病人個別調配,並不違法。然而,若想出售必須取得中成藥註冊,不然可判監、罰款。」 邱宇鋒提醒,自製紫雲膏,除了藥材毒性外,也應注意使用方法,紫雲膏切忌內用,「濕疹發作時,每天可塗抹兩至三次,如果皮膚過於乾燥,可以增加次數。並應存放在陰涼角落或雪櫃中,保持質量、避免融化。」 文:陳雅君 插畫:鍾錦榮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