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對付膝關節炎3種注射藥物:類固醇、透明質酸、高濃度血小板功效和副作用 止痛兼減慢關節退化?

【明報專訊】治療膝關節炎,近年流行膝關節注射,將藥物直接注射於關節內,達到止痛甚至減慢退化。目前主要有3種膝關節注射藥物:類固醇、透明質酸、高濃度血小板,究竟有何分別?其功效和副作用又如何?是否適用於所有膝關節退化病人?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膝關節退化、膝痛令人困擾 3種注射藥物:類固醇、透明質酸、高濃度血小板助紓緩? 隨年紀增長,膝關節軟骨磨蝕缺損,引起疼痛,困擾不少長者。除了疼痛外,更會影響日常生活。傳統治療方法,包括改善生活習慣和服食止痛藥,再配合適當物理治療及膝關節護膝,以緩減痛楚與不適。除以上方法外,有病人會考慮關節內注射,如類固醇、透明質酸及高濃度血小板,以減低膝關節退化症之徵狀。 1.類固醇:急性發炎適用 長遠或招軟骨磨損 類固醇是一種消炎藥,可以減低關節退化徵狀。早於1950年,類固醇注射已普及地使用於治療關節退化症。最近有研究顯示,患者接受類固醇注射後1個月,疼痛量表(VAS pain score)可減低3分(1為最低,10為最高)。除了減低痛感外,注射類固醇亦有助提升關節活動能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 然而,關節類固醇注射有其副作用,重複注射可能會導致膝關節軟骨磨損及退化,加劇痛楚及關節損壞程度,令膝關節加速退化。另有研究顯示,關節類固醇注射只適合短時間使用,長時間注射未必能改善關節功能或紓緩痛楚。所以,關節類固醇注射只適用於急性關節發炎,作短期治療痛症使用。 2.透明質酸:減痛達半年 減輕退化未必明顯 透明質酸主要功效是滋潤關節,於關節活動時有吸震作用,亦令關節液濃度增加。 有研究結果指出,使用透明質酸後8至24星期,減痛效果尤其顯著。有研究指,透明質酸對於較輕微及初段關節退化症狀的成效較好。另有研究顯示,透明質酸是安全有效的膝關節退化治療方法,有效減輕關節炎所引起的痛楚,減痛效果長達24星期。若患者接受保守治療一段時間仍未見好轉,可轉用透明質酸注射以減緩痛楚及病情。 然而,美國骨科學會則不建議使用透明質酸以治療關節退化,因為於大型研究中,未能發現注射透明質酸對於減輕膝關節退化有很明顯的幫助。 3. 高濃度血小板:刺激軟組織復修 療法未標準化 顧名思義,高濃度血小板的血小板濃度相對較高,含有大量生長因子,可以刺激軟組織康復及復修。對於膝關節退化症患者來說,高濃度血小板能減慢軟骨磨蝕及退化,亦能保持軟骨厚度。最近有研究指出,高濃度血小板注射後的12個月內,患者痛楚減輕,而關節功能亦有所提升。 然而,高濃度血小板的最大限制是製備技術、注射頻率及血小板濃度,目前尚未標準化。醫學界尚待更多相關標準推出,好讓注射高濃度血小板的療法更普及化。所以,雖然有醫生推薦以它作為膝關節退化症之首選注射療法,但至今仍存在不同意見,骨科醫生仍未達成共識。 總括而言,關節內注射的確能用於治療膝關節退化。如病人患上急性關節退化症,有劇烈疼痛,可用類固醇注射作治療;但不建議長時間使用,以免出現關節軟骨磨蝕的副作用。透明質酸可以配合類固醇注射使用,除可減輕膝關節退化外,效用亦維持較長時間。至於高濃度血小板,不少研究指出可以減輕膝關節疼痛,但其原理上如何令關節退化減緩,則有待更多研究及證據支持。 換膝關節前3個月不宜打針 還有一點要注意,研究數據顯示,如果接受關節內注射與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時間相距少於3個月,會增加術後感染風險,所以不建議在膝關節置換手術前3個月接受膝關節內注射。上述3種注射治療方法均能減輕短期或中期之疼痛不適,但仍未有足夠研究能證明有助延遲關節置換手術之時間。 相關文章:退化性膝關節炎三大高危因素 減重10磅膝關節退化率減50% 4招可避免 全膝或半膝置換術點揀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李崇義(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骨骼「偵」奇:人工關節(上) 根治膝痛唯一方法

【明報專訊】中國人真是非常堅毅,特別是忍痛的能力。最近,陳女士(我們都叫她做妹仔)接受了膝人工關節的置換手術,效果非常好,不用拐杖也能到處走動。妹仔年輕時是農民,要在田裏工作,日積月累的勞損令她的膝關節退化得很嚴重。 Read more

運動過火 30多歲要「換膝」?

