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備戰】練馬拉松膝痛要識停 新手一周限兩跑 伸展+操肌防再傷

【明報專訊】渣打馬拉松於明年2月舉行,是本地運動界一大盛事,除了長跑健將,也吸引不少新手參加。新手上場,當然不想失禮,賽前頻頻操練;但胡亂加操令膝痛纏身,比賽臨近又不想停操,甚至忍痛照跑! 跑步膝傷,主要因為肌肉力量不夠,正確做法是先休息養傷,再做強化肌肉運動。先養傷後操肌再開跑,才能以最佳狀態迎接馬拉松盛事。 ■運動處方 強化肌肉減膝傷 ‧膝痛減退後,先做拉筋及伸展運動,切忌即時操練 ‧透過拉筋及伸展運動,強化跑步時用到的肌肉,減低再次受傷風險 ‧如需加操,每次跑完之後冷敷膝頭,減低受傷風險 渣打馬拉松(渣馬)參加人數每年都創新高,當中不少新手參與。亞洲運動及體適能治療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梁澤祺表示,新手最易受膝傷困擾,「主因是開始操練時,未能好好掌握操練強度,胡亂加操所致」。一般新手操練,最初會由2至3km開始,跑步時間大約需要15至20分鐘,「但不少新手跑完之後,覺得身體並沒有問題,便在第二天立即再操,甚至加長跑步時間及距離。但其實此舉令到膝頭肌肉過分使用,沒法休息,久而久之膝傷便出現」。 梁澤祺解釋,雖然這種加操方式,不會有即時的痛楚,但由於髕骨(膝蓋骨)、髕骨肌腱(連接膝蓋骨下方的肌腱)及股四頭肌腱(連接膝蓋骨上方的肌腱)突然受到過大的拉力,長時間便會發炎,「膝頭痛,通常會在開始跑步後的三個月至半年內出現,因長時間勞損而出現疼痛」。 加操傷膝 半年後才痛 最初出現的膝傷徵狀,首先是膝頭發熱、腫脹,而且一跑就會痛。另外,長時間坐下後,站立時出現膝頭痛,亦是膝傷的警號。有部分人以為食止痛藥、消炎藥,休息一兩天不痛後便可再跑,但梁澤祺指出,膝頭肌腱及關節其實未完全康復,加上部分膝傷是肌肉強度不足所致,急於操練只會再次受傷,「最少要停跑一至兩個星期,並做一些伸展及強化肌肉運動,才能減低再次受傷的機會」。 重心傾一方 傷腰傷腳眼 膝痛初期,影響行路,亦會令身體重心傾向一方,引致腰部及腳眼受傷。想加快減低痛楚,梁澤祺教用冰敷,「膝傷時膝蓋骨本身不會發炎,主要是膝蓋骨上下方肌鍵及髕骨關節發炎,而受到地心吸力的影響,大部分發炎都集中在膝蓋骨的下方,所以用冷敷時集中敷膝蓋骨下方位置,每次敷大約10至15分鐘。如果冷敷墊剛從雪櫃取出,不想凍傷皮膚,可先鋪上毛巾才冷敷」。 練跑勿同時加時加速 除了注意受傷的處理,如何提升訓練強度亦相當重要,「一般長跑,會用加長距離或提升速度來加強訓練,但不適宜兩個數值同時更改。例如新手跑2至3km,需要15至20分鐘,平均每公里跑速為6至8分鐘之間,可在一兩星期之後,加強訓練跑25至30分鐘,但跑速依然維持每公里6至8分鐘之間。再想加操,便可再於一兩星期之後,維持跑25至30分鐘,但跑速加快至每公里5至7分鐘,餘此類推;切忌操之過急,同時加長時間及加快速度,引致膝傷」。 隔日才跑 跑完再冷敷 另外,梁澤祺提醒每次跑完之後,最好隔日再跑,「要令膝頭有充足時間休息,才能減少膝傷問題。一般新手一星期跑兩次,已經好足夠。如果仍然怕膝傷,可以在每一次加操之後,同樣利用冰敷膝頭約10至15分鐘,減低膝發炎風險」。 ■五招防傷 膝傷不代表停運動 出現膝傷,行路都痛,當然亦無法練跑。但是否代表要暫停所有運動,全面休息?梁澤祺表示其實在膝痛稍退後,可做簡單拉筋及伸展運動。當膝痛完全減退,則可做強化肌肉運動,減低日後膝頭再傷風險。 ◆膝痛稍退 拉筋伸展 (1) 伸展股四頭肌 站立,右手扶椅背保持平衡,將右腳向後屈曲,用左手扶住腳面,盡量將腳向上拉,維持10秒;換邊再做,完成後為一組。每次10下,每日10次。 (2) 伸展膕繩肌 坐下,雙腳伸直,將沒有受傷的腳彎曲,呈「4」字。上身向前彎,直至手觸碰到腳,保持姿勢10秒。每次10下,每日10次。 ◆膝痛全消 強化肌肉 (3) 強化臀中肌 側臥(受傷腳向上),雙腳合起向前曲,上方膝頭向上提起,毋須太高,臀部有輕微拉緊感覺即可,以受傷腳為訓練重點,或可換邊再做。每次10下,每日3次。 (4) 強化股四頭肌及臀大肌 站立,然後向下微蹲,膝頭屈曲在30至40度之間,不能超過45度,同時膝頭不能伸前於腳尖位置。每次10下,每日3次。 (5) 強化股四頭肌及臀大肌、增加踏步穩定 站立,受傷腳向前踏一步並保持膝頭輕微屈曲,另一腳輕輕向上提,形成踏步動作,保持5秒,每次10下,每日3次。 示範﹕AASFP學員馮詩琪 文:勞耀全 圖:黃志東 編輯:林信君

