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糖尿+肥胖=糖胖症 「士啤胎」令血糖失控

不少二型糖尿病人同時有肥胖問題,醫學界近年把這兩個同時出現的健康問題稱為「糖胖症」(Diabesity)。肥胖,尤其是中央肥胖,由於脂肪過量積聚會引致胰島素抗阻,令胰島素效力減弱,加劇高血糖問題,令糖尿病情惡化。 ■問醫生 ◆李:李圓圓(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唐:唐琼雄(外科專科醫生) ■血糖、BMI、腰圍三重爆表? 問:何謂糖胖症? 李:糖胖症是指同時患有糖尿病及肥胖。要知道自己有否患糖胖症,先要了解自己有否患糖尿病。確診糖尿病的方法,要驗糖化血紅素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紅素(HbA1c)能反映身體過去2至3個月的平均血糖值,理想指標低於7%;空腹血糖值理想水平是4.0至7.0mmol/L)若兩者均超標,就代表患有糖尿病。 至於肥胖,要量度身高、體重,計算「身高體重指標」(BMI=體重(公斤)÷身高²(米²)),亞洲成年人BMI超過23,就是過重;若要評估有否中央肥胖,就要量度腰圍,男士若腰圍超過90cm(約35.4吋),女士超過80cm(約31.5吋),就代表中央肥胖。 ■糖尿病人 10個有7個過重? 問:糖胖症與糖尿病有什麼關係? 李:在10個糖尿病患者中,有7至8個過重。肥胖與糖尿病關係密切,因為體內積聚過量脂肪,可影響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影響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的能力。 ■燃燒脂肪 每次運動超30分鐘? 問:如何對抗糖胖症? 李:要以控糖及減重為目標,須從飲食、運動和治療3方面入手。 首要注意均衡飲食,定時定量,不要吃得太快,以免食過量;遵守「三低一高」原則,即低油、低鹽、低糖、高纖。運動亦很重要,要做到控制體重甚至減重,每星期最少做150至250分鐘中度帶氧運動,包括急步行、跑步、游泳、行山,或做家務如拖地、抹窗、洗車等。若想透過運動燃燒脂肪,一般建議每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 藥物治療亦有助控糖減重,包括降血糖藥和減重藥物,不同藥物有不同效果及副作用,醫生會因應病人需要給予建議。若飲食、運動及藥物均不能控制糖胖症,就可能要考慮外科手術。 ■縮胃減重一勞永逸? 問:現時有什麼手術選擇治療糖胖症?成效如何? 唐:目前有兩種標準化手術治療糖胖症,分別為縮胃手術及胃繞道手術。 縮胃手術是在胃大彎的位置切除60%至70%的胃,把胃由袋狀縮小成管狀。機理是切除胃底組織以減低飢餓感,因胃底組織會分泌飢餓素(Ghrelin)。術後七成病人可以停藥,另外一至兩成病人可減藥物劑量,例如若術前要注射胰島素,術後就可以不用打針,只需服用低劑量糖尿藥物即可。手術後長遠不影響維他命或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毋須進食營養劑或補充劑。 胃繞道手術則是於胃的上端做出30至60毫升的空間,並接駁至遠端的小腸,剩餘的胃不會被切除,令食物不會經過胃部或十二指腸,而是直接進入小腸,減少吸收時間,同時可增加腸促荷爾蒙和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有助控制病人血糖水平。術後血糖可即時改善,八成病人可完全停用糖尿病藥,另外一成病人可減藥物劑量。 胃繞道手術影響吸收,患者或會長期缺乏維他命,術後需要長期服食維他命藥,並定時覆診。 現時香港針對糖胖症的手術,超過九成做縮胃,少數嚴重超重病人才需要做胃繞道。 文:陳子樂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新研口服藥治癡肥糖尿 飯前一粒 覆蓋腸壁控血糖

美國哈佛醫學院正在試驗一種「手術藥丸」,有望取代用手術方式治療癡肥或「二型糖尿病」,同時降低病人的治療風險和成本。科學家目前僅以老鼠試驗藥物,顯示成效不俗,仍需再作測試,始能確認對人體的效果。 目前為治療二型糖尿病或助癡肥人士減肥,「食道空腸脗合胃繞道手術」(Roux-en-Y gastric bypass surgery)是常用方法之一。該手術是在胃上部製造一個小胃袋,然後直接連接到小腸後段,這樣由於胃容量減少,加上食物會繞道「走捷徑」,不會經過大部分小腸,減少停留和吸收時間,有助控制糖分和營養,血糖亦不會上升。不過,這種手術方法有一定風險和涉及重整消化道,只有約2%符合條件的病人會接受手術。 老鼠實驗見效 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員希望找到一種可以覆蓋腸道內部,並能夠在數小時內溶解的物質,減少營養吸收模擬胃繞道手術效果。研究最後利用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藥物斯克拉非(sucralfate),加以改良成為被稱為「腸腔塗層」(LuCI)的新化合物。若人們吃飯前先服下這藥丸,它可以在腸道形成一種塗層,阻止腸道吸收糖分和其他營養,達到避免血糖上升的效果。 專家目前以老鼠作測試,發現牠們吞下LuCI後1小時,對葡萄糖的反應下降了47%;而藥效在3小時後已基本消除,不會有長遠副作用。哈佛醫學院屬下的布里格姆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研究員指出,藥丸對病人的健康風險和治療的成本都較低,但可達到手術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及二型,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糖尿病人患上的多是二型糖尿病,過重和缺乏運動是主因。據香港糖尿聯會資料,逾70萬人患糖尿病,逾97%人都屬二型糖尿病患者。 (獨立報/每日郵報) 養生帖:足部按摩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肥胖惡循環 手術解魔咒 糖尿病併發症影響大 山楂降血壓血脂 胃弱糖尿病勿試 新分類法 精準拆解糖尿病 戳破謬誤:糖尿病非肥人「專利」 最佳女「煮」角 擊退糖尿風險 問醫生:糖尿會否斷尾? 視乎病因 醫徹中西:糖尿病人關節肌肉痛 注意飲食 控制體重 糖尿病不易察 提防常見都市病 糖尿病隨時潛藏體內 手術治療糖胖症

Read more

高血壓糖尿病受控 可捐器官

【明報專訊】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也可捐贈器官。伊利沙伯醫院器官捐贈聯絡主任龐美蘭表示,除了不可控制的炎症和已擴散的癌症患者外,乙型肝炎帶菌者、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亦可捐贈器官,因輪候器官移植的病人,也有慢性疾病患者及乙型肝炎帶菌者,故只要捐贈者及受贈者配對成功,病人在知情下仍願意接受相關捐贈,便可做移植手術。 香港移植學會前會長兼腎臟專科醫生周嘉歡表示,高血壓及糖尿病對腎臟有不同程度影響,如檢查後知道屬初期或無影響,又有合適的輪候者便可捐出;現時通常「60歲捐給60歲,70歲捐給70歲」,年長者換腎後的腎臟使用期限或不及年輕人長,但視乎個人身體狀况而定。她說任何年齡的器官移植手術都有可能出現排斥,不僅長者捐贈的器官有此問題。 捐肝沒限年齡 70歲可捐1歲患者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總監盧寵茂說,對比其他器官,肝臟不會隨年紀衰老,且再生力強,主要影響肝臟健康的是酒精,不論活體捐肝或捐屍肝,均沒設年齡上限,受贈者也沒年齡限制,「70歲的肝也可捐給1歲患者」,而一個肝更可捐兩次,有健身先生獲捐肝,他死後再捐出肝臟,受贈者至今仍存活。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