【明報專訊】近年興起行山、越野跑、馬拉松的熱潮,老中青幼齊齊參與。運動有益身心,但不正確的姿勢或過量運動,卻增加膝關節負荷,導致慢性勞損。 跑步行山一定傷膝?膝頭痛難道就要「掛靴」?近年接受更換人工膝關節的人,的確有年輕化趨勢,難道就是運動惹禍? 問醫生 容:容樹恒(骨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膝頭為何咯咯叫? 問:膝頭活動時內側痠痛,屈膝時更有「咯咯」聲,是否膝關節退化? 容:膝關節退化,醫學上稱為「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常會投訴走路時,膝頭發出「咯咯」聲,特別在上落樓梯時,更加嚴重。此外,病人膝頭內側或前方痛楚;如果退化嚴重,更可內側、外側及前方都疼痛。有些病人的關節更會腫脹,不能活動自如。 鄭:作為家庭醫生,常遇到因膝頭痛而求診的病人。膝關節痛出現於不同年齡層,原因廣泛,包括急性運動創傷,以及膝部組織炎症、退化等,亦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如:尿酸、類風濕關節炎)引致的徵狀。一旦膝頭疼痛,不要胡亂猜測,徹底檢查,找出成因。 ■如何確診? 問:如何確診膝關節退化? 容:診斷方面,醫生會先詳細問症,了解病人有否出現膝關節退化典型徵狀,如:查看有沒有壓痛點,聆聽有沒有咯咯聲響,也會測試關節活動能力。如有需要,醫生還會建議病人接受X光檢查,從而清楚了解軟骨磨蝕程度,關節屈曲範圍收窄了多少,甚至有否骨刺增生等問題。 ■行山傷膝?(圖1) 問:行山不是有益身心的運動嗎?為何每次行完山膝頭都痛,而且愈來愈痛? 鄭:行山雖然有益身心,但要視乎身體狀况,不少人只是偶爾行山,例如每個月行一次,但每次行五六小時,由於肌力不足,膝關節的負荷很大,軟骨容易磨損,加速退化。其他負重運動如跑步、踢波,或者一些急起動急煞停的運動如羽毛球、乒乓球,亦會令膝關節受壓;長期磨蝕,引致疼痛或炎症。建議平日要鍛煉大腿肌肉,讓它有力支撐膝頭,保護關節,減少軟骨磨損。 容:做運動前,必須考慮一些基本元素。以行山為例,如果平時少做運動,一下子行山次數過密或時間過長,膝關節容易勞損。行山前要先鍛煉好大腿肌力及關節柔韌度,建議平日抽空鍛煉大腿前面及後面的肌肉(股四頭肌及膕繩肌),並且配合適當的伸展運動。先強化肌肉力量和提升關節柔韌度,才享受行山樂。 ■骨刺變膝頭老鼠? 問:膝關節有骨刺,如何處理? 容:骨刺是「果」,退化性關節炎是「因」;換句話說,骨刺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一個現象。有些病人以為把骨刺清除就可以,這個觀念不對。面對退化性關節炎,醫生需要整體(整個膝關節)處理。不過,若骨刺脫落,形成游離體在關節間游走(常被稱為膝頭老鼠),引致疼痛或影響活動能力,醫生會考慮微創手術處理。 ■食鈣片無助關節? 問:關節退化,食鈣片補鈣就可以啦? 容:關節裏有軟骨,軟骨是包裹骨頭末端的組織。不論理論上或實際上,食鈣片對於關節毛病都沒有幫助。 鄭:補鈣只會幫助鞏固骨骼,對於關節內的軟骨或關節的靈活度,沒有任何幫助。 ■食補充劑有無用? 問:膝頭疼痛,食了葡萄糖胺,情况好轉。是否代表膝關節退化? 容:坊間有多種補充劑(如:葡萄糖胺、軟骨素等),當中以葡萄糖胺有較多科學證據顯示有助膝關節退化。不過,大家需要注意,它並不是靈丹妙藥,食了不一定會有幫助。科研顯示,它主要有助早期軟骨勞損、情况輕微的膝關節退化;對於嚴重的退化,作用不大。 ■游水好過跑步?(圖2) 問:確診退化性關節炎,可否繼續做運動? 容:醫生不鼓勵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做過多撞擊或令膝關節承受過大壓力的運動如行山、跑步等。這類病人可以選擇游泳。游泳是非負重運動,既可鍛煉全身肌肉,又可提升關節靈活度。 ■扁平足不宜跑步? 問: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容:一些先天因素,引致某些人的骨骼或關節容易退化,例如X形腳或扁平足人士,跑步較易勞損,需要適當配套,例如改善動作、輔助鞋墊改善步姿等。至於後天的風險因素,除了肥胖和創傷,也包括反覆、勞損的動作。長時間做一些反覆的動作,隨着身體疲倦,姿勢偏差;膝關節長期處於受壓狀態,軟骨容易磨損。因此,長時間或劇烈運動之前,做好基本功例如鍛煉肌肉、保持關節柔韌度和靈活度,就可減少意外及避免勞損。 鄭:行山跑步對身體有益,但是這些令膝關節負荷較大的運動,切忌過量,同時要有充分準備,避免受傷。我最近遇到一個三十多歲病人,他身體有點重,近來迷上跑步,更參加越野跑,結果在很短時間內兩邊膝關節軟骨已嚴重磨損,需要更換人工關節,所以做運動絕對要適量,不可以勉強。除了一般球類運動,行山跑步也可跟隨教練,學習正確姿勢,接受適當訓練,預防創傷及提升表現。 文:麥穎姿 圖:鄧宗弘、資料圖片、shih-wei@iStockphoto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