Read more

【有片:長跑備戰】長跑谷出蠱惑心病 初戰過關 再戰攞命

【明報專訊】一年一度渣打馬拉松將於明年二月開跑,你開始備戰未呢? 每逢大型運動賽事,總有零星的突發性心臟病案例,甚至有猝死個案,出事者部分更是健康良好、有運動習慣的。 平日無病無痛,一場比賽,為什麼可奪命?運動前,如何揪出「隱形殺手」? 賽後好地地 傍晚心絞痛 「一位七十歲男病人,平日有跑步習慣,健康狀况及生活習慣良好,唯獨有高血壓,七至八年來服藥控制。一次跑十公里賽事,完成後未見不適,但至傍晚忽然心絞痛,送達醫院後證實心肌梗塞,情况非常危急,幸好最終獲救,病癒後沒有留下後遺症,是比較幸運的例子。」心臟科專科醫生陳漢鏵說。 「另一位男病人,五十歲,沒有任何長期病患,不煙不酒。一次與教會朋友組隊划龍舟,比賽至中段忽然心絞痛,勉強完成賽事,甫上岸即出事劇痛不適,急須送院救治。」 檢查發現,上述兩名病人均是因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粥樣斑塊,粥樣斑塊撕裂而觸發突發性心臟病。粥樣斑塊乃因壞膽固醇積聚而形成,令心血管的管道變得狹窄,妨礙血液流通。其中一名病人,粥樣斑塊佔據心血管道60至70%,估計因激烈運動時,粥樣斑塊撕裂、爆破,引致心血管進一步受阻塞而發病,後來以手術將斑塊抽出,痊癒後沒有留下後遺症。」 血管阻塞四至五成無病徵 陳漢鏵說,心血管的管道愈狹窄,出事率愈高,而劇烈運動、情緒突然激動,都易觸發血管粥樣硬化斑塊撕裂。有些病人可能屬隱性心臟病,管道阻塞情况只有40至50%,所以平日沒有任何徵狀,但粥樣斑塊撕裂,可以令一個原本不太狹窄的管道堵塞,甚至有些人會在睡夢中發生。 冠狀動脈有三條,為什麼一條管道堵塞已出現大問題?陳漢鏵說:「一條管道堵塞,看似只影響部分肌肉血液供應。但當下可突然令心跳失控,出現心室纖顫,剎那間令整個人休克、心跳混亂、無法泵血,一旦心跳停止超過兩分鐘,已有可能對人體造成永久損害。」 故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指引,參與長跑前,宜進行高危因素評估。「留意家族病史、個人病歷等,例如曾否試過無緣無故暈眩、胸口翳悶等徵狀,以及過往做身體檢查時試過聽到心臟有雜音等。」另外,他亦說,曾參加過一次馬拉松沒事,不代表安全,陳漢鏵提醒:「有研究發現,未必是第一次長跑時出現突發性心臟病,有時是第二次。箇中原因,醫學界有不少猜想,可能一年才跑一次,第二次跑時自信增加,『谷得太盡』。」 此外,不少研究發現,一場長跑賽事,可能包括跑不同里數的參賽者,但出現突發性心臟病的重災區,多數是最後衝線前的5至6公里,故通常建議主辦機構安排足夠數目的醫療人員及體外除顫器,以備救援,尤其須於最後5至6公里「駐重兵」。 文:鄭寶華、吳穎湘 圖:曾憲宗 編輯:王翠麗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Read more

