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啲:過早嘗禁果、曾染性病高危

【明報專訊】子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關係密切,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指出,HPV經由性接觸傳播到子宮頸時,令子宮頸細胞變化而導致癌症。有多個性伴侶或過早有性行為,曾經感染性病,免疫能力低如愛滋病或其他免疫系統病症、吸煙等,都是患上子宮頸癌的高危因素。 Read more

【有片】唔使睇醫生?子宮頸內近距電療埋身滅癌 MRI精準追蹤變化 劑量增副作用減

【明報專訊】近距離放射治療(Brachytherapy)是一種體部放射治療,將帶有放射性物質的載體置入病人體內,近距離釋出高劑量輻射殺死癌細胞。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位列第九。2016年新症有510宗,其中39.4%已是第三或四期;病人接受化療和體外電療後,再緊接近距離放射治療,用更集中輻射劑量消滅腫瘤。 Read more

開學不久即發燒、傷風咳嗽? 家長注意8個求醫警號 及早求醫提防傳染

新學年開始了不足一星期,爸爸媽媽有沒有發覺孩子們無精神,甚至出現發燒、傷風咳嗽等症狀呢?莫非上學太辛苦導致特別容易生病?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彭少良醫生指出,每逢新學年開始後四星期,求診的病童都會特別多,建議家長們要注意小朋友的精神狀態外,若出現以下8個求醫警號,則必須盡早求醫,以免傳染給家人和其他人! Read more

【開學系列】孩子開學就病 八項求醫警號

每年九月都是新學年的開始,莘莘學子很快又要背著書包上學去,而他們要面對的何止是功課和學業,也還有身心方面的威脅。《開學系列》將會由專家剖析同學們在新學期常遇到的身體及心理困擾和問題,幫大家更好應對。 不少家長都會發現,開學後孩子特別易病,擔心是上學太辛苦。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彭少良醫生指出,小朋友上學後與更多人接觸,令傳染病有機可乘,除了傷風咳嗽等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外,有些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不適,透過適當治療及中斷傳播鏈,才能令孩子不再生病。 彭醫生表示,每逢新學年開始後兩至四星期,便會特別多因為傷風咳嗽病童求診,本來甚少生病的幼童,上學後便小病不斷,尤其是剛入讀學前班、幼稚園及小學的學童,「因為接觸的人多了,受感染的機會亦會較高」,而且他們年紀尚幼,不懂得採取措施保護自己,若有同學仔患病便很易傳開。 手足口病及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很易在學童間傳染,腸胃炎亦十分常見。 彭醫生稱,除了不斷變種的流感外,其他病毒感染通常一次便能令身體產生免疫力,但細菌就可以不斷及重覆造成感染,甚至出現病毒加細菌感染。他強調,「身體不會無緣無故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即使是輕微但持續出現的症狀,也要正視及處理」。 小朋友染病的影響可以很大,不但自己身體不舒服,更可把病源帶回家中,傳染給同住家人,而家中成員有機會又再把病源傳播出去。試過有一家所有成員經常病倒,後來追查原來是由於互相細菌感染造成,亦有女士不斷患病,原來是丈夫染病卻沒有出現明顯症狀。 他說,必須要找出病菌的源頭及中斷傳播鏈,否則感染情況可能會持續不斷。適當用抗生素跟濫用是有分別的,有些細菌感染確實需要用抗生素處理。 小朋友上學是必然的成長進程。彭醫生建議家長採取措施保護小朋友,例如病了要睇醫生,並要留家休息,以免傳染其他人,平日家長亦應教導兒童注意個人衞生,如經常洗手、正確戴口罩,同時亦要有充足睡眠和均衡營養,以提升抗病能力。除了家長之外,學校也要採取措施保護學童,例如盡量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定期清潔玩具及課室等。 現時有一些傳染病可以透過接種疫苗作預防,除了政府接種計劃涵蓋的疫苗外,家庭醫生亦會因應小朋友的情況和風險,建議接種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甲型肝炎,輪狀病毒及腦炎球菌等等疫苗。 彭醫生最後提醒家長,除了發燒等症狀外,小朋友的精神狀態更為重要,若顯得「無精神」及其他警號,便要立即求醫。 八項求醫警號: 1.持續無精神 2.脫水/無排尿 3.病情影響睡眠 4.氣喘 5.強烈頭痛 6.耳痛 7.神智不清 8.抽筋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