【運動消閒】拉筋踏步30分鐘 運動降血壓「唔激心」

【明報專訊】研究指出,持久的運動習慣,有助降血壓。 然而,運動會令心跳加快,血壓上升。高血壓病人難免擔心,做運動令血壓飈升,甚至怕運動期間猝死! 高血壓病人,應如何做運動?運動期間要注意什麼?註冊物理治療師提出四大要點,讓高血壓病人安心做運動! 「運動時,血壓的確會上升,因身體的肌肉對血液的需求會增加,從而令心臟加強泵血。但高血壓病人不可因此不做運動,其實只需注意運動強度,避免過分激烈,運動對長遠控制血壓有好處。」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張秀儀說,研究顯示,長遠而言,帶氧運動能減低血壓6-7mmHg,從而有助減低中風風險14%、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9%,所以運動對控制血壓的效果不俗。 減中風、心血管病風險 張秀儀說,估計運動對高血壓有效的原理是,運動可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兒茶酚胺激素」(Catecholamine)的分泌,兒茶酚胺激素的分泌減少,長遠有助降血壓。 「對於輕微高血壓的患者,醫生有時未必一開始便會處方降血壓藥物,可能會先建議改善生活習慣,如減少攝取鹽分、建立運動習慣,以改善血壓。」 張秀儀指出,高血壓病人做運動,要注意以下四大要點﹕ 運動不宜太劇烈 維持中強度 1. 中等強度運動 高血壓病人不宜做太劇烈的運動,宜維持於中等強度,即心跳率處於個人最高心跳率的50至70%。 計算個人最高心跳率的公式為220減去年齡,以40歲人士為例,計算如下﹕220-40=180次/分鐘。假設最高心跳率可達至每分鐘180次,而最高心跳率的50至70%,即每分鐘心跳由90至126次不等。 患者可以佩戴心跳帶或智能手表,自行在運動時監測心跳,或自行根據辛苦程度評估。辛苦程度評估可分為0至10分,0分為好舒服,呼吸自然猶如坐着,10分則幾乎辛苦至需要入院。高血壓病人做運動時,最多只可維持於5至6分的辛苦程度,即運動時有點喘氣但仍可與人聊天。 2. 由大肌肉伸展及踏步開始 想靠運動長遠控制血壓,一星期須有6天運動,每天持續30分鐘,或可每天分3次進行,每次持續10分鐘,對控制血壓、維持心血管健康都有好效果。如平日少做運動,可先進行大肌肉伸展作熱身,帶動心臟泵血,令身體慢慢適應運動,此舉有助防止肌肉拉傷及心跳突然急速跳動;繼而,由較輕鬆的帶氧運動開始,如踏步5分鐘,令身體的整體溫度上升,如身體沒有不適徵狀,則可前往公園步行或急步行。 運動前一小時服血壓藥最佳 3. 血壓監察 高血壓本身不會有太多病徵,所以要靠平日量度血壓,監察身體狀况,如血壓控制得宜,運動時心跳率維持在適當水平,行山、跑步等任何運動都可以進行。記緊不能單以一次血壓紀錄為準,至少留意3至5天甚至一星期的血壓。而血壓很易受其他因素影響而波動,如運動後、見醫生時心情緊張等,血壓可能會較高,這些時候血壓不算十分準確,在家中安靜下來時量度則為最準確反映自身血壓。 若運動前血壓已偏高,如上壓180或以上、下壓110或以上,則不適合做任何運動,即使太極、拉筋等輕鬆的運動亦不適宜,如果服藥後仍無助降血壓,須立即求醫。 此外,不宜在服食降血壓藥物後立即做運動,因為藥效可能未發揮作用,血壓會過高。最好在運動前一小時服藥;而血壓過高或過低、時高時低等,都不宜開始運動。 4. 呼吸注意 很多人以為高血壓不能舉啞鈴,其實只要選擇合適的重量,並注意呼吸,便可以安全地做重力訓練。如舉啞鈴時,重複同一動作10次,而第11次時覺得有些疲累,便是合適的重量。忌使用太重的啞鈴,以免令血壓飈升。 此外,宜維持正常呼吸,如能配合,最好在呼氣時用力舉起啞鈴,避免於吸氣時「谷一口氣」用力舉啞鈴,因此舉易令血壓飈升。 ■高血壓定義 上壓逾140 下壓逾90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高血壓指人體在休息的狀態下,經多次量度,血壓高於140(上壓)/ 90(下壓)mmHg。香港復康會適健中心註冊物理治療師張秀儀說,可按以下輕微至嚴重程度區分﹕ 正常血壓﹕ 上壓低於120mmHg;下壓低於80mmHg 血壓正常至高﹕ 上壓120-139mmHg;下壓80-89mmHg 血壓高(輕微)﹕ 上壓140-159mmHg;下壓90-99mmHg 血壓高(中等)﹕ 上壓160-179mmHg;下壓100-109mmHg 血壓高(嚴重)﹕ 上壓180mmHg或以上;下壓110mmHg或以上 有片睇 6招伸展肌肉 bit.ly/2gdc1jx 文:吳穎湘 圖﹕黃志東、ariwasabi、axstokes@iStockphoto 編輯﹕高卓怡 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